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静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带来人们对终身体育的强烈追求。终身体育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并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说明社会的发展需要终身体育。而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启蒙和桥梁作用。体育教师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着眼未来,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一、学校体育中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意识的必要性
终身体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贯穿人的一生;二是体育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终身体育的这种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广泛性特征,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首先,体育教学时空观大大拓展和延伸。学校体育不仅只是校园内部的活动,而且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相关联,并贯穿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知识性、现实性、社会性、未来发展性”的高度融合构成了现代体育教学体系;其次,贯彻终身体育思想能帮助学生建立一生中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调控、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不断提高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人生旅程的任何时期只有不断地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才能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己;再次,终身体育为职后体育教育奠定了基础。终身体育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也是现代人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需要,它能帮助人们顺利渡过各年龄阶段转折时期遇到的危机和波动,指导人们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全民健身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最后,终身体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素质既包含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包含健康的身心素质。身心素质是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载体,开展终身体育,增强体质,才能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对现代社会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教学内容的实施上,充分利用寓教于乐的原则,通过运用新颖、多样、有效的教法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师生尽量做到共娱共乐,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中,多媒体也引进到了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化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激发体育课堂应有活力。
教师积极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以自由想象与练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利用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帮助,给学生自由练习,自我表现和尝试成功乐趣的机会,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想了练、练了想,反复琢磨、练习,尝试体会,由不会到会,由不熟到熟练,逐步掌握正确的学法。提高自主实践能力,培养锻炼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树立学生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体育意识是对体育有目的的自觉反映,有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自觉的体育意识可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根据主
客观条件的变化,自觉地调整运动手段、方法、时间等,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保证自己体育爱好、锻炼习惯的连续性,实现与终身体育的接轨。长期以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注意对学生身体方面的锻炼,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是有益终身的事情。教师应结合实际向学生讲清体育可以强身健体,塑造优美的形体,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让学生逐步理解体育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上好体育课的意义。
四、改变体育的评价方法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知道学习效果的学习,往往会效率低下。及时的教学效果评价有助于学生成就感的体验,并有利于找出努力的方向,从而起到强化运动兴趣的作用。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根据学生态度、学生体育基础的不同作出不同的评价,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因先天遗传等因素,身体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如果用传统的体育评价标准去衡量一个学生,即使这个学生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及格”的。我们可以对学生“不求完美,认可及格”,让学生对学业有轻松的感觉,才能使学生有更多地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学生在完成练习或动作之后,教师应给予一定的表扬或鼓励,即使学生的动作完成得不好也要给予适当的肯定,相信学生会练得更好,这样会使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教师善意的指点与期待会使学生产生信心并且愿意继续练习。另外,在课堂上,让某方面表现突出、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出来带操、做示范、担任体育小组长或担任某项比赛的裁判工作,使学生体验到自我的价值感,这样也有利于对学生体育动机的培养。
五、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学会自我锻炼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既是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过程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成长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自觉的内化才能产生有益的效果。”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力,这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