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生活化探究

2009-11-13 03:54赵喜明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经验数学知识情境

赵喜明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数学课堂生活化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教学归于实践,归于生活。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又好奇,对于枯燥的数学公式或练习往往感到厌烦。实践证明,设计富于生活色彩而且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教学,一定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注意力变得自觉、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教材例题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掌握新知识

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并最终走向社会,所以课程教学理所当然地应该将学生校内外的生活体验与需求作为一个重要的来源与依据。在设计教学时,教师不能受教材的束缚,要学会灵活处理教材,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教学《乘法应用题与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收集到超市购物结算时拿到的结算清单,从清单上找到单价、数量、总价,知道已知单价和数量用乘法就可以算出总价来,让学生认识到“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这样就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枯燥的数学公式,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再如在教学“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前,根据我班同学曾经组织春游这一生活体验,我设计全班同学坐中巴春游这一情境,出示例题:我们坐的中巴从学校出发,每小时行驶30千米,经过了2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你们能算出学校到达目的地有多远吗?通到计算让学生认识到知道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计算出路程来,从而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这样就把数学知识用到了生活当中。以上例子都是许多学生都曾经体验过的生活情景,从中可以发现,日常的生活情景中往往蕴涵着深刻地科学原理,而面对日常生活问题则常常会激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因此,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置于教学情境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积极性的激发,而且也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服务生活,巩固新知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所以,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如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我安排了一节数学实践课,带着测量工具把学生带到操场,要求学生计算操场上一堆沙的体积,然后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要计算这堆沙的体积应先测量出什么?有的学生说:“首先要知道这堆沙的底面积和高”。底面积和高能直接测量吗?有的学生说:“底面积不能直接测量”,那怎么办呢?有个学生马上抢着说:“先测出底面的直径或半径”,另一个学生马上就说:“测量直径和半径找不到圆心”,有一个学生说“可以先量出底面周长,然后再计算出底面直径”。最后,我按照学生的方法测量出这堆沙的底面周长和高,然后利用相应的公式求出了这堆沙的体积。由此可见,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后,问学生为什么拉闸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解题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的考虑,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创新,这是学生具有良好数学意识的体现。的确,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而学生又容易理解那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学生正是借助了生活中的经验,才解决了不一般的题目。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重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注重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探索数学问题。

总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解决数学问题,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让数学更好地服务生活。

猜你喜欢
经验数学知识情境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