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夕
什么都说“还可以”
北京城极其辽阔,天安门广场和故宫隔着一条长安街,很容易令人想到彼岸、天涯……一类字眼。在香港走惯狭窄的路,人丛中一闪一窜差不得半分,来到京城宽阔的马路,反觉得十分浪费,要走一条准确规矩的直线,也不那么容易。
连北京的天空也特别清旷。
因为阔大,所以凡事便不轻易说得太清。在内地,什么都是比较。类似的说法有“这牌子的成药效力比较高”,“王府井大街店铺比较多”。你要是觉得“不多不多”,也没关系,人家说的只是“比较”罢了。
北京人也比较喜欢说“还可以”。睡得好吗?还可以。很少答:睡死了。那边山的风景好吗?还可以。意即:既然来到,再花一趟气力走走那边,也并不为过,不到也不是损失。还可以,一切无惊无喜。有人试着问内地人,生活好吗?还可以。爱人好吗?还可以。你爱她吗?还可以。
什么都“还可以”。真的,北京天地广阔,有什么不可以?
什么叫置身事外
连什么叫恒生指数都不明白的人,股市风暴对他们原应没有半点惊险或庆幸,只因为股票市场关系到香港的亚洲金融中心地位,此地位又关系到经济繁荣,经济繁荣又影响社会安定,又影响中环夜色不再美丽,所以才不好意思置身事外。
个人的短暂琐事比大众的大事往往更惊心动魄。
某位大人物去世当晚,我恰好在画一幅耶稣升天图,第二天圣经课要交的,每一笔画都在颤抖,因父亲在骂妹妹,愈骂愈凶,辞锋狠绝,令我衷心相信,个人哀乐才影响至巨,大事太遥远,不及身边人一刀刀地刺进来。
记得张大千过世时,正值清明清晨,进早餐的时候,父亲也是在骂,骂得起劲时随手打翻了桌上的咸蛋和白粥。
那些大人物是谁?大人物影响着很多小人物,但小人物自有自身的苦难,与大时代大世界无关,即使这些大人物过世会带来什么结果,在个人面前也显得不甚相关了。
如果书报可以吃掉
西班牙出版过一份可以吃进肚的报纸,用面粉造纸,上印无毒油墨,读者看完一天的大事和闲事,用牙齿再咀嚼一次,精神有了食粮,肉体也感到饱足。
如果我们将来也有面粉报纸、米粉杂志、威化袋装书,早晨开场白或者会是:你吃过看过早报了吗?你答:都办妥了。大有一种干净利落的意气。天下事不放在心上,看过,便掉到胃里,消化排泄。吃的意象永远令人觉得饱满高兴,你见过电视美食节目主持人愁着眉拿锅铲的吗?见过不是五颜六色一片喜气的食谱吗?
如今的书报印刷品,最大的坏处便是吃不掉,一般人又舍不得烧之,扔之。这样,很多书—下子看不完,便姑且任它苟延着,又不会过气变坏。有时读到一段好文章,说中自己心事,便时常拿来再三重看。那些字又总印在那里,更显得是永恒真理。
如果可以吃掉一切印刷物,读者肯定更容易做一个快活人。看东西,当机立断,应看则看,然后便要吃掉或者丢掉,再无半分牵挂。偶然读到伤心欲绝处,一滴泪落在面粉上,化开来,书便柔软了,不如一口吞之。一个人怎能边吃边哭?咀嚼着,要伤心也不方便过于尽情了。久而久之,一定会看得心境开朗、知识广博、营养丰富。
(摘自《贵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