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2009-11-13 03:54卢阳春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古诗诗人教学

卢阳春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7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接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古诗词,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呢?

一、体会感情和意境,注重形态性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师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实各不相同。

2.古诗教学时,教师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师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草的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和声的组合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二、对比激思,解读、感悟古诗

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维,是提高思维的好的途径,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比较是认识事物异同的方式,是启迪思维、深化理解的途径。教学古诗时可以对诗的意象、艺术技巧、风格、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或就其中一点进行比较。例如:《泊船瓜洲》、《游子吟》这两首古诗写成的朝代不同、内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两首古诗都表达了一种真挚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泊船瓜洲》这首诗是诗人路过瓜洲的时候,怀念金陵故居而写的,诗中流露出诗人真挚的思乡、爱乡之情;《游子吟》这首古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感人至深的生活场景,揭示了伟大的母爱。因此,在对比学习这两首诗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诗里表达的真挚情感,受到思乡、爱乡,以及孝敬父母、友爱亲人的人文教育。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话语风格距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加之小学生的阅历太浅,学生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对古诗内容可能会有多元的反应。那么,怎样解读、感悟古诗呢?

1.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解读、感悟古诗的前提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要想有滋有味、传情达意、感动自己地诵读一首古诗,解读古诗内容,就应先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生活环境、气氛不同,文风自然也就不同。如果对作品所处的时间段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对作者主旨的理解就不会有较大的偏差,诵读时感情技巧的处理也就有所依据了。在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后,还应了解诗人的生平,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理解古诗作品的内容,才能用最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现的是李白和孟浩然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充满诗意的离别,是一种愉快的分手,在向往中惜别的送别。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他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是在那繁华的季节,去那繁华的地方,一定很快乐,他自己也很向往扬州,他一边送别,一边心也跟着飞翔。我们读起来,一定要更灵动、愉悦、充满畅想。

2.引领学生诵读是解读、感悟古诗的关键

古诗中贮存着能贯通古今的人生意蕴。如果我们在读古诗时能把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揭示出来,从而激活自身的情思和联想,那就把握了神韵。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之所以把想象力摆在知识前面是为了阐述想象力比知识的涵盖面更广,辐射力更强。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等,品味深蕴其中的浓浓情怀,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诵读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去触摸诗人的心灵,读出诗作的神韵,也可以运用自我的审美手段去再现诗作的神韵。如孟郊的《游子吟》,我们诵读时脑海中应再现慈母缝衣的情景,我们看到了针针线线细细密密地为将要出门的儿子缝着衣服的母亲,没有言语,没有眼泪,然而一片母爱的纯情流溢出来。这情、这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出现,它拨动了我们的心弦,这时再来读诗,情趣自然出来了。诵读还应注意每首诗中作者表露的情趣变化。

综上所述,小学古诗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应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教学中应坚持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学法的创新、指导、应用;突破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古诗诗人教学
晒娃还要看诗人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诗人猫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诗人与花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