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大学生就业难迫使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加强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建设,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文章结合高职高专商务管理专业的实际,探究了其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分析了其专业建设的阶段性和目标,总结了其课程体系设置的逻辑思路,并就其专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可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 商务管理专业建设 逻辑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130-0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战略任务。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相当一部份是近年来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或由成人高校合并而成,师资力量基础较弱,知识和技术历史沉淀不够,要承担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战略任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刻不容缓。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由于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快速增长,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企事业单位劳动力需求增长相对放缓,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对这一形势,高职高专院校只有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搞好专业建设,培养出特色化品牌化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够求生存求发展。有鉴如此,笔者就高职高专商务管理专业建设谈一点看法和认识。
一、高职高专商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出发点
高职高专商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就是专业建设围绕什么进行,从而把事情做对,进而把事情做好。其出发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商务管理专业的属性;二是商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
1.商务管理专业的属性。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体现专业属性,不能名不副实,否则就不能成其为商务管理专业。商务管理专业属性一是商务属性,商务是以盈利为目的,以交换为手段,以货币为表现形式的个人或组织的活动。商务部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商业部门,广义的是指第三产业。二是管理属性,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事物进行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控制。因此,商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商务属性和管理属性,为商务部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管理人才。
2.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商务管理专业”专业面比较宽,岗位面比较广,包括商务企业商务活动中计划类岗位、组织类岗位、领导指挥类岗位、调节控制类岗位,还可分为综合管理类岗位、职能管理类岗位。通常的商务管理专业的职业和岗位群是:商务企业综合管理类岗位,如商务企业的经理、店长、领班、办公室主任;商务企业计划调度类岗位,如商务企业计划员、调度员等;商务企业管理策划类岗位,如商务企业商务策划师(员)、营销策划师(员)、公关员等;商务企业商务代理类岗位,如各类商务企业的经纪人;商务企业管理咨询调查类岗位,如管理咨询企业的管理咨询员、商务企业市场调研员、招投标员;商务企业经销类岗位,如商品经销商、经销员;商务企业谈判沟通类岗位,如商务谈判专员、客户服务专员等等。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围绕这些岗位市场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我们应该看到商务部门的活动会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商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就应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商务管理人才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商务管理人才,学生缺什么就应该补什么,每年都应该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做到循岗导教。
二、高职高专商务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
高职高专商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商务管理必备知识,具备从事商务管理活动能力,能满足商业部门和第三产业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商务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通才”和“专才”之分,而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才”是发展趋势,因此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商务管理专业建设应沿着打造人才培养通用平台——人才培养专门化平台——品牌化特色化人才培养基地的思路进行。这样,高职高专商务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目标:建立起高职类商务管理专业一般人才培养平台
——通用人才培养平台。新设商务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应整合校内资源,按照高职类商务管理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和岗位群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建设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通用平台。这一平台的特点是:由于岗位面广,知识和能力涉及点多,学生知识架构通用性强。人才培养的优点是:毕业生知识面广,就业面广,后劲足。缺点是毕业生知识深度不够,岗位针对性不强,就业后训练需要较长的缓冲期。
第二阶段目标:建立起高职类商务管理专业专门化人才培养平台
——特色人才培养平台。面对商务管理专业通用人才培养平台岗位多针对性不强的缺陷,我们可以针对其中一个或几个岗位而建立专门化特色化人才培养平台,如商务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商务策划方向、商务代理方向、会展管理方向等。这样人才培养的差异化、特色化就变得十分明显,岗位针对性也大大增强。特色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存在的困难是: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工作量很大。
第三阶段目标:建立起地区性或全国性高职类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高职类商务管理专业专门化人才培养平台经过一段时间建设和打造,变得教学条件一流,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完备,毕业生知识架构牢固,动手能力强,岗位特色鲜明,专业社会评价高,日渐成为品牌专业。该高职学院于是成为地区性或全国性高职类商务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商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逻辑思路
商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从专业属性和人才市场需求出发,服务于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总结为四个逻辑思路(公共基础课的基础上),即商务调查知识模块逻辑思路、商务部门的经济规律技术规律模块逻辑思路、管理技巧模块逻辑思路和相关职业技能模块逻辑思路。下面沿着该专业学生应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和能力——理由——对应课程来进行简要说明。
1.商务调查知识模块逻辑思路。商务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商务调查的知识,具备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理由是: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是商务管理的源,没有资料的收集,商务管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应课程有:统计学、会计学原理、商务调查与预测、图书情报知识。
2.商务部门的运行规律模块逻辑思路。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国民经济和商务部门的运行规律。理由是:管理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像钓鱼必须知道鱼儿的迴游规律一样,规律有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按技术规律办事,避免外行领导内行。对应课程有:经济地理、商品学、工业技术基础、商务技术基础。按经济规律办事,对应课程有:经济学基础,包括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两大部类、地租理论、平均利润率)、微观经济学(厂商均衡初步)、宏观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商业经济学、消费者行为学。
3.商务管理技巧模块逻辑思路。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商务部门的管理技巧。理由是:了解了商务部门经济运行的规律,就要用管理技巧来进行操控。管理技巧包括综合管理、要素管理和过程管理技巧。其对应课程有:管理学原理、商业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商务策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国际贸易管理、商务代理、经济法。
4.相关职业技能模块逻辑思路。商务管理学生必须掌握相关职业技能。理由是:搞好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相关职业技能有写作能力,对应课程有公文写作、经济写作;沟通能力,对应课程有商务沟通、商务谈判、商务英语;形象塑造能力,对应课程有公共关系、商务礼仪。
四、高职高专商务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科学化与均衡化的问题及对策。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建设科学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建设方面。一是一些院校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有相当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习惯老师会讲什么课程就开什么课程,而不是从专业属性和毕业生岗位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出发,不能真正把事情做对。二是前后课程的逻辑关系不太严密。如某高职院校商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先开财务管理,后开会计学,将非商务管理专业的《商务管理概论》拿到商务管理专业来开。三是教学内容重复性问题比较严重。如某高职院校教学实施过程中,企业文化知识板块,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都予以介绍。市场调查知识板块,统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商务调查与预测都详细地予以介绍。针对商务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科学化问题,高职院校应从商务管理专业属性和毕业生岗位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出发,分析课程体系的逻辑关系,理清人才培养的思路,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主讲老师编写教学大纲,教研活动进行讨论,规范各门课程的讲授内容,修正教学大纲,统筹教学内容的取舍,使教学内容逐步科学化。商务管理专业建设均衡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组织的时间安排不均衡问题,商务管理专业教师一个学期课多,一个学期课少,有时紧,有时闲,没能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课程体系的逻辑关系,进而使教学资源的使用做到均衡化。
2.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高职高专院校多数是由中专和成人高校升格而成,师资力量存在先天不足。高职院校商务管理专业师资力量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能级结构菱形化。拔尖的少,中级偏低的多,初级的少。相当一部分老师原来是中专和成教老师,第一学历层次比较低,年轻学历高的同志由于编制限制又进不来,从而造成能级结构菱形化。二是年龄结构菱形化。年老的少,中年多,年轻的少,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三是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商务管理专业向专门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必然会出现大量适应市场需要的课程,原有的老师如不提高,显然难以适应新的专业建设的需要,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将会日益凸现出来。面对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如下对策予以解决:(1)引进专业师资。引进优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引进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管理类专业毕业在企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管理专家进教师队伍。引进能工巧匠(学历不高、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商务经验丰富的技能型人才)进教师队伍。(2)引进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理论功底扎实,科研能力强,学术思路清晰,人格魅力大。要采取有效措施和下大力气引进学术带头人。引进学术带头人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勿乱,成熟一个,确定一个,并给予专项津贴。(3)形成学术梯队,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各层次师资力量积极性。为了适应商务管理专业专门化特色化建设的需要,师资力量的建设要形成学术带头人、专业负责人、主讲老师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教学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负责探方向、引路、指导、发挥凝聚效应。专业负责人负责制订专业计划,进行专业教育和辅导,协调教学大纲的编写,筹办专业讲座,建议师资引进和课程定位,参与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可以采取任务打包招标、专项津贴、享有专业进修优先权等办法调动专业负责人的积极性。鼓励老师提高业务水平和开新课,缓解专业师资不足的矛盾。可以采取全新课程课时津贴从优,新课购书支持,专业进修优先等措施调动主讲老师的积极性。
3.学生知识架构形成的问题及对策。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比较广,岗位相对较宽泛,再加上管理权变性又比较大,毕业生将来要主动工作,就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知识面要广。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师资力量不强、人才培养方案不够科学等原因,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普遍反映毕业生知识面相对较窄,综合管理能力不强,工作主动性较差。因此针对专业实际,建立商务管理专业学生知识架构成为商务管理专业建设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要建立学生的知识架构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一是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学方法上可以简化理论探索和分析,强化技能和方法的教学,但一定要抽象出各门功课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掌握,以帮助他们建立起专业知识架构。二是定期或不定期请商业行业的专家和有经验的同志主办专题讲座。这方面的工作要有专门经费,专门人负责,同时要调动专业老师的积极性,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行业的专家是谁,从而增强讲座的针对性,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三是在商务管理专业学生中成立经济管理理论兴趣学习小组,利用晚上和休息日观看经济管理类碟片。四是任课老师积极引导学生看相关的课外书籍,有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随着以上措施的实施,学生的知识架构必然会建立,岗位适应能力必将大大增强,毕业后不久就会由被动工作变主动工作。
4.专业实训条件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向的岗位比较宽泛,要求的管理能力综合性比较强,管理能力的形成具有积累性和过程性的特点,因此商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多积累多实训。当前高职商务管理专业实训条件的建设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实训切入点和实训思路定位困难。二是中高级管理岗位实训基地选择比较困难,如岗位群中店长、经理、办公室主任、商务策划师、经销商等难于找到与之相匹配的顶岗校外实训基地。三是基层顶岗实训岗位与学生的心理预期存在矛盾。面对以上一些实训问题,商务管理专业实训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探索。第一,寻找实训切入点。商务管理专业实训条件的建设可以考虑以选取与岗位无缝对接的教材及管理能力的单项实训为切入点。教材选取是商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当前,商务管理专业教材多数是普通本科教材的翻版和浓缩,与岗位实际存在一段距离,因此,组织企业中的管理专家和能手与学校老师联合编写教材及下派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练,然后将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总结为教材可以做到学生所学与所用无缝对接。商务管理能力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单项能力提高是基础,单项能力实训搞好了,综合管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显然单项能力实训是商务管理专业实训条件建设的切入点。第二,理清商务管理专业实训思路。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商务管理专业实训建设的思路可以总结为:以课程实训为基础,以实训室软件模拟实训为依托,以文体活动、营销活动、社团活动、寒暑假(包括业余时间)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校内超市门店经营岗位为载体,以顶岗实训为过渡,以就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专业实训体系。第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商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从长期来看,实训基地的建设靠的是专业口碑和专业毕业生对企业的影响力,好的口碑和影响力使企业自愿成为实训基地并承担社会责任;从近期来看,应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尤其是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利用各种关系广泛联系实训基地,并建立长效机制稳定这种关系,如聘请企业人员成为兼职教授,兼职实习指导老师,并付给报酬,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吸引企业人员,同时专业老师也可以下到企业锻炼、研究和指导工作,学生顶岗还可以解决企业用工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从而践行工学结合模式。
参考文献:
1.唐世海.高职高专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的探讨[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6)
2.唐世海.关于我院商务策划专门化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探讨[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8)
3.王希琼.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探索商务管理专业建设途径[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商贸学院 湖北武汉 430056)
(责编:纪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