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男儿有泪

2009-11-16 09:19苏志军
解放军生活 2009年10期
关键词:水电电站机组

苏志军

我能够成为映秀电站灾后重建的一员,或许从入伍到水电部队那天就注定了。

我儿时的记忆始于映秀镇这个小地方。70年代初,我父亲参与了映秀湾电站的建设,我也是喝着岷江水、吃着映秀烤玉米棒子度过了6岁以前的时光。记忆中那里的水清澈得空灵,那里的山葱郁得纯粹,那里的人朴实得可爱。成人后,好几次来往卧龙、九寨沟,途经映秀,涛声和鸟语,峰岳走云裳,每每让我摇下车窗张望。

把最美的东西毁给人看,即成悲剧。

“5·12”地震发生的当天晚上,我奉命到什邡蓥华中学救人,临出发前,父亲以为我是去映秀,闪着泪花对我说“孩子,我们水电兵对映秀的感情是特殊的,那个电站是我们建的,你一定要多救几个人。家里有我,你什么都不要顾虑,孩子我一定给你带好!哎,要不是我这个身体,我现在就去映秀救人。”

我当时没有流泪,但心里很是酸楚。我孩子刚满月,父母身体都不好,成都也正到处躲地震,临走,对家的担忧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父亲的话,除了有一种生离死别的味道,更有对映秀无以名状的眷顾和担心。我为了安慰他,就说“爸,你放心,从什邡回来,我一定向组织请求去映秀!”

当时安慰老父亲的话,后来成了现实。

什邡救人结束,我先后又参加了石亭江、唐家山堰塞湖的处理,之后,我作为灾后重建的第一批人员去了映秀。比起救人的十万火急来,去参加灾后重建,支队给了我们一天的准备时间。地震发生后50多天,我终于回到了距支队机关3公里的家,向家人道别。

这次,父亲并没有给我讲什么励志的话,他一边给我翻看着当年水电部队建设映秀电站的老照片,一边念叨着在我记忆中若有若无的名字。我知道这些名字都属于他曾经的战友,因为当时建设映秀电站条件很差,有些当时牺牲了,有些后来得了矽肺病,建成电站后不多久就相继离开了人世。念叨完、便拿起电话给他还健在的战友联系,每个电话打通后几乎就一句话:“我家志军明天要去参加映秀电站恢复重建了,嘿嘿,我们不行了,该他们了!”

父亲的话,给我此行带上了些许悲壮。

我记得去映秀那天是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87周年纪念日。对我们而言,那天刚好是水电三总队组建18周年纪念目。当天我们去映秀的全部是党员,按照支队党委的意图,这次映秀灾后重建是水电部队抗震救灾后的第一件大事,党员要打头阵。

临行前,政委刘智勇的战前动员很有特色,我记忆犹新。他的话很简短,但非常有气势,与当时的氛围扣得纹丝不漏。

“同志们!”三个字出口后,他足足停留了30秒,队伍中所有的眼睛都看着他。

“请党员同志向前跨一步!”多此一举,我想,党员突击队里当然都是党员。大家配合着向前跨了一步,着地脚步声整齐、响亮。

“请水电官兵同志向前跨一步-”依然多此一举,但大家依然在莫名其妙中配合着口令,漂亮地完成了动作。

“请参加过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的同志向前跨一步!”这个口令还是没必要,他面前的官兵背着的背包都是上过唐家山的。况且,第一列的同志几乎要和他脸对着脸了。

“同志们,我三次口令不是故意重复的。今天,我讲三层意思。一、今天是建党纪念日,也是党需要我们的时刻,抗震救灾虽然基本结束,灾后重建的路上还需要我们向前跨出有力的一步,二、映秀湾电站37年前是我们水电部队前身克服千难万苦建成的,当时他们出色完成了任务,今天,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不管有多少危险、多大困难,我们都不能退,只能进;三、前期我们的表现全国关注,不少同志立功受奖,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延伸到将来,在新的考验面前,我们要克服疲劳、克服骄傲,以抗震救灾的精神投入映秀灾后重建,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必须向前迈步,还不是论功行赏的时候,不是谈论既往荣誉的时候。”

“出发!”刘政委没有例行问大家有没有信心。他后来说,没有问的必要,因为,任务在肩,除了好好扛着,没有选择,与有没有信心没关系,简单地说“行也得上,不行也得上,只有向前一条路。”

这其实也是当时我们的心情。说实话,抗震救灾结束,我们原以为就可以休整一下了,可以去做做事迹报告,听听掌声了,也有一些同志开始飘飘然了。刘政委简单的动员,一下子又把我们几乎要松弛的弦给绷紧了,大家明白了肩上扛着的除了警衔,更是责任,头顶着的国徽,除了威严和庄重,更有义无反顾。

对映秀电厂恢复重建的困难,我们的预估是很充分的,但和真正直面的困难相较,还是有很多出乎我们的预料。质量、进度、安全、资金都要兼顾,实际上并非易事。

我们承担这个任务时,有位到现场踏勘过的水电专家说“在废墟上恢复一座电站,与重新建设一座电站的难度几乎对等。当年,建设这座电站,历时三年,而今,恢复电站实现首台机组发电的时间是9个月,是一块硬骨头呀!”

我开始并没把这句话太当回事。心想,唐家山我们能拿下来,映秀电站和唐家山堰塞湖处理不应该同日而语吧,再说,我们调来了最好的设备,抽来的也全是技术骨干,应该不会有问题。

但事实上,在震中,一个很小的问题都可能是拦路虎。

抢修尾水桥的艰难不必说,三号支洞的恢复也完成了,厂房清洗完了,堆积如山的滑坡体也在机器的轰鸣声中逐渐被搬走,11月下旬,我们却被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给卡住了。

大地震中,映秀电站闸首引水挡墙漂木道震裂了。当时,最可行的方案就是拆掉漂木道挡墙,重新浇筑。但是,由于现场不具备混凝土浇筑条件,所有混凝土都得从都江堰运来,都汶公路也正在恢复中,交通条件根本不允许混凝土供应。这样,今年3月首台机组发电的目标,就成了风中的肥皂泡,更遑论春节前让映秀老百姓用上电了。并且,重新浇筑漂木道,大概需要200万元资金,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工期目标不能变,早一天实现首台机组发电,就会早一天激发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总队党委明确指示。

“灾后重建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刀刃上,一定要在保证质量、工期、安全的前提下厉行节约,乱花一分钱都是不顾大局、不讲政治。”支队长汪友才、政委刘智勇的声音一致。

怎么把指示落实到行动上呢?重建一线的同志心急如焚。围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一刻也没有闲着。所有办法都想了,但所有办法都是围绕着如何把大方量混凝土运达现场在思考。想来想去,时间在一天天过去,方案依然莫衷一是。

一天,我从工地回来,衣服被钢筋挂破了,便找来针线自个缝补,我正补得起劲,没发现副参谋长王淑建到了我房间。这些天,他一直坐立不安想着如何解决漂本道问题。“有了!”忽然他一下拍在我肩上,缝衣针顺势也扎进了我肉里,但我没觉得疼,我意识到了他的办法:衣服破了可以针线缝补,漂木道裂了,也可以用缝补办法呀,这样既不需要大方量混凝土,又能保证时间、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约上百万的重建资金。

原本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采用灌浆方式修复漂木道的方案提出后,现场专家叫绝,总队领导也充分肯定。制约首台机组发电的最后一个瓶颈问题迎刃而解了。

后来,这个方案作为“科技进步奖”上报,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但我们却有自己的说法:“获奖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灾区的春节,映秀电站将能够提供充足的生活用电,不管金杯还是银杯,都比不上灾区人民的口碑,有老百姓交口称赞,这就足够了。”

首台机组发电的仪式很简单,虽然场面热闹,其程序也不复杂,按钮轻轻摁下,就机器轰鸣、灯火通明,但为了这一摁,我们有过多少次食不甘味、卧不安枕,却无法历数。

首台机组发电那天,我好一阵热泪流过,忽然想起一个人,于是在人群中努力搜寻,无果。一片笑脸中,并没有那个一头银发的老太太。

老太太姓刘,还记得我父亲的名字,也记得好多曾经参加过映秀湾电站建设的老水电兵的名字。她的两个儿子,三个孙子都在电厂上班,“5·12”后都走了,唯独剩下一个50余岁的女儿。她是看着映秀电站建成的,看着它被地震毁了,现在,她还要亲眼看到映秀电站重新恢复才安心。她说,她看见了,才好去见九泉下的儿孙,告诉他们不要哭……

17日晚,老太太听说电站第二天就要举行首台机组恢复发电仪式,走了3公里的路到镇上女儿的安置点,到了就笑,笑个不停地喊快熬鸡汤。鸡汤还没熬好,大概凌晨1点左右,老太太又开始笑个不停,笑着笑着就唤他地震中死去的儿孙的名字,叫他们赶快准备上班,电站又开始发电了,笑着说,以前的那支部队回来了,电站还在,什么都还在。最后,“这下我放心了,放心了!”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口气却没再回来,老人竟满面笑容地走了。

“老人没什么牵挂了,这是喜丧!”很多人依然在不停安慰我,他们很平静,和老太太当时对我诉说一样平静。而我,无论怎么强忍,泪水还是止不住流,止不住往下流。

记忆中,当兵以来,我的泪腺第一次如此发达。

猜你喜欢
水电电站机组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弃水电量及调峰弃水电量计算方法研究
考虑故障相关性的风电机组维修策略
蔚来部署第二代换电站最大容量13块电池
田湾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
川航备降机组获“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英雄机长
我国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
我国将建设十大水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