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与中国大国之路

2009-11-15 09:15李永乐
新民周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南沙群岛主权南海

李永乐

南海问题固然相对复杂,牵涉面也更广,但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诚意。

最近的几个月,辽阔而平静的南中国海,再掀阵阵波澜。

说来也算巧,2001年布什上台不久,中美在海南岛上空发生军机碰撞,2009年奥巴马接任总统不到百日,则有美国船“擅闯”中国在南海的专属经济区的事件。有说这是美国军方对新总统的“提示”,要新老板别忘了“遏制中国实力,维护美国地位”。

其实,中国长久以来多次表明,南海应该是和平之海、发展之海,因而在面对冲突和挑衅时,中国都保持着克制,尽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坚持不轻易动用武力,中国不愿意看到在提升综合国力、和平发展走强国之路的同时,被一些别有用心、或者并无恶意的国家有意无意地干扰。

南中国海海域辽阔,是极具战略地位的区域,中沙、西沙、南沙和东沙群岛,岛屿星罗棋布,对于中国自古拥有主权的说法,多年来并没有异议。中国最早发现了南沙群岛。汉朝时中国人已发现经南沙群岛到印度洋的航线。此后,历代政府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并进行实际管辖。

从最早发现到拥有主权,再到开发利用,中国都远远早于其他国家。20世纪30年代之前,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提出异议;上世纪70年代以前,英、美、法、苏等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以及各种文献和权威的百科全书,均清楚地将南沙群岛标属中国。

日本二战战败后,于1946年底将南沙群岛归还中国。但1951年,美国把苏联、中国等对日战胜国排除在外,单方面与日本媾和,签订《旧金山和约》,并在第二条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该条约没有明确规定将南沙群岛“归还中国”。这一祸根成为后来一些国家提出主权要求、侵占南沙岛礁的借口。

上世纪70年代,南海海底发现储量丰富的油气田。专家保守估计,南沙油气储量超过200亿吨,占整个南海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有“第二个海湾”之称,自此不平静的南海更是风起云涌,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都宣称拥有部分或全部的岛屿主权,并分占岛礁。

与此同时,美国为了其全球利益与超级强国地位,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南沙群岛争端问题上也越来越积极,逐步调整“不介入”的政策,加大了在南海地区军事渗透的力度。其中最明显的是积极推动与一些东南亚国家举行以南海为背景的多边和双边军事演习,使南海诸问题火上加油,添加不少冲突要素。

争夺南海诸岛主权的各方,除了中国的台湾地区,其他都是隶属东盟的东南亚国家,中国近年来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从政治、经贸到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从主观到客观上,都不想和东盟任何一国起冲突。

然而,美好意愿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巨大落差,中国在提升综合实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传统大国的挑战、老问题的纠缠,以及区域国家的磕磕碰碰。

全球正经历人口膨胀、资源逐渐枯竭和气候变暖的威胁,其中,作为主要能源的石油与天然气,更成为矛盾与冲突的根源。

中国是本区域最大国家,相对军力也最强,行事不得不格外谨慎,以免予人口实,被说成以大欺小,因此经常采取“守势”,反倒是菲越姿态比较强硬,以致这些年来,屡屡发生中国渔民和渔船被扣留的事件。

从文化、现实根源与民族性格,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从来没有霸权和扩张野心,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数百年来,移民海外的华人,大部分没有政治雄心,早期华人都有“荣归故乡、落叶归根”的观念,他们的后代,即便有了“落地生根”的念头,也以经商或在科技文教领域奋斗为主,鲜少积极参与政治。

环顾世界历史,几乎所有的强国,在强盛过程中,都是在以强凌弱的“霸道”姿态下,不惜通过牺牲他国利益,达到自强的目的。近代史上不乏许多鲜活的例子,中国100多年来的历史,便是一部遭遇列强宰割的血泪史。

地缘因素构成了中西文化的分叉。古希腊城邦在政治上多元,经济上却单一,因此决定了城邦之间的经济交流,或进行海上贸易,也带来商业的发展和殖民地的掠夺。中国地理上属于大陆农耕型,而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土地肥沃,人们只需适应自然就能很好地生活。这种地理的差异,决定了古希腊的经济发展,只能是扩张性的“外向型”;而中國因为地大物博,经济始终带“内向型”特点。这与扩张性的海洋形态国家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决定了秉性善良的中华民族,缺少一种在积极开拓型的性格。

因此,尽管经历不同的朝代统治,直到今天新中国诞生,中国一直希望在崛起的过程中,走一条与其他大国不同的发展道路,它期盼全球有个和平的大环境,而并不希望在崛起的同时,别的国家也遭遇类似自身的惨痛经验,所以中国在“大国之路”上,反复强调“和谐”作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主轴,表现在处理南海争端上也是如此。

再讨论一下南海争端的解决之道。我们虽然无法保证,在全球自然资源继续紧张、经济局势持续恶化的不利因素下,大多数国家,是否会逐渐放弃国际条例与规则,被迫回到“弱肉强食的原始丛林生态”。如果事态如此,武力解决南海争端的悲剧,恐怕难以避免要上演了。

假设事态的发展没有那么悲观,涉及南海主权争议的各方,还是应该先取得“发展是两利,冲突则两败”的共识,好好坐下来谈,从“政治、法律与经贸”范围着手解决问题。

首先,排除“有关国家地区”以外的势力干预的可能性,避免把原本复杂的问题,进一步再复杂化;其次,在政治主权谈判一时难以取得实效的情况下,先搁置争议,采用“经贸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谋求共赢的结果。

与此同时,也可考虑采取第三个步骤,参考不久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办法。新马就是把对白礁岛屿主权的争议,提交到海牙的国际法庭寻求仲裁,新马两国事前议定“接受国际法庭终审判决”,各自收集拥有主权的历史证据。两国在公平与友好的气氛中,和平而理性地把这个缠绕与妨碍它们关系数十年的老问题给处理了。

南海问题固然相对复杂,牵涉面也更广,但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诚意。有了诚意,办法总是有的。中国作为区域大国,或许应该发挥更多的主动。(作者为新加坡资深媒体人)■

猜你喜欢
南沙群岛主权南海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我国美济礁引种植物调查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南海的虎斑贝
论南沙群岛的群岛地位
南海随笔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
《美丽的南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钓鱼岛主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