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津娟
课堂45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科质量?笔者认为下列几方面应作为突破口。
一、教师要建立新的历史教学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树立全球意识正成为教育的一个紧迫任务。因为人们越来越充分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这个地球正面临许多问题。人类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全球性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就需要人们具有一定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这种能力在学校教育中的培养则就要求实行多元文化教育,需要学生能够听到并理解不同的声音。
文化多样性是历史上和当代世界的客观事实,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传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全球各国、各地的交往速度的加快,互动频率的增多,促使人们进一步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促使不同文化之间发生接触和冲突。多元文化教育实际上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国内多元文化,二是国际多元文化。就国内而言,多元文化教育即在多民族的各种文化共存的国家社会背景之下,允许和保障各民族的文化共同平等发展,以丰富整个国家文化的教育,促进民族团结。
在民族和文化交往中,多元文化教育价值观意味着基于多元文化价值标准对待民族和文化个性,尊重民族和文化差异,与此同时,在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展开持续和深入的交往,设身处地地理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加拿大著名哲学家柯希曾给多元文化教育价值观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多元主义不是抛弃原则和基本真理,而是接受各种理论与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即理解他人如何克服缺陷、充分理解、减少片面性看法的一种能力,是扩大为自己设身处地地去理解的一种状态。”对民族和文化交往而言,多元文化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宗旨是尊重并提升民族和文化个性、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二、历史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不断反思教学
在新课程中,中学历史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历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历史教师不仅是历史和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体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是历史教师角色特征的核心。现代教育观念要求有 “现代”的课堂教学,那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在历史课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带给学生经验的分享,这种分享不是由教师“告诉”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深刻的体验获得的,要带给学生真实的问题,以促使学生获得认识上的飞越,要有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和将知识组织进意义网络中,作为教师应做到:(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并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2)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论,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历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引导他们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外,历史教师还要从过去“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良好品质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三、教师要严于律己,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影响力
历史课要实现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努力做到:
1.好学上进,“要倒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历史教师要勤学上进,不断更新知识,达到学识丰富、功底扎实,才能实现教学中的纵横捭阖、左右逢源,从而吸引学生、活跃课堂,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教学效率。
2.身正为范。能从心理上征服学生、赢得学生的教师,除了学识高深而外,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一个品德低下的教师,要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效益是难以想象的。
3.提高修养。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还应在口才、文笔、书写和电脑等方面具有一定功底或特长,生活习惯文明高雅,精神面貌积极进取,历史教师这些方面的高品位修养,既能优化、美化课堂教学,又能据此提高学生相关方面的兴趣,还能发展其素质。面向未来竞争的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将成为他们十分重要的财富。对书写艺术情趣的追求,还能使人得到进一步的人品熔炼和情操陶冶,使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四、历史新课堂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场所。历史新课堂教学要克服以部分学生为对象的弊端,使课堂成为提供学生平等地受教育权利和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学生都能在这个舞台上显示各自的才华。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全体学生平等的接受教育的“非歧视性”,而只是让部分学生甚至少数精英享受教育权利和发展机会,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不可能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我觉得历史课堂教学所实现的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功能,而是整体的功能。历史教师引导学生攀登的山应该是知识的山、能力的山、情感的山、人格的山。在继承、发展人类的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使人的情感、态度、意志、品德、价值观逐步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改革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课中,通过对“商鞅变法”、“张居正改革”基础知识的了解外,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观念、制度、政策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认识到任何推动社会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认识到做一个推动时代进步的改革者,需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的勇气。通过对商鞅变法前的争论,张居正在改革中受到人身攻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改革家个人悲剧命运与变法成功之间矛盾的分析,培养学生宏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致力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历史教师的责任。
历史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互动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在新课改推行的今天,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重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更新知识水平,才不会在课改的大潮中被社会所淘汰,真正成为新课改下的教学前线的实践者和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