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平
教育界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习惯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空间。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几个学习习惯: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有些学生在读书时,一篇文章已经读了好几遍,对文章内容的了解还是很模糊,也不全面。因为这些学生只是在文字表面下了功夫,对文章要表现的内容没有思考过,只能一知半解。对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学生读书时,要求他们拿起笔来,在读的过程中,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学生再读书时就有了思考的方向。接着要求学生在自己已经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回头看看对刚才的问题有没有新的认识。然后要学生找出哪些问题可以自己查资料解决,哪些问题需要与同学、老师交流。在勾勾画画、批批点点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读书经验也逐渐丰富了。
二、积累语言的习惯
学生最头疼写作文了,好不容易有了作文素材,却不知道怎样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往往使用原生态的方言进行写作,闹出一些笑话。有时学生心里有了一些感受,却不知道该怎样说出来,更谈不上语言准确、优美了。这就是学生语言积累太少的缘故。我让学生每天在课内外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语言优美或含义深刻的句子,选择几句背诵。背的东西不多,不会使学生感到负担太重,而且背诵的要求也有弹性,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坚持下来,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语言素养就会提高。
三、认真观察的习惯
要学好语文除了需要积累书本知识,也需要积累生活经验。虽然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着生活,但许多学生对生活的留心程度不够,对于经历过的人和事感受不深,说起细节来有时竟没有一点印象。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我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告诉他们怎样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生活,哪些细节需要认真观察,使学生头脑中的生活体验细化起来、立体起来,然后再把每天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这样学生的生活积累日渐厚实起来了,运用生活经验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文章内涵就变得轻松起来,在作文时,学生自然就有了细节描写,不用记流水帐来凑字数了。
四、及时复习的习惯
学生经常向我诉苦,他们学习也很努力,就是记过的知识过不了多久又会忘记。我通过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发现他们在学新知识后复习的力度不够,做作业时有的知识没有记住,就马上从书本上查,过后却很少复习,有的学生也知道复习,但坚持时间不长。我带领学生每人制作了四个不同颜色的书签——黄、绿、蓝、红,督促他们利用遗忘曲线的规律进行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用黄色书签做标记,表示需要当天复习;当天复习后,就取出黄色书签,放上绿色书签,表示两天后需要复习;两天后准时复习,然后取出绿色书签,放上蓝色书签,表明这是一个星期后需要复习的内容……以此类推,按当天、两天、一个星期、半个月的时间间隔反复复习,记忆效果明显好转。
五、整理错题的习惯
有的学生在作业中出错后,只是简单修改,之后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为此,我培养了学生整理错题的习惯,让学生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一个专门的错题本上,先分析出错的原因,再进行改正。这样从错误中学习的知识,就成了真正理解了的知识,而且在期中、期末测试前,翻翻错题本,还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用教师的习惯带动和影响学生。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坚持不懈,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放弃监督。教师的指导、督促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就坚持下来了。最忌教师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教师也是“三分钟热度”,那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就无从谈起了。
适时的激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厌倦情绪。有些学生的良好习惯难以持久,是因为他们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产生了厌倦情绪,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公开表扬,适时鼓励,使学生有成就感,这样学生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其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