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09-11-11 03:31李京元黄建华
经济师 2009年9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商业银行

李京元 黄建华

摘 要:文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非预期风险问题,通过分析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探讨了经济资本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结合中国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案例,阐述了应用经济资本管理的目的、经济资本的计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基于经济资本的信用风险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差距,并不断借鉴先进的经验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关键词:经济资本 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187-03

一、前言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面临的风险种类也越来越多,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银行的潜在损失可以分为三类:异常损失、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预期损失以呆账准备金的形式被计入了银行经营成本并在银行提供的产品的价格中得到了补偿,已不构成真正的风险。非预期损失指在经营管理中和经营风险过程中未来可能超过预期损失的那部分损失,是银行真正的要控制和用资本来弥补的风险。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比较关注可以预见的风险,但对于非预期的潜在损失却抱有侥幸心理,甚至大意忽略,也使得我国银行体系潜藏了巨大风险并长期处于高风险的运行状态。从国外的情况来看,近期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正是由于次级贷款的管理不善而引发的;此外,鉴于国外历史上多次出现的金融危机,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大多与银行不良资产有关。银行体系积累的巨额不良资产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虽然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但引发金融危机的各种隐患依然存在。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公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它综合考虑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坚持了“监管资本”理念和方法的同时,又提出了“经济资本”的新概念。它认为经济资本是对应非预期损失的,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预期损失的弥补问题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近年来,我国不少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引入和采用经济资本管理,但在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借鉴国外银行的许多经验和方法,并且经济资本管理在国内商业银行的普及性还不够全面,除了主要的几家银行已经初步建立了经济资本管理的体系外,其它国内商业银行还只是处于简单的认识和探索之中。

综合上述背景,对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进行系统深入的应用研究,不仅能够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经营管理实践有极强的针对性,同时还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和有效防范金融危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概况

2004年以来,国家相继对中行、建行和工行注资,各行相继完成了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造,而面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式发展和内部经营实际与管理的需要,我国各个商业银行能否合理配置经济资本,始终保持资本充足水平,能否长期持续地为股东创造价值,是监管当局、投资者以及利益相关者所关心的重要话题。为了更好地防范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信用风险以及改善风险管理中的不足,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也已开始研究、探索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

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是我国最早推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国有商业银行,该行于2002年初步建立了仅是针对各个分行经济资本的事后计量的经济资本分配办法。2004年总行出台了《经济资本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将年度经济资本增长率目标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目标作为年度预算的起点,据此分配增量经济资本额度,在确定全行经济资本总额的基础上测算全年可扩张的风险资产数额。在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各个分支行的业务量、资产性质和不良资产的特征来分配经济资本,并规定占用经济资本的期望回报率。建行作为我国首家推行和应用经济资本管理的商业银行,其不仅能够推动各个分支行有效权衡本行的经济效益与风险,有助于总行的全面风险分析与绩效管理,更为国内其它商业银行对于经济资本的探索和实践提供经验参考与指导。

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借鉴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标准法与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结合该行自身的风险管理现状于2005年设计了经济资本配置的方案,并于2006年在全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工行采取了应用内部系数法计量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通过银监会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经济资本以及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相结合的风险计量办法,根据相应的分配原则向各级分支行分配经济资本目标,从而提供经营业务发展、风险控制计划等参考值。

2005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总行正式下发《中国农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办法》,在农行系统正式实施经济资本管理。该行采用“内部系数法”计量经济资本,依据农行现有信息系统的会计和统计项目对业务和资产进行了分类,同时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风险权重,结合农行的政策导向和实际的资产风险状况对每类业务和资产确定其“经济资本系数”(经济资本占用率)。同时以计划分配的形式确定各个分支机构的经济资本限额,以此约束其风险资产增长,达到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业务结构、降低风险、提高效益的根本目标。

2005年,中国银行(以下简称中行)总行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尤其是引入了经济资本指标考核。这是该行在经营管理上的一个创新,其以预期收益率作为资产组合管理的核心指标,该指标分为度量和优化两个阶段,它们可以根据全行监管资本虚拟分割结果,把它作为各级机构业务发展的硬约束,制约了各级机构的盲目授信行为;同时在业务的当期收益中扣减了风险成本,风险暴露的滞后性在当期业绩度量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有利于建立自我约束,稳健发展的风险管理机制。

从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情况来看,各行都从本行的业务经营特征、资产性质与管理特点的角度去寻找适合自身的经济资本管理办法。

三、经济资本管理在中国银行的应用

(一)中国银行引入经济资本的目的

在建行与农行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办法之后,中国银行也开始积极地探索适合本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并于2006年在全行范围内正式施行。

现代商业银行监管框架下,资本决定了商业银行规模扩张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生存能力。资本管理、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要求是当今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也必将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2004年,中国银行在国家的要求与引导下完成了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在此之后,中行应对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已经由国家信誉转变成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这一核心竞争能力从客观上要求其必须充分认识资本的稀缺性,实行有效的资本管理,综合权衡业务发展前景、财务收益、产生潜在的风险和损失程度、资本充足水平以及在补充资本的渠道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落实监管机构的资本监管和股东回报要求。因此,为了树立风险就是成本的经营理念,转换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中行于2005年引入经济资本的概念并逐渐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与考核机制,同时逐渐将资本管理的理念传导给分支机构,使之变成分支机构的自主行为。中行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和完善科学的业绩考评制度,有利于鼓励各级机构在开展业务时有效防范风险,建立良好的信贷制度以节约资本,创造更大的股东价值。

(二)中国银行经济资本的计量

经济资本管理实质上是对风险经济核算,是通过经济资本占用来反映风险的大小。风险是通过资本来缓冲的,因此,在实践中通常不直接说风险有多少,而是说风险占用了多少经济资本。所以经济资本的计量实际上就是对风险大小的衡量。

1.经济资本指标分析。在基于经济资本的风险管理中,中行主要通过经济资本占用(EC)、风险调整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经济价值增加值(EVA)三项指标:

(1)经济资本占用(EC):风险资产占用经济资本的总量。

(2)风险调整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是一个比率指标,考核风险的收益能力。RAROC水平越高,风险与收益配比情况越理想。

(3)经济价值增加值(EVA):是一个绝对额指标,考核资本保值、增值的贡献度,当EVA大于零时,说明正在增加股本价值,否则是损蚀股本价值;EVA的数值越大,增值的规模越大,绩效越好。

关于经济资本指标的公式如下:

经济资本=风险加权资产×折算率(1)

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

=(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经济资本)×100%(2)

股东价值增加值

=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经济资本×底线回报率(3)

其中,风险调整后收益=净利息收入+手续费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费用-其他营业支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准备金-所得税,底线回报率为股东要求的最低满意度的股本回报率。

2.经济资本的计算流程。中行经济资本测算的数据包括:公司贷款的单笔数据;贸易融资的单笔数据;贴现的单笔数据;对公账户透支或信用卡透支的合笔数据;零售贷款与表外业务仍然是表格形式的合笔数据;其它数据为会计科目余额。

简化的计算步骤如下:

(1)针对各项贷款与垫款按照逐笔贷款信息分别计算风险加权资产。

(2)根据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经济资本占用额(EC)。

(3)计算风险调整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

(4)最后计算经济价值增加值(EVA)。

四、结论

自2004年中国建设银行率先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办法以来,国内的几家商业银行也陆续地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和价值管理体系。实施基于经济资本的信用风险管理是中国商业银行业顺应巴塞尔协议监管要求、提升商业银行价值的关键战略。本论文通过分析国内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信用风险状况以及以中国银行为例对基于经济资本的信用风险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进行研究,提出了经济资本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经过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在许多应用与实践方面还未成熟。经济资本管理作为商业银行一项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模型的应用与某个指标的测算,它需要完善与其相关的一些基础设施以及环境来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兼论巴塞尔新协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建德.经济资本——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J].国际金融研究,2004(8)

3.唐煌.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J].企业经济,2005(8)

4.艾仁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分析[J].中国金融,2008(5)

5.刘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2)

6.卢唐来.经济资本与商业银行非预期风险管理.经济管理,2005(3)

7.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100000)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PPP项目发行中期票据的可能性与信用风险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测度的不确定性DE-KMV模型
信用风险的诱发成因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