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芳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任何存在过和正存在着的事物都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例如,人的脚印、血迹、毛发,野兽的足迹,兽穴的气味,鸟类飞行的痕迹,车辆的辙痕,飞机尾部排气的痕迹,古生物化石,等等。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痕迹都能轻而易举地被我们发现,即使已经被发现,它所记载的信息也往往被忽略了,或者根本就不为人们所理解。
所谓“有迹可寻”,指的就是痕迹与事物的内在联系。经验丰富的狩猎者,根据兽足的几个印痕,就能判断是什么野兽留下的,有多大。生物考古学家根据一个很不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就可以推断出它是古猿还是直立人,距今多少年,其形态怎样。公安人员可以根据血迹、足迹、搏斗痕迹来侦破案情,逮捕罪犯。
总而言之,痕迹里包含各种相关的信息:
古生物的痕迹——化石,它告诉现代人亿万年以前生活在地球上的有关生物的情况;
天空中的痕迹——流星,为人们带来了宇宙深处的信息;
飞机飞行的痕迹——尾迹,透露了飞行轨道上气流的特点和飞机的位置、性能等;
声音的痕迹——唱片上的凹槽或磁带上磁性强弱的变化,完整地保存了艺术家美妙的歌声和精湛的语言技艺;
光的痕迹——胶卷上的感光乳胶或磁带的磁性变化所保存的信息,更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
所有这些痕迹都是各种信息的寓所,它能帮助人们还原那些消失了的事物,揭示出自然的奥秘。当然,痕迹所能“讲述”的仅仅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和物,未来的痕迹是没有的。但是,痕迹除了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架设桥梁之外,也能给人展示出未来。因此,痕迹的研究和应用,必将遍及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获得巨大的发展。
痕迹曾为人类打开微观世界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正是痕迹为我们展示出人的感觉器官无法直接感知的奇妙世界。
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1869~1959)创造了“云室”,“云室”里面充满空气、水和酒精的过饱和蒸气,带电粒子通过“云室”时,会产生离子,过饱和蒸气就在离子周围凝聚成雾滴,留下粒子运动的痕迹。这样一来,肉眼看不到的高速运动的微小粒子的运动轨迹就能被我们看见了。而根据粒子运动轨迹的长短、浓淡以及在磁场中的弯曲程度,就可以分辨出粒子的种类和性质,如是质子、中子还是电子,其质量、电荷、速度如何等。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痕迹研究中,人类将获得取之不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