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湿化方式对长期人工气道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2009-11-11 09:17王二妮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27期
关键词:微泵输液器输液

王二妮

[摘要] 目的 比较气管切开患者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下称输液微泵组)和对照组(下称输液器组)各42例,分别采用上述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式输液微泵湿化和输液器湿化,观察并发症(肺部感染,通气不足,肺不张)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输液微泵组患者并发症低于输液器组。结论 采用两种气道湿化法后上述三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输液微泵法明显优于输液器法。

[关键词] 两种湿化方式; 人工气道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7-60-02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救治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手段,而充分的气道湿化,严格有效的气道管理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1]。肺部感染、通气不足、肺不张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两种湿化法进行临床观察,旨在比较两者湿化法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84例,均为2008年1~12月间,脑外伤、重大心胸疾病等多种原因需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插管时间均在15d以上。随机分组,输液微泵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32岁,插管时间15~37d;输液器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20~74岁,插管时间16~38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插管时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输液微泵组 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庆大霉素16U,α-糜蛋白酶4000U,配置方法与静脉输液方法相同,即接上输液微泵,用头皮针直接注入一次性氧气管的塑料管道内,随氧气的供给吸入呼吸道,根据病室内湿度及患者气道内痰液的粘稠度适当调整滴入速度。

1.2.2 输液器组 同样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庆大霉素16万U,α-糜蛋白酶4000U,采用输液器,操作同静脉输液,剪掉针头,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导管内5cm,根据病室内湿度及气道内痰液粘度调节滴速。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种湿化方法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见表1。

经χ2检验,输液微泵组肺部并发症低于输液器组,两者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微泵法优于输液器法。

3 讨论

从表1微泵湿化法与输液器湿化法的效果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2种气道湿化法在肺部感染、通气不足、肺不张三个并发症方面,临床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微泵湿法化优于输液器湿化法。

3.1 肺部感染

患者表现为体温升高,痰量增加,部分痰培养阳性,排除其他因素(操作不当、器械用具消毒不严、气道切开处未及时换药等)引起的肺部感染,输液微泵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输液器组,其可能原因为:①微泵有报警装置,当滴入湿化液的管道出现受压、扭结、阻塞和注射液完毕等情况时,微泵会自动报警,提醒护理人员及时处理,保证充分道湿化。加上正确的吸痰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机会。而输液器组出现滴入不通畅时,若工作繁忙未及时发现,可导致湿化不足。肺部感染随湿化程度降低而升高,导致痰液粘稠,形成痰痂、痰栓,增加肺部感染机会[2]。②输液微泵组湿化液的头皮针未进入气导管内,而直接穿入一次性氧气管内,吸痰时不需反复取放,减少医源性感染机会。输液器组吸痰时则须需取出气管导管内的头皮针软管,吸完痰后再放回,增加了感染机会。③输液微泵较输液器更能均匀持续的滴入抗生素,能更好改善痰液性状和防止细菌感染。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失去了保持生理湿化的屏障,呼吸道水分从气管切口处不断大量丧失,微泵持续湿化,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湿化生理需求,使气道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痰液粘稠度降低,痰液变得稀薄,患者若能自行咯痰,可减少吸痰次数,减少肺部感染。吸痰负压大、次数多、时间长,易引起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引起肺部感染[3]。

3.2 通气不足

血气分析结果为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PaCO2>6.0kPa,排除其他原因(气囊封闭不严、呼吸机调节不当、导管扭曲、明显人机对抗)引起的通气不足,输液微泵组通气不足发生率低于输液器组,其可能原因为:①微泵湿化是一种智能化的自动输液装置,具有定时、定量功能,能准确、缓慢、匀速而持久的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湿化功能。②微泵湿化法用头皮针穿入氧气管道内或呼吸机管道内,随氧气吸入气道,对气道刺激小,几乎不引起刺激性咳嗽。输液器法剪去头皮针头,直接放入气管、导管,每日滴药量大时,不易控制液滴大小,易引起刺激性干咳,这样会把部分滴入的湿化液咳出,影响湿化效果,使痰液粘稠,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③微泵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可根据气道分泌粘稠程度,精确而快速的调整滴速,对于长期置管患者,减少护理人员劳动强度。而输液管滴入法需护理人员反复调节滴速,操作繁琐,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湿化不足出现痰阻,引起通气不足。

3.3 肺不张

排除其他因素(插入导管过深)引起的肺不张,输液微泵组肺不张发生率低于输液器组,其可能原因为:①微泵法充分合理湿化气道,避免了因分泌物或痰液阻塞引起的通气不足导致肺不张。②微泵法连接方式合理,减少污染机会,避免了严重感染引起的肺不张。③输液微泵缓慢持续、均匀地滴入湿化液,而输液器持续滴入,不易控制湿化过程,常会导致湿化不足或过量湿化,过量湿化可刺激气道增加气道黏膜的水肿而影响呼吸功能而致肺不张。④输液微泵组采用输液针头,直接插入氧气管,随氧气气流吸入呼吸道,有效湿化了吸入的氧气,减少了因吸入高浓度氧气而引起的肺不张。

通过对两种湿化方式对并发症影响的观察,微泵滴入法明显优于传统输液的滴入法。当然,尽管微泵滴入法优于输液器法,但正确的微泵操作法显得很重要。操作时应注意:①用品及操作均应遵守无菌原则。②随时观察微量注射泵及输液恒温器的工作性能。若输液恒温器发生故障,则达不到温化的作用。若微量注射泵发生故障,则可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实际推注速度大于设置推注速度,出现湿化过度,痰液过于稀薄,吸痰次数增加,不仅增加护理工作量,而且加重低氧血症的发生,严重者出现肺水肿甚至发生窒息;二是实际推注速度小于设置推注速度,出现湿化不足,痰液粘稠易形成痰痂或痰栓,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③随时观察湿化用的头皮针软管有无脱出。若脱出,则不但达不到湿化效果,而且不利于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④吸痰前后应加大氧流量,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⑤湿化液量应根据室温、体温、空气湿度、患者出入量的多少、痰液的量和性质作适当调整。在给患者呼吸道湿化护理后,注意观察痰液的量、色、味和粘度。若患者痰液稀薄,容易吸引或咳出,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患者安静,表示湿化满意:若患者痰液过度稀薄,听诊气管内痰鸣音多。频繁咳嗽,甚至诱发支气管痉挛,需经常吸痰,表示湿化过度,此时需减少湿化液量;若患者痰液粘稠,不易吸引或咳出,听诊气管内有干鸣音,导管内可形成痰栓,从而引起低通气,气道阻力增加和气道陷闭,表示湿化不足,此时需增加湿化液量。

[参考文献]

[1] 周小梅.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J]. 右江医学,2007,35(1):50-51.

[2] 范仉金,张超,张芳,等. 不同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术后初期病人的影响. 全国外科、神经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39-42.

[3] 石美玉.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9-540.

[4] 刘雨村,丁敏,谭太容. 两种不同湿化方法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6):99-101.

[5] 武伟琦,赵丽娜.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体会[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19(2):71-72.

(收稿日期:2009-04-15)

猜你喜欢
微泵输液器输液
输液器的秘密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五腔室压电蠕动微泵的设计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一种微泵悬挂装置的设计和应用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利用体块PZT制备膜片式压电微泵
颈枕输液袋
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