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姓
关于苟姓的由来有六种说法。
一、据说黄帝的后人有居住在河内(现在的山西、河北、河南的黄河以北的地区)的,因为当地多生长枸杞,所以以“苟”为姓,称为苟氏。
二、以封邑为姓。楚国有个地方名叫苟邑,有王族大夫生活在那里,他的后人便以邑为姓,称为苟氏。
三、出自姬姓。在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公族大夫苟氏.他为了避难而改姓苟。
四、出自敬姓。后晋的时候,敬姓家族为了避讳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名讳,便将敬姓一拆为二,成了苟姓和文姓,所以,苟姓、文姓和敬姓是同一个祖先。
五、出自勾姓。在南宋时,为了避宋高宗赵构之讳,勾姓便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头成为苟姓。
六、北魏时其他姓所改。在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很多姓氏,进入中原后,便改姓为苟氏。
据说,现在的句姓、勾姓、苟姓和构姓是同一宗族。
白姓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过家谱,说自己是周代楚国太子建的儿子白公胜的后裔。在《姓纂》一书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由此可知,白氏得姓始于白公胜。
白公胜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是很好,但是,白氏家族在春秋时代的楚国的确是非常旺盛的。白公胜去世以后,他的子孙为了躲避祸乱纷纷出走外地,到战国时期,白姓族人遍布陕西和山西等地。
不过,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白姓的诞生要更早,他们认为,白姓早在炎帝神农氏时期就已经有了,他们的得姓远远超过五千年。这种说法的可靠性就有待商榷了。
不过,不管怎样,白姓家族除了源自楚国公族的一支外,在唐代及五代时期,有许多突厥人和胡人也都以白为姓。
由此可见,白姓的渊源实在是过于错综复杂了。现在的白姓人想要找出自己血缘的真正来源,除非拥有完整的族谱,否则,恐怕很难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