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如何进行快乐教学

2009-11-13 03:54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课小学生游戏

郑 茁

学校教育起着教书育人的作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互相作用的整体。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只有在园丁辛勤的培育下,花朵才能茁壮成长。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只是让学生机械的重复练习,体育课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时无精打采,处于“半枯萎”状态。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初级阶段,要使学生在起跑线上能够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一、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一节课成功与否,教师的因素至关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为出发点,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端正教学思想,让学生通过体育课能够强身健体,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将枯燥的教学变成快乐的音符,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比如,教师要有亲和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时需要不厌其烦的教育。这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和颜悦色的讲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板着脸说教,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疏远了和老师的关系,产生距离感,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当学生接受和喜欢老师时,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听老师的教导,教学能够得心应手,变得轻松起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此外,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二、创设情境教学

小学体育课创设情境,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课的魅力和乐趣。教学情境给予学生丰富的感性知识,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满足了情感的需要,对学习态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自由化,生活化,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1.游戏法。小学生容易兴奋,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采用游戏的方法,通过生动的教学,发挥游戏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教育意义。体育游戏能吸引学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教师要依据学生好奇、好新的要求,设计一些饶有趣味的游戏。比如,玩打仗的游戏,两军对垒练习投掷的能力。在寓教于乐中使学生掌握了体育的技能。

2.模拟法。教师根据小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组织学生模拟小白兔跳跃的动作,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乐于学,学得好。学生在模拟动作中掌握了动作要领,学起来津津津有味,感到快乐无比。

3.比赛法。低年级的学生好动,厌烦重复的练习,可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体育课变得活泼。学生在互相比拼的情形下,主动参与其中,力争夺冠。在竞赛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开展跳绳比赛、走步比赛等等。

4.多媒体。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多媒体把文字、声音、图形等集于一体,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理解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了更多的知识,优化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其新颖的教学形式、丰富的内容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形象逼真、生动地展示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体育活动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分析综合能力,使人头脑清晰,思维敏捷,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人的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养成良好的品质。1.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现在的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有的学生娇生惯养,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在体育活动中,学习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2.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教师通过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融入到集体。小学生有强烈的交际欲望。通过互助合作、和睦相处,认识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感受到共同学习的快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在互帮互助中,才能克服困难,共同体会学习的乐趣。

养成自我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使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上体育。比如,让学生早起跑步。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习惯成自然,时间长了,体育锻炼会成为生活重要的一项内容。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的逐个项目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意识

现代体育教学不仅仅在于充实学生的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健康,而且要求学生反应灵活、灵敏,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动手动脑,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记得清、学得活、情绪高,产生丰富的想象。要想发挥每个学生的创新性,就不能不考虑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宽容其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允许不成熟和失误,允许不同思路和做法,允许自由竞争。按照学生的性别、体质和技能进行分组教学。学校要适当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体育活动,教师进行课外辅导。学生在创新式的教学中开阔了思路,通过自己脑力和体力的实践,体会到学习的成就和快乐,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积累,身体得到锻炼,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总之,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让快乐教学贯穿于授课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体育课小学生游戏
体育课
爆笑游戏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