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2009-11-13 03:54王朝辉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阅读教学语文

王朝辉

摘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轻松驾驭文字、合理使用语言,从而实现语言表达的轻松化和确切性,实现这一目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语文教师的指导、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意识以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水平。下面笔者就此话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激发思维、培养兴趣

教师的价值,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并巩固知识。在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风是无生命的,但作者为什么将风写得特别富有生命感呢?风是无色无味的,但作者为什么将风的味写得特别浓呢?风是有声的,却着力写鸟声和笛声,这是为什么?根据上述问题,学生展开想象,终于弄懂了作者运用比喻、衬托等方法的目的,正是要根据事物的联系来表现风的柔和、温馨、轻微的特征。这样学生的兴趣激发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平等对话、探索交流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职能已经由传统的传递、训导、教育变成激励、帮助、参谋,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探索交流,努力使问题的研究达到最理想化。

在教学中,可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文章的主题认识不深刻。从皇帝的结局来看,他的人生是悲哀的,小说就是要表现安徒生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的深深谴责和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学生大多对这则故事比较熟悉,但分析、理解思想内容时却仅能停留在“讽刺了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愚蠢”上。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尝试的主要任务。因此,设计好导读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主旨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皇帝、老大臣、官员以及老百姓等人都是在世俗的压力下,因为自私、虚荣才上当受骗,继而又去骗别人的。但最后还是有人说出了真话,是谁?——一个孩子。为什么孩子能说真话?因为他不怕丢官,不怕别人说他不称职。孩子是天真、纯真的,没有私心杂念,所以他不害怕世俗的压力,能说出真话,揭开骗局。这种没有私心杂念也可以叫做无私。在这个并不高明的骗术前,说出真话难不难?不难,一个孩子就能说出。那为什么那些成人、身居要职的人反而不能呢?作者想批判什么、呼唤什么呢?作者通过着意安排,让一个孩子说出了真话,揭开了骗局。这个“天真的声音”在一个谎言充斥的世界里,显得格外响亮,也格外珍贵。只有天真活泼的儿童,才是最纯洁无暇的。教师只需旁听,最后肯定学生的理解,并进行总结,对本文主题的多重认识作出说明,使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可以得到不同的体会,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指导方法、培养技能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是“授之以渔”,这远比教给其某一正确答案更有价值对教材墨守成规的分析讲解,甚至直截了当告知学生结论,只是“授之以鱼”,那么,怎样才能教会学生自主阅读呢?要“授之以渔”,亦要“授之以鱼”,比如在学习说明文的时候,先讲清楚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并且以一篇说明文特点显著的文章为例,如《中国的石拱桥》,结合文章的实际特点来讲述文体知识。如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实际运用,全面来讲解文章中存在的各类有关说明文的主要特点,并把这些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使他们对说明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在把握住了整体的情况下,也就是采用了“授之以鱼”的方法来把基础知识讲解清楚,使学生掌握后,在重点讲授的过程中就可以两者相结合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鱼”的基础上,再来理解同类型的课文,就可以采取“授之以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依据先前所学的知识来归纳和总结课文,加深印象,教师再适当点拨。这样面对刚处于自我意识觉醒而又缺少方向和自制能力的学生来说,给他们先建构一个熟悉的框架可能更适合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

四、拓展阅读、功在课外

尽管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素质,但不从事持续的阅读实践,那么其相应的能力和习惯是不会得到发展的。因此,关键是要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在阅读的实践中历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课文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如在教《灰姑娘的时钟》时介绍他们看《安徒生童话》、教《范进中举》时指导他们看《儒林外史》,教《白杨礼赞》时向他们推荐《子夜》……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字词,品味优美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体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阅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总之,“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用语文”,我们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在加强其基础性学习的同时,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发展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