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玲
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已近八年,当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我被安排担任语文教学,心里还有些不情愿,可是现在我深深爱上了语文教学,让我庆幸的是我原来掌握的计算机基本功,在我热爱的的语文课堂中能够有所体现。我制作的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学校在我们年轻教师的带动下开展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并且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真正投入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所以让多媒体飞入初中语文课堂,既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又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因而,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由于准备了精美的课件,将各种各样的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大家对桥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清晰地形象生动地去总结,我国石拱桥的特点:结构坚固,造型优美,历史悠久。这样,一篇看似枯燥的说明文,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帮助,不但课堂气氛活跃,也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国历史的情感,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标准要求教师要转换角色,这就要求教师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让学生走上讲台,与老师在一种平和亲切的氛围中一起探究,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在作文课《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并自己加上解说词。有的学生展示的是战争题材的磁带,自己用录音机放给同学听;有的拿出的是图片,放到投影仪上,展示给全体同学,还有的搜集到了诗歌、歌词、文章,我就让他们自己下来读给同学听。我也将搜集到的伊拉克战争画面和恐怖分子袭击美国世贸大厦的录像展示给学生,这个环节,听到了学生对战争的否定和控诉以及他们对和平的向往。然后他们将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变为文字,这些都让学生带着兴趣爱好写作文,效果非常好。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而多媒体就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运用手段。例如,我们的语文教学,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课文里面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而且,这样做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课堂效率很难提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电教媒体,使内容、目标、媒体、主体这四者关系完善和统一起来,课堂就不呆板,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有味道,课堂上的枯燥感和疲劳感就得到消除。例如,指导《天上的街市》,在加强朗读的同时,反复播放银河系录像片段和配有《月光鸣奏曲》的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看边想象天上美丽的世界,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开发,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春》一课时,先把从一个文学网站中下载的《春》的录像让欣赏。优美生动的画面、悠扬悦耳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诵,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朱自清先生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春的世界,这种感官的刺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为学习这篇课文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起课文就容易多了。这是教师仅用范读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实践证明,网络为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优化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各类文体有其特点,要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设计使用电教手段,使课文的重难点得以突破。如指导《皇帝的新装》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童话中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的应用,在分析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框投影片,一框是骗子假装做新衣的动作及皇帝看新装的神态,以此说明想象手法的应用。另一框是课文插图,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丑态,用以说明夸张手法的应用。学生一边看一边发挥想象,感知骗子的狡猾、皇帝的荒唐。教师做适当的提问点拨,以便较好把握这篇童话的寓意与理解奇妙的想象和夸张的特色。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想象丰富,使课文的难点得以突破。
又如,教学《安塞腰鼓》时,先放一段“安塞腰鼓”的录像,在黄土高原上人们忘情地表演的场面很快地感染了学生,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品味。
但是,创设情境不能越俎代庖,要形象更要想象。美国教育家埃根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一书中谈到,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应所有教学情境的模式或结构,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世界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阅读文本千差万异,教师理应因文而异,备课时潜心与文本对话,科学设计课的教法与学法,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个多媒体课件就了事。我们应注意到语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有的创设一定的背景情境、诵读情境即可,像诗词类文章,如果用某一固定图象来描绘诗文的意境,肯定是吃力不讨好,更是会禁锢想象、喧宾夺主。教师应教给学生用心用情诵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才能将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这将比任何一个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所展现出来的画面都更有价值。
将多媒体教学融入语文教学中还是一种尝试,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创造。教师应多方面运用课堂手段,引领学生融入大语文的殿堂,必然能培养出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适应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勇于改革,积极探索,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和社会形式,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