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晓辉
一旦感冒、发热、咳嗽或拉肚子,不少人会习惯性地到医院开点(或到药店买点)“消炎药”服用,主要是抗生素。殊不知,这个滥用抗生素的“习惯”贻害无穷。
滥用抗生素除了潜在的致残、致命副作用外,还会诱发细菌耐药,导致严重细菌感染甚至不可治,全球每天有很多人因此而死亡。研究证实,开发一代抗生素需要十年左右时间,而对新一代抗生素发生耐药只需不到两年时间!专家告诫:“抗生素的滥用将意味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这样的前景非常令人担忧。
滥用抗生素的主要责任在医疗机构和医生,但是患者和家属同样有很高的“参与度”,自行购药是其表现之一,恳求甚至强求医生使用抗生素也很常见。据统计,超过2/3的家长会要求医生为其感冒发热的孩子使用“消炎药”。可见,公众同样有责任和义务参与治理滥用抗生素这一全球性难题。
希望大家通过以下三个“不”来提高认识。
第一,不该用就不用。绝大多数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这恰恰是滥用最严重的领域。比如,感冒根本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使用了抗生素;急性腹泻患者中只有不到1/3为细菌感染,但是我国腹泻门诊的抗生素使用率却接近100%! 因吸入粉尘、螨虫或某些化学物质诱发的哮喘与感染无关,尤其是在发病早期,但是我国94%以上的哮喘儿童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当然,对于年老体弱和免疫功能减退的患者,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这仅限于短期预防。
第二,不合理要规范。表现为选药、剂量、联合和疗程不当,甚至使用途径不当。根据是否能被染色,细菌可简单地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根据对氧的需要可分为需氧菌和厌氧菌。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必须有选择性地使用抗生素,但临床上“用错药”的例子屡见不鲜;抗生素使用剂量过大将增加毒副作用,过小则不能有效控制感染并诱发耐药;联合使用抗生素时若把抑菌药与杀菌药搭配是不恰当的。另外,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时一定要有依据和指征。抗结核治疗用药又必须联合两种以上抗生素,单用药物很容易诱发结核菌耐药。
第三,不知情须警惕。养殖业中,为了预防或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在猪、羊、鸡、鱼等食用动物饲料中大量使用抗生素较为普遍。几年前,发生在我国的“多宝鱼”事件,敲响了食物安全的警钟:鱼类养殖业普遍使用的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具有致癌作用,长期食用将危害人类健康。某香皂广告称:使用后能“有效去除99%的细菌”,并有“中华医学会认证”。其实,那香皂里掺入了抑菌物质,中华医学会没有认证的职能,也从来没有公开承认过给予其认证。在“不知情”和“不知不觉”中,抗生素进入盘中餐、日用品中,造成我们每天都在被动地“滥用”抗生素。
显而易见,滥用抗生素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戕害,岂能等闲视之。遏制抗生素滥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必须有政府、医疗机构和民众共同参与。作为普通百姓,请大家从改正滥用抗生素的“习惯”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