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波
语言是构成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手段。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教学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知识信息的载体,也是接通学生心灵的桥梁。几千年人类语言文明的沉淀,各行业不同的语言特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以思索的东西。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或称教学用语。它既不同于哲学、政治、法律和自然科学的用语,也有别于文学、艺术的用语;既不是纯粹的书面语言,也不是普通的日常用语。下面就中学政治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语言艺术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平易中和、亲切风趣
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高,学生认为是讲“大道理”。教师如何用心把“大道理”与中学生联系起来,使“大道理”贴近学生,使之容易理解,其中教师平易中和、亲切风趣的平民语言的合理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平民语言,不是放弃政治课较高的教学目标,放弃“大道理”的必要“灌输”,也不是简单地讲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不是为“平民”而平民化,而是把党的方针政策使之大众化,教师讲的中心是大的,但对象是小的,通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这就是平民语言。
如:在进行香港回归教育时,讲到:“一国两制”问题,“一国”还容易讲,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是同一国家的姐妹同胞。但为什么“两制”呢?为什么香港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呢?这个道理要对初中生讲,恐怕两课时是难以讲清的。如果教师回避不讲,只让学生记住“一国两制”四个字,不作解释,这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果用平民语言说,香港习惯了原来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比如他们的车子是靠左开的,我们的车子是靠右开的,如果要他们马上改为靠右开,肯定要出交通故事,所以回归后,保留他们原来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有利于香港的稳定繁荣。这样讲学生在短时间内容易理解“一国两制”。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
语言精炼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说或详说,并要说得恰到好处。要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词约旨丰,一语中的,有详有略,详略得体。
课堂教学语言用词要准确,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以辞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产生不好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很多,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每句教学语言都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
语言清晰主要指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语言要清晰悦耳,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所以发音必须标准,吐字必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张口如拨古筝,清新明亮,讲话如幽泉淌水,叮叮咚咚,使学生悦耳倾心。条理清晰是指教师讲课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性强。语言条理清晰的关键是语言要符合汉语语法规则。
语言要有逻辑性指课堂教学语言要前后连贯,上下承接,顺理成章,合乎思维的逻辑结构、规则和规律。教学时,教师忽略了所讲内容间的有机联系,那么每节课不是概念的罗列,就是观点的组合,当然显得单调枯燥,呆板无趣,倘若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教学,就能层层深入,取得较好效果。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教育性
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内容上依次是心理品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以及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内容决定形式,它要求教师的语言也要具有教育性。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教师应坚持用较高的语言艺术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入情、入理、入耳、入脑的全面教育。
首先,思想政治课的首要功能是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应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良性引导作用,配合学校各级组织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并且能够解决现实问题。
其次,思想政治课具有政治功能,这要求教师的语言应符合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授课不能天马行空,胡乱发挥,违背国家的政策法规,应当做好学生的政治教育,培养建设国家的忠良之才。
再次,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应当通过自己的文明语言和文明行为展现教师的风采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魅力。教师的语言应自然大方,表达得体,杜绝粗俗语言,要为学生树立文明的典范。
四、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中
课堂的音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音量过大,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听来刺耳,不舒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小,学生听来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一般来说,讲课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上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声音为准。但在一堂课中不能始终保持一个音量,因为人的听觉系统对于来自外界的单调乏味的单项刺激有一种本能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功能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不安、厌烦和抵触情绪,使刺激效应减弱、消失。要防止这种厌烦情绪的产生,音量就要有高低轻重之分。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思维出现疲惫,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适当的增加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政治教师要科学地掌握音量,一切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学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的是语言的魅力。而政治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能够反映教师本身的学识水平和思想水平,是政治教师个人修养的综合表现。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言”。西方有一句谚语:“舌头是心灵的翻译家。”这些都说明一个人语言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语言特色,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