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峰 林成伟 王南方
刘华国说话语速特别快,满口陕西方言。从衣着上看,与他的身份有很大的距离,土,可以说是很土。面对着军装的记者,他一口一个“首长”,并说:“我们当兵那会儿,从没有见到过总政下来的首长。在你们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兵。”刘华国实实在在地当了五年兵,也修了五年的铁路。入伍前两年,大队书记王振武就发现了刘华国是个好苗予,介绍他加入了党组织。入伍前就是党员的刘华国成为全师唯一的新兵党员,每次召开誓师大会都由这名党员代表战七发言,言行一致的刘华国确实起到了带头作用,他的事迹很快在全团叫响,团首长还专门安排他给全团官兵做过报告。有一次,部队从河北开拔到四川修铁路,火车正好路过刘华国的家门口,面对熟悉的环境,有家却不能回,刘华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30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这一幕幕时,刘华国仍然显得很激动:“当兵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军营增强了我的意志和信心,让我得到了最好的锤炼!”
军人本色
1978年秋,刘华国退伍回到了阔别5年的故乡——相桥镇。相桥镇距举世闻名的兵马俑约50公里,在临潼区的东北角,与渭南和阎良相接壤,因传说北宋宰相寇准曾在此建桥而得名。
站在养育他的黄土地上,看着乡亲们依旧如故的贫穷生活,依然日复一日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时年26岁的刘华国心里涌出一种难以名状的酸楚,一种创业的激情在胸中升腾:这种亘古不变的生活模式一定要改变,一定要寻找一条带领乡亲致富的路子,让祖祖辈辈窝在这旮旯的人们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创业,但路在哪里,刘华国心里一片茫然。在退伍后的一段日子里,田间地头、老乡家的炕头,都留下了他和乡亲们攀谈的影子。群众放养在路边的奶山羊突然让刘华国眼前一亮,一个大胆的想法闪现在他的脑海里,办一个乳品厂,把乡亲们卖不出去的羊奶收集起来加工炼乳。
军人的胆略和魄力给了刘华国无穷的力量,他很快找到了一起参过军的几个老乡,每人拿出全部的复员费,再东挪西借凑了不到2000块钱,在相桥镇申东村的6亩荒地里盖起了10间瓦房,架起了5口铁锅,开始生产炼乳。
筹建厂子期间,没有地方吃饭,也没有地方睡觉。几个人用石棉瓦搭起了一个临时窝棚,半边是灶房,半边是宿含。没有门就吊半截粗布门帘挡挡风,没有床就在地上铺一层麦秸秆,再把买回来暂时不用的扫帚铺上,竟做成了难得的“席梦思”床垫。刘华国从自己家里背来包谷糁子和馒头,熬一锅稀饭作为大家一天的口粮。几个人谁干累了就在麦秸秆上面躺一会儿,饿了啃口馒头喝半碗稀饭就又开始了忙活。5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刘华国刚毅的性格,也坚定了刘华国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这个临时搭起来的窝棚刘华国一住就是半年多,1979年的5月份,相桥乳品厂筹备完工。10间崭新的大瓦房在一片旷野里煞是耀眼,一些不知底细的群众疑惑地议论,这里不是要建大食堂吧?刘华国听到后心里暗暗想,我就是要建造一个大“食堂”,不过不只是给相桥的老百姓,要给全国百姓建造一个大“食堂”。
第一批炼乳终于生产出来了,刘华国兴奋地开着借来的机动三轮车,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驮着炼乳卖给20公里以外的阎良区一家奶粉厂。“你们产品质量不怎么好嘛”,收购员只大概看了一眼就生硬地把刘华国挡在了门外。刘华国明白对方是故意刁难压价,但又不能发作,只好赔着笑脸说了一箩筐的好话,才做成了这第一笔买卖。
“做炼乳,永远是给别人加工半成品,在市场上掌握不了主动权,这样企业迟早都有可能倒台。”炼乳生意做了整整一年,刘华国决心改做奶粉。
改弦更张生产奶粉,需要购买喷雾高压泵,钱从哪里来?上百里的路途把那么大块头的铁家伙弄回来,怎么运?一个叉一个难题接踵而来。然而,创业时的艰难更加增添了刘华国战胜困难的勇气。刘华国毅然决定:借钱!借人!借车!
为了节约开支,买设备时,几个人凑合着挤在一张床上睡觉;没钱付运费,只好用6桶炼乳来顶账。
就是这个个子不高的北方硬汉,凭着军人的勇气和毅力,白手起家,生产出了第一批优质奶粉。
就在人们欢欣鼓舞为奶粉起名字的时候,刘华国却开始为奶粉的销路犯愁。1981年,改革的大幕刚刚拉开,奶粉的销售还依然要经过当地的糖烟酒公司代销。对方每袋奶粉只给1.985元的试销价,还要卖完一个月后才结账。面对这样的合同,在统购统销的规则下,刘华国也别无选择。
“不行,得找买家”。还不知道“市场经济”一词的刘华国强烈地意识到了买方市场的重要性。
1981年3月,河北省邯郸市举办了一场全国范围的春季糖烟酒交易会。刘华国得到了这~消息,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可苛刻的限制条件又让他再次犯难,只有地区级以上的糖烟酒公司才有资格参会,就连当时的临潼县也没有资格参加,更别说是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
刘华国挎起印着“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军用帆布包,里面塞满了奶粉,就这样“单刀赴会”去了。
到了邯郸,跑遍了十几家旅社才找到了陕西代表团渭南地区的代表,央求了半天才勉强借来了一张通行证。
没有展位,刘华国背着奶粉满展厅里跑,见人就推销,整整三天的时间,湖北、湖南、四川、新疆、广东等十几个省市的企业找了个遍,可就是没有人买他的账,只要一听是乡镇企业,对方就干脆不再理睬。晚上回到招待所的时候,心急如焚的刘华国嘴皮子已经长出了小水疱。
第四天,他找到了苏州的糖烟酒公司,对负责人说:“你先品尝我们的奶粉,合格了你要,不合格了就拉倒。”说话直爽的刘华国引起了对方的注意,先是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半天,见是个纯朴的乡下汉子,便直直地盯着他,等着他往下说。刘华国却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顺手拿起桌上一个杯子,铰开了一袋奶粉,先给对方冲了一杯,这才接着说“你闻闻,喷香哩,跟你们的桂花酒可以媲美的。”
真金不怕火炼,对方经过考察化验后,和刘华国一次签订了180吨奶粉的采购合同。
邯郸之行,让刘华国明白了一个道理:找县长不如找市场。必须走出去,企业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等、靠、要,只能让企业的路越走越窄。从此以后,刘华国在厂子里成立了专门的销售科,组织了一批年轻人到全国各地找市场,而且每年参加糖酒会。刘华国心里一直感谢在军队的锻炼。后来,凡是新招聘的员工,刘华国要求必须进行一个月的封闭军事化训练。
农民本色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奶粉所需的大量原料奶却严重不足。对农民有着深厚情感的刘华国很快就想到了养牛,于是他发动群众都来养奶牛,既保证了企业的原料需要,也给乡亲们找到了一条赚钱的门道。
1986年那年,刘华国用银行贷款买了15头奶牛,让农民试养,可从没有养过这种“怪物”的老农却不“认账”,不知道
这满身斑点的家伙吃啥喝啥,没有人敢要。无奈之下,刘华国让人把奶牛牵回厂里,一时间,厂子里跑的到处都是奶牛,成了一个大农场。
农民们为啥不敢养奶牛?一是没见过奶牛,不知道怎么养;二是没有经验,不知道能挤多少奶,能卖多少钱。其实,刘华国心里清楚,手里头没有几个活钱的农民赚得起赔不起。
刘华国当下提议,厂领导和党员干部每人牵回一头牛自己养,给农民做个样子。慢慢地村民们看出了一些道道,这些奶牛一天能产30多公斤奶!一头奶牛产的奶能顶十多只甚至二十只羊产的奶!!
看到农民有了信心,刘华国再次派人到新疆买回来7头良种奶牛,找到村里7户有一定威信的农户带头饲养。看着这7户人家每天大桶大桶地给厂里交奶,啥话都不用说了,村民们都明白了,这奶牛还真是个致富的“金蛋蛋”哩。
要养牛的人多了,可厂里拿不出钱买牛,如何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成了压在刘华国心头的一块大石。
没人敢想,大胆的刘华国居然把手伸到世界银行要贷款。1987年,由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国家的专家组成的世界银行专家组来到了临潼,他们对农村的小作坊式生产根本不放心,条件那么艰苦,怎么保证鲜奶的质量?
刘华国笑着告诉他们,我们用的是“天然冰箱”,他带着专家组来到相桥镇北王村一农户家的后院里,提出了吊在十几米深井里的鲜奶。井底温度只有零下4度左右,专家们对刘华国的“深井冰箱”惊讶不已,连连询问他是怎么找到这么好的办法。“我是农民的儿子,小时侯家里就经常用这种办法了。”
经过苛刻的考察,世界银行官员表示:可以贷款500万元,但是不能贷给没有偿还能力的农民,只能贷给乳品厂。
500万元!确实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多少头奶牛啊!可企业贷款给农民买牛,农民还不了怎么办?一时间,全厂上下众说纷纭。
“贷!坚决贷款!500万元还不够,还要拿出更多的钱为农民买牛。只要乡亲们有钱赚,咱担点风险算个啥”,刘华国斩钉截铁地说。
费尽周折之后,500万元的贷款终于划到了相桥乳品厂的帐上,厂里又拿出250万元,一共750万元全部“贷”给农民买牛用,每户2000元。刘华国又制定了一条规矩:所有贷款不收一分钱的利息,等奶牛产奶后再用奶来偿还买牛的钱;而且每次从奶费中只扣取30%的比例,剩下的钱留给奶农自己用。
这种“厂方贷款,农户养牛;厂户挂钩,以奶还贷”的做法,一下子吸引了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厂里借钱买牛,一时间相桥镇到处都能见到“花花牛”,成为当地一景。
当近几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都在推广“公司+农户”的模式时,这种模式刘华国和相桥镇的农民们已经实施了十几年。
为了给农民吃上定心丸,刘华国又琢磨出了一个绝妙的好点子,给所有奶牛都买上保险,一旦有个什么闪失,有保险公司给撑着,也不至于伤了农民的元气和信心。
事实证明,刘华国的顾虑不无道理。
为了解决奶牛饲养中出现的问题,刘华国先后建立起了饲料供应站、配种站和防疫站,向农户提供综合服务。为方便奶农交奶,刘华国把这3000多户划分为26个小区,并设立了26个固定收奶点-他们还与西安奶业研究所协作,成立了“西安银桥集团奶牛繁殖育种协会”,使农户的奶牛良种化、优质化。
随着奶牛养殖规模日益扩张,近年来,刘华国在原有的12个养牛大厂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立起了近60个奶牛小区,数千头奶牛被集中到专门设计的馆舍里,奶农可以把自家的奶牛牵到小区实行寄养。每个小区配有专门的挤奶站,在小区内部统一喂养,统一挤奶,统一收购、统一管理,不但使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也避免了散养造成的环境污染。
厂兴带民富,养殖、加工的良性循环,把刘华国领导的企业和当地数万户群众的切身利益紧紧连在了一起。
1999年,刘华国对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西安银桥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转变。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刘华国没有忘记和公司一起走过20年风雨的数万户奶农。为让农户在股改中享受到更多的利益,他大胆提出了“吸纳养牛户为股东,变近万头奶牛为近千万元资本”,紧密地把农户和企业联系起来。
公告一出,应者云集。8000多户奶农来了,种草的农户来了,代购经销商也来了,给公司送货跑运输的也来了,甚至几年前曾给公司送过奶现早已改行的农民也找上门来要求人股。
就这样,银桥真的成为大家的银桥了。如今的相桥镇饲养奶牛的农民越来越多,一户少的饲养两到三头,多的养到七八头甚至十几头上百头。好多村里家家都买了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大小家电也一应俱全,穿西服、住楼房就更为普遍了。党员本色
从2000多元钱起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有了5亿多元的家底,银桥乳业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型乳业集团。有人说,刘华国你也该好好享受几年啦。“我是党员,我要对企业负责,还要对上万户的农民负责”,每当此时,刘华国总是这样淡淡地回答一句。
厂里搞技改那年,刘华国和夏禹海总工程师在一起研究设计方案,两人跪在地上修改图纸一跪就是3个多小时,一直讨论到深夜两点多,说着说着,就听不见刘华国的声音了,夏禹海回头一看,刘华国已经靠在墙角睡着了。
1998年底那会儿,厂里正张罗种草的事,上上下下忙得不可开交。有一天,刘华国突然感觉左腿使不上劲,上楼梯时差点跌倒,扶着墙才稳住了身子。他只当是有点累,并没有在意,同事让他到医院看看,他说厂子走不开,忙过这阵再说吧。一直撑到1999年2月,直到腿疼得连车都迈不上去,才被司机拉到四医大看病。
医生只抱怨不早一点检查,说是腰椎上的病,已经牵连到腿了,很严重,必须住院治疗。刘华国一听就急了,“公司正在搞股份制改革,我不能住院。”医生刚给他做完理疗,他就跑回到厂里了。
有一次,他和司机一早就从临潼赶往西安,一直忙活到下午4点,车都上了高速路了,刘华国问司机“咋总觉得还有个啥事没办呢,你给咱想想?”“能有啥事,该办的都办了,就是咱从早到现在还没吃饭呢”,司机陈德明看着前方的道路轻轻说了一句。刘华国这才想起来,他们两人从早上到现在还都滴水未沾,抱歉地笑笑,“忘了,忘了,等回临潼我请你吃油泼面。”油泼面是刘华国经常吃的工作餐,司机也经常和他一样两顿合作一顿吃,有时顾不上时就在路边买一个肉夹馍边走边吃。
刘华国的眼睛经常布满血丝,公司的人都知道,那其实是累的。在晚上12点以前,刘华国办公室的灯都是亮的。奶牛、饲料、生产、销售、管理……哪一件事他都要操心。刘华国常说,摊子大了,责任也就重了。
在员工眼里,刘华国不仅是个不会享受的人,甚至有点“可怜”,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不会打牌、不会跳舞,不讲吃穿。
除了工作,生活上的事情,能简单就简单,他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相桥乳品厂从小作坊变成了全国乳品行业十强企业,可他依然是那样朴素,很多人都对刘华国的做法想不通,刘华国总是一笑了之,“我不图那些东西”。
一次,厂里一行5个人到上海开全国乳品年会,为了节省开支,只登记了两个房间。大家说再开一间房让刘总单独住,可他就是坚决不同意,“我在你们房间打个地铺就行了,反正住不了几天”。后来,他真的睡了几天地板,而且不准大家和他换。
刘华国从不以企业富有而自居,他经常对人说:“我是一名党员,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银桥的今天,也没有我刘华国的今天。致富不思源,富而不思进,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灾时,刘华国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大家一致同意一次捐出价值21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整整拉了20多卡车。30多年来,刘华国和银桥集团捐过多少钱物,他自己都数不清了,仅为相桥中学捐款就累计了30多万元。
企业家本色
1986年,西安市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给刘华国带来了机会,县领导深入基层企业了解困难。刘华国举手发言:“我要贷款80万。”大家的目光一下子全都盯住了刘华国,一个“养在深山人未知”的小小乡镇企业竟一张口就要80万元的贷款,能有多大的本事?迎着大家疑惑的目光,刘华国侃侃而谈,汇报了奶粉的生产前景和企业的技术改造计划。领导对刘华国的胆识和气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经过实地考察后,80万元的贷款到位了。刘华国立刻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全部采用丹麦的制造工艺,并把原来的厂房全部拆掉重建,只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从一个小作坊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变,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这一转变改写了临潼地区农业发展史,当地农民从此走上了养奶牛致富的快车道。
1992年9月,相桥乳品厂与香港广银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合资西安银桥乳制品实业有限公司,成为临潼地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外方注入了300万元的资金,比例并不高,只占到了30%,但是,刘华国仍然为之兴奋,因为,公司的管理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成立了董事会,实行经理责任制,并有两名外商分别担任了财务和行政上的领导,管理机制冲破了原有的模式,实现了从集体到合资的重大跨越。在外方先进的管理体制带动下,银桥形成了系列产品,并从市优、省优,再到部优,一步步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1996年,银桥在全国乳品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拿到了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也就是在这一年,银桥生产的“秦俑”牌奶粉正式走出了国门,出口到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1998年,银桥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1.5亿元,生产的“秦俑”系列奶粉7000多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1999年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后,银桥迅速实现了几何式扩张,但刘华国并没有满足。2000年的一次出国考察,给刘华国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给银桥带来了巨大的飞跃。通过考察刘华国了解到,国外的液态奶成为乳品消费的主流,国内的液态奶也以每年40%~50%的比例高速增长,极具发展潜力。
刘华国深深地意识到,奶粉厂家必须调整结构,不能单纯依靠一个品种闯市场。回国后,刘华国以高薪将国内知名的液态奶专家,我国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创始人盛延龄教授请到了临潼,成立了一个以权威专家教授为核心的高科技新产品研究开发中心。经过专家们反复论证,集团班子决定:投资1.2亿元在临潼经济开发区兴建以液态奶为主的现代化综合乳品生产基地。
不久,从德国、美国、法国、瑞典和丹麦等引进先进的液态奶生产和包装设备一一到位,各路专家也纷纷到来。银桥采用国际先进的乳品生产工艺,生产出了一系列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奶制品。“银桥”牌酸奶、鲜奶、超高温灭菌奶、巴氏消毒奶、乳酸菌饮料陆续上市的同时,创出了驰名全国的“银桥”品牌。
在引进液态奶生产线之后,银桥在奶区陆续建立了210多个现代化的集中挤奶站,购置自动化的真空挤奶设备,清洗、消毒、挤奶,制冷一次完成;而且从原料奶采集、检验,运输,直到加工、杀菌、冷藏、出厂的每个环节都采用了一条龙的冷链系统,从鲜奶挤出到投放市场,间隔只有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创造出了新的银桥速度。
刘华国的大胆探索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集团生产的“秦俑”奶粉和“银桥”液态奶先后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绿色食品等多项殊荣,实现了三秦大地中国名牌零的突破。“十五”以来,集团累计支付群众奶费近15亿元,使周边数十万户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成功并没有让刘华国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他又筹划着如何让银桥不断壮大,让更多的农民更加富裕,这就是刘华国朴素的人生追求,也是一个退伍战士的淳朴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