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静
摘 要:企业伦理是指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伦理以其特有的职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有重大的影响。我国企业伦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但仍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制约我国伦理建设的因素,提出了我国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伦理建设 现状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224-02
一、企业伦理的内涵
伦理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经济活动,不管自觉与不自觉,伦理一直规范着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伦理在市场秩序的建设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但是作为以企业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企业伦理学则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出现的,科学的企业伦理概念也是这个时候出现的。美国著名学者成中英教授认为,企业伦理是任何商业机构或团体以合法手段从事盈利时,所应遵守的伦理规则。或者说,是企业处理内外关系时遵守的行为规范。企业伦理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企业内部管理,处理内部各种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良心、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活动;二是指企业对外经营处理企业与外部各种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良心、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活动;三是指企业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伦理准则。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伦理以其特有的职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伦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企业的长足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没有伦理的文化是沙漠文化,因此追求伦理的企业能够提升企业内在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2.伦理能够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伦理能够在企业内部监督并且纠正人们的行为,能够使企业工作人员明确“是非、善恶”,能够从根本上遏制损害企业利益的不正当行为,从而维护企业利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伦理有助于企业确立整体价值观。伦理能够在企业内部监督并且纠正人们的不当行为,对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形成约束力,从而改善员工的人际关系,提升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因此伦理在提升群体绩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伦理学和企业经营社会责任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如此,我国有相当一批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有违伦理道德的行为。主要表现在:
(一)制假售假
目前我国市场体制还不完善,竞争机制不健全,正是假冒伪劣违法犯罪活动猖獗的时期。假冒伪劣违法犯罪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名优产品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且更严重的是,它直接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存环境。
(二)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一些上市公司包装做伪,公然“圈钱”;会计做假事件司空见惯。会计造假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就整个社会而言,会计资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资料使用者。会计造假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还会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滋生腐败,甚至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最终扰乱社会的经济关系、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三)企业间合同欺诈和违约层出不穷
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违约是指合同当事人完全没有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我国每年订立合同40亿份,但履行率仅50%多一点,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5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
(四)劳资关系冲突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社会结构重组中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阶层的出现以及富有者和贫困者的两极分化,使劳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拖欠工资、克扣工资、随意解聘、逃避法定的社保义务……越来越多的此类劳资纠纷正在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甚至是国有企业中发生。
(五)环境保护意识浅薄,置环境法规而不顾行污染环境之事
在我国近2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中,由企业行为直接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第一,工业污染急剧扩散。工业污染不仅严重地破坏了环境,也严重地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第二,自然资源消耗严重,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20余年,与工业相关的生产与消费活动,我国原有的矿产资源正在快速枯竭,同时,由于工业用水与水消费过度,使淡水资源迅速匮乏,我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座严重缺水。此外,我国第三产业,如房地产业、旅游业等发展过程中造成的不可再生的人文历史资源的破坏同样非常严重。这些非理性的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发展”是我国生态安全陷入困境之中的重要原因。
三、制约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因素
(一)企业伦理制度缺乏
很多企业虽然在伦理建设方面作出了一些努力,然而就目前来看,一些企业并没有建立有效的企业伦理制度;或者虽然有伦理制度,但它们只是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东西,并没有对经济主体及企业的成员起到良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企业伦理制度是企业伦理道德的保障,没有伦理制度的保障,企业无法顺利进行伦理道德建设。
(二)传统科学管理思想的局限
西方传统科学管理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的。简单地说,就是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情感、需要、动机、人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些企业在学习西方的浪潮之下,片面强调科学管理,忽视了人文和道德管理,使得过去西方企业界的一些伦理问题同时也在我国出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本来是非常强调人内在的伦理和道德修养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维护“礼治”、“德治”、重视“人治”,这也正是现代企业伦理管理的精髓。中国企业必须把西方科学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企业家自身素质
经济学家刘伟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一定是一个企业家时代,企业家作为一个高效率阶层,不仅决定企业兴衰,而且主导社会经济过程。领导人如果缺乏道德修养,唯利是图,那就会为员工作出很不好的榜样,企业伦理管理也就无从谈起。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成长为金钱巨人之时,却在社会责任上沦为道德侏儒。
(四)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制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健全,但是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制建设仍然相对略显滞后,一些不法商人利用法律漏洞进行不道德盈利,因此企业伦理建设需要完善有效的法律制度的作为坚强后盾。
四、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威廉·H·肖(William H.Shaw)和文森特·巴里(Vincent Barry)(1992)认为,“企业通过竞争焕发活力,依靠伦理而得以生存”。美国伦理学家诺兰(1988)曾说:“没有不断的竞争威胁,生产者就会固步自封,其商品就会以次充好。竞争是对道德自我意识的一种强烈刺激,它鼓励而不是阻止人们对其行为负责,培养一种切实可行的责任体系。”通过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会使资源配置到讲伦理、守信誉的竞争主体,而伦理缺失的竞争主体会逐渐失去市场机会,因而,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另外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还可以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使各种资源的价格充分反映生态、资源和环境的真实成本,让污染者、资源开发和使用者承担环境和生态破坏的损失、资源耗竭的成本,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立并形成节能、环保资源有效利用的生产结构。因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在调整人与自然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使企业减少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树立企业的环保伦理观。
(二)制定科学的伦理道德准则
伦理准则是制定企业处理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员工、供应商、债权人、社区)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实施伦理管理的行动指南。例如,美国企业的伦理准则中就员工关系和利益冲突方面作如下规定:“企业要求员工从企业最大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私利出发进行决策,如果员工从与本企业交易的实体获得财务利益与员工自身履行职责发生冲突,员工及其任何直系亲属都不应接受;假如礼物可能使接受者处于一种对本企业形成负担的境地,本企业就不应该赠送礼物给竞争对手、供应商或客户及其直系亲属;员工不应使用或披露由担任本企业的职务所获知的非公开信息来为自己或其直系亲属谋取利益。”需要注意的是,伦理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而且,伦理标准在不同企业间具有差异性,符合一个企业伦理的行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企业。因而,伦理准则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现成的准则,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后制定。
伦理观念和伦理准则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能够协调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我国目前很少有企业制定伦理准则,因此,我国企业必须要顺应现代社会企业伦理趋向,树立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竞争合作、顾客至上、尊重员工等现代企业伦理观念,并且依据现代企业伦理观念来制定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以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社会责任为要求的价值规范体系。
(三)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伦理道德素养
企业管理者对下属具有感召权。感召性权力是指由于管理者具有吸引别人的个性、品德、作风而引起人们的认同、赞赏、钦佩而自愿地追随和服从他。感召性权力的大小与职位高低无关,只取决于个人的行为。不过具有高职位的人,其模范行为会有一种放大的乘数效应。一些行为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很平常的事,但对某些高层管理者就会变成非常感人的模范行为,产生巨大的感召性权力。因此,若要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遵守企业的伦理准则,培养企业全体员工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行为,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伦理道德素养。
首先管理者应该重视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归根到底是产品的安全和品质。企业决不能将自身的经济利益凌驾于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至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是企业当仁不让的首要社会责任。第二,提倡社会诚信。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对被管理者做到以诚相待。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被管理者的信赖,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工作绩效。其次,管理者要带领组织对社会诚信。企业绝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企业的生存与同外界的物质、信息交流息息相关,企业只有树立在供应商、消费者、合作者、竞争者、消费者之间树立自身的诚信形象,才能永久生存。
(四)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人在道德发展阶段,个人价值体系和个性上差异的存在使管理者有可能通过严格的挑选过程(挑选过程通常包括审查申请材料、组织笔试和面试以及试用等阶段)而把低道德素质的求职者淘汰掉。这并非易事,事实证明,仅仅通过“挑选”这一控制措施,是很难把伦理标准有问题的求职者挡在门槛之外的。所以,通常做法是辅之以其他控制措施。挑选过程的作用是有助于管理者了解个人道德发展阶段、个人价值观、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五)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许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时仅限于诸如生产率、销售量这样的可量化的经济指标进行考核,而采用单一的经济指标进行绩效评价,过于强调短期利益,势必会引发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短视,那么伦理准则只会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建立企业的伦理管理,这样的企业不可能走向未来。所以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考评系统,它在评价过程中就必须把伦理方面的要求包括进去。在对管理者的评价中,不仅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经济效果,还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伦理后果。
(六)重视员工的伦理道德教育
对员工的专门教育与培训,是促使企业伦理道德管理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策略。可以通过不断灌输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思想,引导广大员工树立建设企业的共同理想。在企业中营造浓厚的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员工遵守社会公德、争做优秀公民,遵守职业道德、争做优秀员工的风气。
(七)设立企业“道德官”
在许多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里,都专门设有“企业道德官”这样的高级管理职务,负责企业的社会责任事宜。进行社会捐赠,仅仅是他们工作的一个很小方面。除此之外,他们负责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对待经济利益以外的因素———如何对待人力资源,是否遵纪守法,怎样对自然环境进行正确利用和保护,等等。中国的企业也可以在企业中成立伦理道德管理机构并设立“道德官”,来规范企业的伦理道德行为,促进企业的伦理建设。
参考文献:
1.刘胜良.企业伦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J].商场现代化,2008(1)
2.徐树.试论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策略与实施路径[J].商业时代,2008(29)
3.陈宇.论我国当前企业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建设[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7)
4.王莉飞,成虎,朱建君.项目型企业伦理管理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2)
5.周三多,陈传明,鲁明鸿.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康杨.基于员工伦理道德的企业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08(36)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 山西运城 044000)(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