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林 贲维芬 邓全强 梁钦川
摘要围绕如何发挥气象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重点建设的内容,包括:进一步提高天气的预警预报水平;进一步健全农村建设服务传播网络,努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高农村和农民利用气象科技趋利避害的能力。
关键词气象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生产;重要性;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301-02
天气和气候信息在促进社会安全生产、发展生产力、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实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认同。过去几十年中,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近年来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工农业、社会经济等方面,尤其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日益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县、市级气象局作为我国基层的气象机构,与“三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最能感受到农民受灾后的切肤之痛。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更好地发挥基层气象台站的优势,把预报产品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真正实现为农民、为农村提供精细化、专业化、针对性的预报服务产品,突出“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气象服务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气象部门应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以农为重,大力推进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是每一位置身气象战线的气象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气象工作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三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在“十五”期间,龙胜县共发生2次秋冬春连旱、1次春夏连旱、2次局地性洪涝、1次强雪灾、1次强对流冰雹灾害。暴雨、雷电、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给该县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和巨大的损失。进入“十一五”以来,龙胜县每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2006年4月9日晚,该县马堤、伟江、乐江3个乡遭受特大冰雹袭击,据灾区群众目测,最大冰雹直径为50mm以上,持续时间约10min,共27个行政村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 500万元。2007年1~8月,由于雨量连月偏少,特别是7月份降水量只有历年同期平均值的1/4,9月15日至12月17日3个月总降水量只有4.7mm,导致该县大小河流水位急剧下降,高山、半高山大部分水源干枯,全县出现了严重的夏秋冬干旱,各种农作物及果树受旱面积接近8 666.7hm2,农民增产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到严重的影响,部分地区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2008年1月13日至2月20日,龙胜县出现了自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平均气温最低、冰冻灾害影响最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给全县的林业、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重大损失,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直接经济损失17亿余元。2008年11月8日至2009年2月底近4个月雨量只有58mm,不及历年2月份1个月的平均降水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冬春连旱,对该县农业、水电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很不利。气象灾害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然而,龙胜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清醒地认识到,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天气预报“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解决,农村及中小学防雷基础相当薄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气象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大力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全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
2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现状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一直以来,气象工作坚持把为“三农”服务放在重要位置,对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村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仍很薄弱。当前龙胜县“三农”气象服务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有自身原因造成的,也有农村现实困难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三农”服务停留在粮食生产服务上,服务领域、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多年没有大的改进,尚未开展起为畜牧等其他生产的服务;二是在“三农”服务中,重视对领导层的决策服务,对加强农村、农民服务关注不够,服务产品“大陆货”比较多,指导性差;三是农村有线电视、手机、电话和网络普及率低,农事季节农民早出晚归忙于生产,很难及时了解气象服务信息特别是灾害性天气警报;四是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未全面开展起来,因资金困难,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能力不足;五是台站缺少农业气象人员,不懂农业、不了解农业生产情况的问题突出,制约了为“三农”服务工作的进行;六是农村普及气象知识、培训科技型农民活动开展的不够,工作差距大。
3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对策
在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气象部门责任重大、机遇难得、大有可为。因此,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加强重大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的预报预警服务,通过农业气象科技、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人工影响天气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气象部门的贡献。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紧紧围绕“三农”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为农气象服务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水平。增加对农村监测站点的投入,增强对暴雨、雷电、冰雹、干旱、低温冻害、农作物病虫害等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强化对农情、雨情、墒情、灾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
(2)拓展农业气象服务领域,丰富农业气象预报产品。重点推进农业系列化、服务专业化,特别要为粮食作物品种选用、大田作物适时早播、育苗移栽、水稻插秧等关键生产环节,及时提供准确的气候预测及适宜生产的中短期农业气象预报,使之成为集天气预报情报、农业气象监测预测和生产对策为一体的专业化服务产品;加强对农作物长势的监测与评估,结合天气、农气预报,为田间管理对策提供服务;与植保部门合作,全面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报;根据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求,建立农时标准化气象指标体系,为农业生产按气象条件等适时开展农事活动提供服务。
(3)加强农村气象信息通信传输系统建设,提升农业气象信息的传播能力。如加强与电信部门的合作,扩大农村固定电话拨打“12121”业务,实行包月活动,降低资费标准,让更多的农民用得起信息;加强与移动通信部门的合作,积极推进手机气象信息服务,及时将突发性气象灾害警报发送到农村和种养大户及相关人员,以指导农民减灾防灾。
(4)加强对农村气象灾害的科学研究,提升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应针对龙胜县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实际,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机理的研究,努力提高预报水平和预报时效;主动与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合作,加强农业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的研究和暴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指导农民科学安排生产和有效防御自然灾害。
(5)加强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气候资源的利用能力。应加强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制定全县不同生态区气候能源开发利用的气候区划与保护规划;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领导,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气象部门的重要作用。
(6)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建立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多形式气象科普宣传,普及气象科技知识。宣传内容要通俗易懂、贴近群众,通过广播、展板、宣传单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气象科普宣传做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农民懂气象、用气象、爱气象,按照气象规律安排生产、生活,提高农村生产生活质量。为推进上述工作,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把有关气象项目的建设纳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之中。使农民开展、参与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并把气象方面的内容纳入试点中,通过试点取得经验,逐步在全区推开,为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7)提高农村和农民利用气象科技趋利避害的能力。努力提高农民应用气象科技的意识和水平,使农民在开展村镇规划、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新品种时,事先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并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主动向气象部门报告当地的灾情,协助气象部门维护气象设施。
(8)加强农业气象技术培训,提高县站一线技术人员素质。当前市、县2级普遍缺少农业气象人员和这方面的知识,影响“三农”服务的深入,建议中国局和区局组织多期农业气象业务短期培训,提高基层人员为“三农”服务的知识水平。
4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长期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更优质的气象服务,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大有可为。扎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气象服务工作,是气象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行动和应尽的职责。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因此,应将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纳入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努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提高农村和农民利用气象科技趋利避害的能力,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5参考文献
[1] 陈双溪.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大有可为[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