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山西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2009-11-11 03:31尹玉青
经济师 2009年9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策

尹玉青

摘 要: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目前已越来越制约着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变革产业组织结构,从而推动山西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253-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建设力度加大、进程加快、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山西省产业结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2008年山西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1991年的16.0∶54.9∶29.1变为4.4∶61.5∶34.1,整个产业结构演变为“二、三、一”的格局。其中,第二产业稳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下降。总体来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山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多年来制约山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在。

一、山西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山西经济结构是以高度依赖煤炭资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具有典型的资源型、初级化特征,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一度对山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从山西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山西产业结构中的潜在矛盾和问题已逐渐显现并日渐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基础性产业地位不牢固。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很低,受自然力控制的成分大,作业方式原始,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改变,产业素质低下;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对山西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很难形成经济发展的科技推动和人才支撑。

2.支柱产业单一,置换缓慢,山西煤炭产业地位相当牢固,在工业总产值中占到25%左右。以煤炭为首的八大产业位置序列从未发生过根本性变化,受新能源工业的制约和影响,山西煤炭工业近年来已走向衰落阶段,发展乏力,这是山西经济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

3.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短,加工深度不够是导致山西产品的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主要原因。

4.各产业内部结构失衡。农业始终没有解决好种植业与大农业之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的关系,工业的初级化程度持续扩张,以矿产品为主体的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产品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出的三分之二以上,轻重工业严重失衡。

5.结构趋同化现象严重,山西地区与地区之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趋同不利于各地区之间各种经济资源、经济成分的优势互补。

上述种种问题反映了山西产业结构低级粗放、效益不高的弊端,严重延缓了山西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过程,直接影响了山西的经济发展。究其成因,山西的产业结构是根据山西的资源特点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在六五期间,根据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山西加大了对能源工业的投资和建设力度,使得山西国民经济中的农、轻、重比例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其后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山西大力投向资源低度开发的煤炭等能源重工业,把能源重工化工基地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使得一些第三产业、新兴产业等由于投入不足而发展缓慢,明显落后于周边其他省份。这种结构失衡在八五期间更加明显,越来越严重的畸重畸轻的产业结构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体制环境,以及对资源的过渡开采和粗加工而使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使山西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水平与其他省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针对山西产业结构的具体实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推进山西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促进山西经济的和谐和平稳发展。

1.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性地位。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性地位,必然要求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具体来看,主要包括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在内的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农业区域布局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坚持把“富民”作为结构调整和农村发展的核心目标,提高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商品化率,建立生产技术先进、结构合理、规模效益好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和公关,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进行优质种苗的培育、引进和推广,从而增强其与国内外优质农产品的抗衡能力。同时要鼓励一部分有才干的农民企业家在乡创业,带动家乡农业发展和农民共同致富。

2.转化工业发展模式。转化工业发展模式就是要求调整传统的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延伸传统工业发展的产业链。山西应该在依托采掘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基础上发展精深加工,积极引进在能源加工行业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型企业,与沿海企业、外资企业组建企业集团,与本身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加快提升全省能源加工业的竞争能力、赢利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形成一批清洁工艺示范工程,蓝天碧水工程,资源性经济向效益型经济转变示范工程;其次,为了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重点转换工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进而提高产业发展绩效。同时充分考虑山西的实际情况,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水平,大力推进信息化,使工业化的发展与信息化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实现传统产业的新型化,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按照产业演变规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就越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加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践中,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据此应扭转国民经济发展主要靠工农业推动的旧思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通过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首先要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产业如:金融保险、通讯、房地产、信息、咨询等,提高第三产业在总产出的比重;其次继续完善各地区的法律法规,保证市场活动主体的公平。通过高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提升。

4.积极发展旅游业。当前,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逐步增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作为“火车头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对山西经济的促进作用已逐渐显现。旅游业可以带动交通、通讯、建筑、轻工、餐饮等多种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综合效益。山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到目前为止,旅游产品的开发仍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旅游产品的营销也没有真正体现出佛教文化、晋商文化、黄河寻根文化等旅游特色来,旅游收入和来晋旅游人数也只占到市场的很小份额。因此,应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未来山西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来抓。具体应做好:推动旅游传统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景区、景点的吸引力,尽快形成以历史文化观光、登山探险、民俗风情、朝圣、原始生态观光等为主的旅游网络;保护旅游资源,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旅游市场的开放步伐、吸收国内外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市场的竞争;适当的政策倾斜,发挥财政调节经济的功能,用降低公路收费、景区收费等手段,形成“洼地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流,并依此招来更多、更大的物流、资金流,以刺激山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5.加速山西企业组织模式的改造。目前条块分割的企业组织模式降低了山西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感应度,是造成山西经济“慢半拍”的重要原因。改造企业组织规模、实施产业链顺序组织企业集团是解决山西经济“慢半拍”的有效措施之一。以往组建企业集团之所以收效不大,问题出在没有按经济规律办事,集团内部没有真正实现利益一致,许多是长官意志主导的“拉帮派”行为。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组建实质性的企业集团,尤其是应当鼓励山西企业与沿海企业、外资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只有当山西企业的生产过程、经济利益与处于生产链前沿的企业融为一体的时候,山西经济“慢半拍”的现象才能有效地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保华.山西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制约因素研究.理论探索,2006(2)

2.张晓梅.发挥比较优势与优化山西产业结构的探讨.经济问题,2008(3)

3.吕晓宇.山西产业结构失衡深度冲击.忍痛节能调产艰难推进.瞭望,2009(6)

(作者单位:晋商银行新民中街支行 山西太原 030000)(责编:郑钊)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