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教育”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2009-11-11 09:17张宝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程教育

张宝梅

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新高考制度的实施,要求学生必须全面发展。因此“木桶效应”成为制约学生升学的关键,这也就使得中学各科课程教学必须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十分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真研究“有效教学”的实施办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校“难忘教育”课题研究的开展,为我们寻求“有效教学”的方法打开了新的思路,成为我们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研究“难忘教育”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效率

“难忘教育”即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寻找实践的源头,创设给予学生强烈情感撼动的真实而生动的认知情境,给予学生难以忘怀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获得持久稳定的教学实效。

为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方法,选择并运用可以对学生形成较强烈刺激的合理的教学手段,形成“难忘”的教学刺激,实现“在其大脑里深深地扎下根即难忘甚至不忘”的教学效果。

通过初步的研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实现“难忘”;发动学生动手实践,在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实现“难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问题创设和解决中实现“难忘”等。然而,真正有效的“难忘”方法和手段还要通过我们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逐渐总结形成。

二、通过“难忘教育”激发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受初中课程设置的影响,进入高中后学生普遍存在对地理课程学习低迷的状态。为此,我们在强调课程的重要性的同时,更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挖掘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难忘”信息,并以地理知识加以解释说明,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而喜欢地理。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痛苦而难忘的记忆。由此,我们便可以利用这个事例,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使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产生是有其内在规律和联系的,它们的发生和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并知道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应当采取的有效的应对办法。从而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实现有效教学。

另外,我们还可以直接通过学生“难忘”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如北京奥运会的开幕时间定在8月8日晚8点,在我们的“区时计算”的教学中可以拿来一用:说明晚8点开幕时全球同处于一个日期。既练习了区时的计算,又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日期变更的规律,同时还使学生知道我们在现实的活动安排中也应遵循自然规律以及活动安排的科学依据,做到了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借助“难忘教育”增强自信确保有效教学

受高中地理课程知识体系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先难后易”的客观现实,加上与地理学习相关的数学、物理等知识在相应学科的课程教学安排中又相对滞后等问题的客观存在,使我们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在一开始便遇到困惑,常常对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造成较大的打击。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运用使学生产生“难忘”印象并能有效解释地理现象、说明地理规律的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相关课程内容的相互联系中找到地理现象产生的科学道理,帮助他们去认识、理解并掌握应有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如: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我们一方面可以利用图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实物演示:加热电热炉,并在其左右两边各点燃一支香(借助产生的烟),指导学生观察烟气的流动情况(包括电热炉上方的上升气流和电热炉左右的水平气流),从而使学生在这种“难忘”的实际体验中产生“难忘”并有效的记忆,较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形成较为深刻的效果,也使他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可学习性和有用性,从而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有效教学得到可靠的保证。

“难忘教育”的提出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指引了一条光明的道路,搭建了一个探究的平台。相信只要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积极的探索,及时总结并不断改进,就一定能实现“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