海外华人年底频遭抢劫

2009-11-16 11:04
环球时报 2009-11-16
关键词:海外华人安哥拉吉尔吉斯斯坦

抢钱杀人几乎每天发生 中国使馆提醒自我防范

本报驻南非特派记者 裴广江 本报记者 左 璇 本报特约记者 丁良恒

安哥拉中国商会会长许宁的一辆三菱卡车14日被一群持枪劫匪抢走了。这让已经身在安哥拉10年的他觉得“前所未有”,因为像他这样的情形,近3个月来每天都发生在当地中国人身上,“频繁到了恐怖的地步”。同一天,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对近期在该国连续发生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恶性犯罪案件发出防范预警。在2009年即将收尾的时候,袭击海外华人似乎成了一股突然刮起的冷风。

法新社14日报道称,安哥拉华人成为当地犯罪团伙的袭击目标,后者采取黑手党式的攻击手段,频频抢劫华人财物并杀人灭口。这一说法得到了许宁的证实。他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说,过去几个月情况越来越糟,每天都有中国人被抢,少则一起,多则三四起,手法非常残酷和恶劣。前几天有一位跟丈夫来做生意的中国妇女被几个当地人强奸,随后又有一位华人妇女被几个当地人抢走,3天之后才放回来。13日,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一家银行也被抢劫。由此看来这些劫匪不仅仅是针对中国人,但中国人是受害最多的。当地不少中国人越来越感到害怕,大家都在谈论回国,有的小公司已经回去了。

正在罗安达承建2010年非洲国家杯足球比赛场地的上海城建集团一位张姓负责人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一系列针对中国公司及住宅的袭击都不是普通的抢劫事件,而是有计划、充满黑手党性质的攻击行为,劫匪身上还带着AK-47冲锋枪。许宁表示,劫匪很多是退伍军人,根本不怕警察。当地警察接到报案后80%都不出警。当地华人通过抗议要求他们出警,但收效甚微。当地警力不足,很多警察局只有一个警察,有时抢劫反复发生在警察局旁边都无法破案,就连警察自己也是受害者。安哥拉中国商会只好安排了多次受害华人见面会,请他们介绍反抢经验。

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称,虽然有些报道说,中国企业大举进入安哥拉,令当地人对华人产生反感,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华人明显富裕,很容易令劫匪眼红。西方企业防范意识比较强,在安全工作上投资相对多,歹徒下手不易。安全措施较为欠缺的中国企业自然就成了歹徒觊觎的目标。许宁认为,语言不通和经常携带现金是造成中国人经常被抢的主要原因。他说,把现金汇出安哥拉必须亲自到银行办理,但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和银行开门的时间常常是一样的,所以没有时间去汇款。劫匪常常能抢到10万美元到70万美元的现金。而且,被抢后中国人不抵抗使劫匪越来越胆大。安哥拉允许私人拥有枪支,可外国人只能在取得“绿卡”或“白卡”(居住证)后才能买枪,所以没有抵抗的武器也是中国人频繁被抢的原因。也有当地人分析称,可能是因为圣诞节快到了,劫匪开销增大,所以活动特别密集。

14日,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使馆发布预警称,每年秋冬时节是歹徒作案高峰期,特别提醒在吉或赴吉的中国公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安全保护。据称,近期,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华商店铺较为集中的多尔多依、中海、大唐等几个地区,连续发生针对中国公民的恶性犯罪案件,主要目的是抢钱,已有多人受伤。犯罪手法为蒙面入室或拦路抢劫,持棍棒或枪支,有的甚至冒充吉警务人员,以查证件为名进行敲诈。

随着海外华人,特别是到非洲等地区工作的华人越来越多,希望当地能够提供安全的环境成为很多人的愿望。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本月24日,南非公安部长将与华人面对面,了解他们的治安需求。这是南非十几年来首次举行这样的活动。在那些治安条件短期内很难改善的国家,曾经游历过20多个非洲国家的外交部非洲事务咨询专家刘鸿武对《环球时报》说,去之前应该仔细阅读中国使馆发放的《领事保护手册》,了解当地的法律、宗教、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如果遇到袭击事件应及时和警察局、使馆以及当地商会联系。▲

猜你喜欢
海外华人安哥拉吉尔吉斯斯坦
家文化的认同与海外华人的生存和适应
全球视野中的新流动:“华侨华人研究”重思
近代以来海外华人慈善活动析论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