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阳剑
摘 要: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步伐,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企业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督,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是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 资产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222-01
一、引言
在企业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企业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影响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企业国有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因此,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预防国有资产流失,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1)改制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包括国有企业改造成股份制、企业之间联营参股等,特别是兴办中外合资企业时,不规范操作,部分国有企业有意压低国有资产价值,以远远低于资产现时价值的价格作价入股,导致“肥水流入外人田”。(2)分配不合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股份制企业中,违反利益分配原则,采取种种手段压低国有股的分配收益。如部分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不按规定过分地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其实质是将年终应分股利提前分配,而国有股分得收益却所剩无几;还有的违反同股同利原则,将国有股排斥在外,只给内部持股职工分红派现,或未经批准只给国有股以记账形式分红。(3)企业管理混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有章不循时有发生,管理松懈,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有的经营者缺乏民主意识,独断专行,往往造成生产、经营、投资等决策失误,致使财产流失;有的报喜不报忧,企业长期亏损,甚至资金周转不灵,被迫破产;还有的经营者只顾追求自己任职期间内的短期利益,盲目扩大企业消费,不注重生产发展基金的积累,致使技术改造投入减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形成潜在的国有资产流失。
2.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从实践层面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缺位,管理体制滞后;二是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三是资产评估法律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四是监督制度不健全,执法不力。
3.国有资产流失的危害。国有资产流失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因违规操作导致的贫富差距,不仅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还会加剧政府负担、引发腐败。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平,引发社会问题;二是国有资产流失加剧了政府负担;三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造成国有资产的私有化;四是国有资产流失还会引发腐败。
三、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对策
1.强化内部监督机制。(1)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要组织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执法水平,强化企业领导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防止因为业务处理不规范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2)健全企业内部决策制度。应做好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可行性研究,拟定产权转让方案,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和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如果产权转让事项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如职工安置方案等还应在做出内部决议之前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并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与此同时,还应严格实行财务审计和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离职、离任时的审计制度。对经营失职行为及侵占国有资产的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并追回被侵吞的国有资产。
2.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的外部监督。(1)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可量化的、可操作的企业监督约束机制,国资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评出优劣,对企业损失巨大并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对改制过程中不照章办事、内外勾结、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应当明确国资管理部门、企业领导和中介机构的责任,依法追究失职、渎职者的民事、刑事责任。(2)设立专职监管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作为国资专职的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代表政府通过向国有大型企业派出监事、稽查特派员、企业法律顾问,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与此同时,要明确国有资产评估机构、验资机构及注册会计师等实施监督的法律责任,使之在验资或评估的过程中有效发挥监督作用。(3)拓宽民主监督渠道。无论是国家财政还是国有企业的资产,都是纳税人所赋,其使用都应通过财政预算执行,只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对国有资产的侵吞,就是对所有纳税人的损害。在依法治国的现代社会中,公民享有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权,对社会公共利益享有平等的权利。这一方面需要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使员工通过正常渠道对侵害国有资产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有效的检举、揭发和控告。另一方面需要员工树立民主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企业改革之中。
3.控制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环节。(1)坚持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关系,也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目前实行的监事会制度是以外派性质为主的,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等主要组成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队伍,是代表所有者行使监督权的,属于外部监督;而国企职工通过工会组织形式参与监督和党组织的综合监督,属于内部监督。如何将国企内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功效,收到预期效果,是需要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内部监督为外部监督打下坚实的基础,外部监督为内部监督进行有力的支持指导和积极的推动促进,两者互为因果、互为补充、相辅相成。(2)把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融为一体。目前我国的监事会对国有企业的检查属于事后监督范畴,其目的是为了做到政企分开,避免由于监事会监督而成为企业的新“婆婆”。这种设计思路是为了防止出现新的政府干预,在一定时期特定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从现在企业产权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可能仅仅停留在事后监督的一个环节上,企业的一切经营话动和财务收支都必须体现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这是任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的企业都必须遵循的准则,只有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才能确保监督目标的实现,才能有效地维护所有者权益。因此,可考虑将监督关口前移,使经营者时时、事事、处处感觉到所有者的监督就在身边,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总之,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内外监督管理体制,严格管理、从严治企,实行责、权、利的有效统一,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国有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周天勇.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十大问题[J].中国审计,2006(06)
2.卿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对策[J].财经科学,2007(03)
3.赵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问题[J].科研管理,2005(05)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经贸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晋城 048000)
(责编:郑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