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映射时代发展的变迁

2009-11-13 03:53张小江
当代贵州 2009年16期
关键词:票号粮票陈列

王 庆 张小江

橱窗里、墙壁上,陈列着我国各个年代的各类财务票据、银行票据、股票、地契等一系列旧藏品,让我们管窥到一个文明国度社会发展变迁的印记。

走进贵州财经学院票据陈列馆,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票据,让记者悄悄地步入了一个古老而又满含峥嵘记忆的殿堂。橱窗里、墙壁上,陈列着我国各个年代的各类财务票据、银行票据、股票、地契等一系列旧藏品,让记者管窥到一个文明国度社会发展变迁的印记。

“票据馆,让我们了解国家的发展变革”

陪同众多的大中学生参观贵州财经学院票据陈列馆,一组镜头让记者惊叹!

“这些布票是做什么用的呀?”

“粮票是用来干什么的?”

“煤油票是哪个时候开始发行的?”

一连串惊奇的疑问,在讲解员的回答中显得凝重。“布票是用来购买布料的,没有布票,新衣服、新裤子是难以穿上身的;粮票是用来购买粮食和吃饭的凭证,没有这种凭证,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吃不上饭……”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话。当下商品琳琅满目,现代的青少年特别是大中学生,也许已经忘却或不知道那个“尴尬”的年代。可是,当他们看到粮票、布票等计划经济时代的票据时,向讲解员提出一个个问题,凭票吃饭、凭票穿衣感到不可思议;而年龄大一点的人,对各类票证的重要作用恐怕还印象深刻。即便到改革开放10余年后,票据依然存在。

“1991年,我进人大学,学校发了35斤粮票用于购买饭票,算是读大学的一大收获了。我立即就把这个好消息写信向家里报告。以示炫耀。高兴不久就发现新的问题,饭量大的同学,不到月底就告急,有断粮的危险。因女生饭量较小,所以每次班会的一个主题就是请女生把剩余的粮票支援男生。当时,男生还喜欢到附近学校找中学女同学或女老乡,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去“混饭”。有了第一学期的经验,很多同学假期回家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筹集粮票。第二学期开学,到食堂买饭票时,却不需粮票了,而且也取消了限额。看着手中多方筹集的粮票成为无用之物,当时还顿生了许多不舍。”贵州财经学院研究生部主任、经济史学科带头人缪坤和博士告诉记者一个久远的往事。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实物凭证——票据,它记载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特点。

我国现知最早的票据是西周借据凭证傅别。战国时期,借贷已较为常见,借贷票据也为世人接受。到汉武帝时,曾推行过一种有价证券皮币。皮币是用上林苑中的白鹿皮制成,每张一方尺,四周饰以彩画,值40万钱。唐代,在流通领域产生了一种用于款项汇兑的飞钱和用于提款凭据书帖。宋代是我国古代信用票据大发展的时代,主要有两种票据类型:一类是以茶引、盐引、矾引、香药犀象引等类交引为代表的期票类交引;另一类是以交子、关子、会子、便钱、见钱公据等票据为代表的汇票类兑换券。明清时期用于款项汇兑的有会票据和票号,用于取银或取钱的银票或钱票。近代以来,西方票据在我国流行,随着西方式的股份公司和银行的建立,股票和钞票、本票、支票、汇票成为社会占主导的票据形式。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实行了40多年的计划控制、凭票供应的配给制度,随之出现了大量的各类票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这时期的票据与世界经济运行票据再度一致。我国的票据类型不仅多样,其制作材质也十分多样。有竹简、木简、绢帛制成的票据,有兽皮制成的票据,还鲜有拐棍、衣帽充当票据的形式,但纸张制作的票据是主要形式。对票据颇有深厚研究的缪坤和博士告诉。

置身于这样一个尽显悠悠文化积淀的怀旧场所中,视野被那发黄的“票据”遮掩着,各种富有深沉内涵的“票据”填满占地600平方米的馆舍。

“我们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票据陈列馆的创建,希望通过票据馆的窗口,开启人们对贵州、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认识、了解,丰富贵州博物馆的类型和样式。”贵州财经学院图书馆馆长彭江生告诉记者。

票据背后,隐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众多的票据已成为历史的印记。但是,凭借一张薄薄的票据,可以透析着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千古话题。

在贵州财经学院票据陈列馆。无形之间让你穿越了浩瀚的历史长河,触摸到悠悠跌荡的历史烟尘。

“这是当前我国比较珍贵的票据‘飞乐音响股股票。看似一张‘巴掌大的纸片。却蕴藏着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那是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时,向其赠送的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比较规范的股票是从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发行不偿还的股票开始的。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是我国解放后第一家真正的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公司成立,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这两家公司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的上市公司。此后,全国各地陆续进行了一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也发行了很多的股票。1992年中国证券市场率先实行无纸化发行和交易。”贵州财经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编审靖晓莉指着安装有特别防护装置的镜框介绍说。

靖晓莉还告诉记者:股票在我国属于“舶来品”,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股票,交易机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也是由外商开办的。1872年设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枚中国人自己的股票。目前能见到的清代发行最早的股票是1885年经大清皇帝御批发行的山东莒洲矿务局股票。1905年中国带有股份性质的自办全国性银行户部银行成立。1908年改名为大清银行。其发行的股票是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股票。1912年大清银行改称中国银行。据统计,清政府末期和民国时期发行的股票总数已达上万种。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走进陈列馆厅,那五颜六色的票据,勾起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记忆。

有关方面介绍,清代还产生了我国特色的汇兑专营机构票号。票号的创始人是山西平遥人雷履泰。雷履泰原本是颜料商,开设有西裕成颜料行。总号在平遥,在北京、天津、沈阳、四川等地设分号,并在俄罗斯、阿富汗、朝鲜等国家设立了办事机构。西裕成本来也替人办理汇兑,至道光三年(1823年)前后改为日异昌票号,成为专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1915年,日异昌票号关闭。20世纪40年代,随着最后两家票号改组为银号,票号的历史随之结束。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实行了40多年的计划控制、凭票供应的配给制度,随之出现了大量的各类票证。它们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有现象。缺了它,人们的衣、食、住、行就难以正常。仅就粮票而言,全国粮票先后共发行9套,加上地方发行的粮票和军用粮票总数多达万余种。到了1993年4月,粮票、粮本同时废止,粮票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贵州财经学院已有的馆藏“票据”看,按照科学合理的设计,中国古代的票据块:介绍先秦至清代中国票据的发展情况,陈列有世界最早宋代纸币印版复制品和我国特有的票号的号票实物等。股票块具体划分为晚清时期股票、民国时期股票、新中国建立初期股票、改革开放以来股票和各个时期的认购证,均用实物陈列;中国票证块,用于陈列新中国成立后短缺经济时代的粮票、布票等各类票证;银行票据馆,用于陈列贝币至民国银元和纸币。第一至五套人民币。银行存折及民国以来的本票、汇票和支票实物;债券块,陈列新中国建立后发行的经济建设公债、国库券及企业发行的各种债券;陈列贵州财经学院校友在证券业贡献的版块;红色票据块,介绍革命时期各根据地发行的货币和陈列发行的各类票据。

猜你喜欢
票号粮票陈列
山西票号的固执
山西票号的固执
出售中
组合与构建
平遥票号:成也诚信 败也诚信
粮票
贪官“自我量刑”,满足了
1908年那场失败的票号改革
粮票:承载着多少人的记忆
服装市场品牌 陈列现状和未来解析 陈列与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