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海燕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2007年11月份,我园顺利地完成了河北省学前教育验收工作。在诸多的成绩中,有教师的汗水,孩子的出色表现,以及家长的大力配合。家园共育,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可能完成教育人这一复杂的任务的。在本次迎检活动中,我们也积累了点滴经验,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改变观念,从沟通做起
孩子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家长也一样,有的家长素质比较高,在家园合作上能积极配合,然而有很多家长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家长对自己的教育责任不了解、不清楚,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学不了什么;有的则放任孩子自然发展;还有的知道越早教育孩子越好,但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和老师的事,家长只要看好孩子就行了。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不了解自己也具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对于这种情况就应该根据家长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与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我们直接给予教育措施,他们就很难接受,所以我直接向他们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家长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具有教育观念的家长,我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我们班新来了一个叫小明的小朋友,他的父亲是石油大学的博士后。入园刚几天,他的父亲就对我们说:“孩子与人交往的意识不强,在家里也很少和小朋友玩,即使有小朋友和他玩,也只是玩一会儿,然后他又自己玩了。”根据该生家长反映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的办法。首先告诉家长孩子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语言的发展,孩子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才能和小朋友更好地交流,让小朋友了解并配合,从而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接着,我们例举了孩子语言发展上存在的问题。记得小明入园的第一天,家长就对我们说:“小明吃完一碗饭后不会再要,如果你问他还要不要再吃,他会说不吃了,但是,必须还要再给他盛一碗,因为他的饭量很大,一碗根本吃不饱,吃包子也要三至四个。”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和家长分析的:孩子的食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身体状况、对食品的喜爱程度等客观原因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我们不考虑客观原因,一味让孩子多吃,对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接着我们分析了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语言的发展对幼儿交往水平的影响及对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影响;同时对家长谈了教学目标中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又提出解决的办法。家长非常赞同我们的观点,并按我们的方法积极配合,使小明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我们是一所校带幼儿园,每年春秋两季招生,幼儿在我园接受半年到一年的学前教育。多年的工作使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哪些工作是我们自身需要加强的,哪些工作是需要家长理解和支持的。在布置新学期例行家长会的时候,我们提醒并要求老师把容易引起家长误解,引发纠纷的地方整理出来,在家长会上加以强调。比如,每年开学初,家长都会对幼儿园的工作提出各种要求。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我们多教孩子识字、计算等小学化的内容,或者适当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而另外一些家长,则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顺应孩子的天性,只要求孩子能够在幼儿园里快乐、健康地成长。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在向家长详细介绍自己一学期工作安排的同时,不忘向家长讲授先进的幼教理念,把我们的教学活动安排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并指出教改实验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等等,向家长做出详尽的解释,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各项工作内容都是依据先进的幼教理念制定的。只有得到家长的认同和赞许,教师的工作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与此同时,我们还开设了家长学校,创办了家园通讯,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灌输科学的幼教理念,把提高家长素质作为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家长的教育观念与老师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家园共育才能真正成为一种现实。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因此,重视家庭教育,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每个教师的重要职责。做好家长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促进幼儿发展。只有家园配合一致,才能真正因人施教,才能使教育的微环境充分体现,才能对每个幼儿实现良好的个性化教育。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实际行动使家长从自己孩子身上了解到老师的爱心和工作,增强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和理解,使他们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把家园共育工作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