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大多是拿到全额奖学金(即学费全免并提供基本生活费)去攻读理工科博士学位的。他们几乎都毕业于国内的一流大学,拿着优秀的成绩单和令美国人都甚感惊讶的托福、GRE高分,进入了美国的研究生学院继续深造。
由于美国大学学费昂贵,许多中国学生要靠奖学金才能赴美。因此,许多留学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能来美国留学,在父母的心中,比自费去其他国家更值得骄傲。而且,他们在给美国大学的申请自述里,几乎都把自己的理想描述为想成为一名数学家、物理学家……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许多留学生来到美国之后,都转了专业。有的拿到硕士学位后自费又读了一个学位,有的甚至在第一学期就向学校申请转专业。加州大学一个留学生组织的会长小张对记者说,当年和他一起出国读物理的同学中,10个人里面有9个都转了专业,有人做金融,有人做房地产、保险,有人开了自己的软件公司,现在只有一个人还坚守在物理这一行。
小张告诫准备赴美留学的人,拿到录取通知书和签证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来之前,要想好自己读的是不是真正感兴趣的;对于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美国的大学体系鼓励学生自由发展,转专业比国内容易得多。但是,如果出国时就把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出路考虑清楚,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也避免一些美国教授认为中国学生“不诚信”。
一位密歇根大学的数学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不少人以为数理化学科理论性强、就业不易,美国人不爱读,所以中国人才容易拿到全额奖学金,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即使在一些以国际学生为主的理工科研究生院,常能看到美国人的身影。他们有的已经年过40,有的在外面工作了很多年再回学校。他们选择读博士,是出于自己真正的学术兴趣,因此做起研究来和留学生一样废寝忘食,并不考虑毕业后是否挣得没有商学院毕业的人多。相比之下,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来美之前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是在出国和奖学金的压力下读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博士,几年后觉得如同鸡肋,在生存的压力下随大流,什么热门转什么:电脑、金融、MBA等,遇上经济形势不好,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并不强。这位数学系教授遇到很多中国留学生,学习优秀,甚至得过国际奥数比赛金牌,但从小很少有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因此问他们为什么出国、为什么读这个专业时,都说不出个所以然。他强调,要不要出国、读硕士还是博士、读所谓热门的商科还是冷门的理科,没有标准答案,是个人的选择,每个打算留学的人要问自己——我的兴趣在哪里,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10年来,留学美国的大陆学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自费留学、读本科、高中甚至语言学校,直接进入商学院、法学院等美国人所谓“热门专业”的越来越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大学学费上涨,奖学金减少,许多美国学生推迟了大学入学、先去打工一年,中国来的留学生却越来越多。在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学会计专业的许多中国留学生都是自费生。他们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年半毕业后能找到工作,这四五万美元的投入一年就可以收回。据乔治·梅森大学的留学生会介绍,现在,很多美国大学和国内大学合作,在国内读完3年的学生,最后一年可以在美国读完。当然,费用自己承担。▲
(陆 乐)
赴美留学生转专业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