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勤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体育锻炼中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同时从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探索体育教学的优化,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问题。在从事体育的十几年生涯中,本人就自己的几点拙见供同仁们借鉴。
一、首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1)建立健全体育课堂常规。常规的制定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明课堂组织,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意义。
(2)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课前情况。
(3)根据课的内容,对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全设施,以及清洁卫生工作等进行检查。
(4)认真学习和掌握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项教材内容的意义、任务、分布和要求,以及课的重点和难点。
(5)明确育人目的,贯穿“四育合一”的教学思想。毛泽东同志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之功效有四:一是强筋骨,二是增知识,三是调感情,四是强意志。”即育体、育智、育心、育德的“四育合一”的育人思想。
二、其次,要做好课的设计工作
(1)课的内容搭配要合理。教师应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制定内容,而且内容的搭配应尽量考虑到发展学生不同的身体部位,并注意穿插适当的游戏。
(2)任务的制定必须完全、准确、具体。即让学生初步掌握什么样的技术,发展什么样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等都应有具体说明。
(3)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穿运动鞋和运动服或便于运动的宽松服装上课,认真听讲,注意老师的示范动作,积极参与练习,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指挥,并注意安全。
(4)时间的安排要合理。准备部分一般为5~9分钟,准备活动要根据课的内容对重点部位进行活动,活动要符合人体生理发展规律;基本部分一般为28~32分钟,这个部分是课的主要部分,注意各个步骤的衔接要紧凑;结束部分一般为5分钟,在这个阶段主要安排学生对重点部分进行放松和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纠正。
(5)练习的密度和运动负荷。在编写教案时,必须预计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的特点进行掌握和合理安排,让学生得到充分合理的活动。
三、再次,要做好课中的组织工作
(1)讲解和示范。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学,讲解声音要洪亮、清楚、简明扼要;示范动作准确优美,站位合理,有利于教学,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
(2)队列队形的调动要使用口令。要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活动机会,要让学生全体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要注意使用体育术语。
(3)要注意内容的安排顺序。安排时要把新内容和较复杂的内容放在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而把简单易学、兴奋性高的内容放在课的最后。因为20分钟以前学生的学习兴致最高,处于兴奋状态,20分钟以后学生的兴奋性逐渐转变为抑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基本部分的最后阶段,应根据体育课的内容特点,适当安排游戏活动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场地器材的安排。场地器材的安排要合理,要安排在尽量观察得到的地方,便于组织教学和指导。
(5)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6)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能够做到知识的激活,思维的激发,情感的激励。
(7)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尊重和培养他们的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最后,要做好课后的总结工作
(1)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2)对本次课的设计和学生积极参与程度、动手动脑的能力、存在的负荷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把握,以及学生掌握教材的问题进行总结。
(3)写好课后小结,并对本次课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责编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