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翠莲 崔 平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阐述了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设计的理念与方式方法,论述了临沂河东安居小区绿化布局,以期为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居住小区;植物配置;绿化布局;河东安居;山东临沂
中图分类号TU985.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236-03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建成区不断扩大,新建居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它最贴近生活、贴近居民,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小区绿化以园林植物为主体,因而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保护居住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荫降温、降低风速。丰富多彩的园林植物可以美化居住环境,同时可以利用植物来遮挡一些不雅之物。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下,可以吸引居民到户外活动,使老人、少年儿童各得其所,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居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谐相处。要想提高新建居住区绿化美化水平,就必须做到规划设计合理,使规划到位,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最终达到功能优先、注重景观、以绿为主、方便居民的目的。
1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设计的理念与方式方法
1.1居住小区绿化种植设计的理念
1.1.1科学利用资源。针对城市居住区的特点,在其绿化形式上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复合绿化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系统的实用功能。如增加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采用乔木下面种植灌木,灌木下面种植花草、地被等的复层绿化形式,达到“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效果。
1.1.2设计以人为本。在设计中应始终注重社会化、人性化的要求,小区内的绿化主要是满足人们游憩、活动、交流的功能,其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如小游园应设计在居民相对集中且经过或自然到达的地方;在园林小品及健身器材的设置中,应考虑到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具体要求,在达到休闲、放松身心的作用的同时,确保其人身安全。
1.1.3注重植物配置。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我国园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世界“园林之母”之称,选择园林植物时,要以适宜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避免盲目引进外地的园林植物品种。在配置植物材料时,应按照自然、生态原则进行设计,通过明显的季相变化让人们感受到四季交替;力求做到乔木、灌木、花草地被植物的科学搭配;通过丛植、片植、散植等种植方式,创造丰富多样、层次感强的园林景观。
1.2居住小区绿化的方式方法
居住小区的绿化要根据整个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合理组织,统一规划,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方针。所谓“点”的绿化是指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的绿化;“线”的绿化是指居住小区的道路、围墙的绿化;“面”的绿化是指宅旁绿化,包括住宅前后及两栋住宅之间的用地,占小区绿地的50%以上,是小区绿化的最基本的单元。
在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中应突出其实用性、家园性、生态性及自然朴素的特点。居住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的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因此,在园林植物的搭配上应师法自然,营造出适合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结构搭配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1]。
2临沂市河东安居小区的绿化布局
河东安居小区是临沂市建设较早的小区,主要是河东区管辖下的各个街道办事处、乡、镇、各所学校等单位盖的宿舍楼。它位于临沂市河东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小区北边是人民大街,西侧是滨河东路,紧靠沂河东岸,小区的东边与南边有大型超市及农贸市场,居民的生活很方便。小区的绿化种植设计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点、线、面”的绿化方针,为各个年龄层次的居民提供适宜的户外休闲与娱乐场所。
2.1小区内公共用地的绿化
小区内的公共用地是居民休息、观赏、锻炼身体和社会交往的良好场所,是小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公共用地绿化的分级标准,结合安居小区的实地状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2.1.1小区中心游园的绿化(以下简称小游园)。小游园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利用率高,要求位置适中,方便居民前往。安居小区的中心游园位于小区的中西部,小游园的东南角是小区的物业管理处及商店、饭店等。小游园与小区的文化、休闲、娱乐结合起来布置,使文化、购物、游憩三者相结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把小区的中心衬托的更加突出(见图1)。小游园的绿化布局又分为以下几部分。
(1)体育活动区的绿化。体育活动区位于小游园的东北部,在小区西侧主路的西边、物业管理处的北面。体育活动区设置各种体育活动器械及篮球场、排球场,以满足人们健身强体的需要。该区的周围栽植由金叶女贞、小龙柏修剪成的绿篱作为与外界的第1道隔离屏障,绿篱外侧栽种了枝叶婆娑的垂柳,以保证场区内外互不干扰(见图2)。
(2)娱乐、休闲场区的绿化。娱乐、休闲场区位于小游园的西部,与体育活动区仅一路之隔。娱乐、休闲场区的北边是幼儿园,南边是横贯整个园区的一条主路,西侧是小区内的一条次路。该区主要用来满足老人、儿童的休闲、娱乐活动。由于该场区北临幼儿园,考虑到儿童的安全,该场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杨树林区。杨树林区处于娱乐、休闲区的北部,主要是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促进居民间的相互沟通。该区北临幼儿园的南院墙,主要栽植了杨树、瓜子黄杨、金叶女贞、蜀桧等植物。其东西两侧是由瓜子黄杨、金叶女贞组成的黄绿相间的色带和60cm高的蜀桧绿篱;南侧是小龙柏、金叶女贞组成的半圆形的色块。二是娱乐活动区,该区位于杨树林区的南面,是一大面积的半圆形的下沉广场。主要是满足居民娱乐活动的需要。娱乐活动区通过半圆形的色块与杨树林区相连,由瓜子黄杨及蜀桧组成的大面积的色块将下沉广场包围起来,形成了一个封闭空间。在色块中间零星栽植了几株高大的雪松和造型龙柏,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见图3)。
2.1.2居住建筑组团绿地。所谓组团绿地就是直接靠近住宅的公共绿地,通常是结合居住建筑来布置,服务对象是组团内居民,主要为老人和儿童提供就近活动和休息的场所[2]。在小区的东侧主路旁的假土山区,就是该小区的一块组团绿地,由于此处的居民到中心小游园游玩不方便,因此此块绿地的设计方便了周围的居民,满足了人民的需要。此块绿地仅在草坪上点缀了少量的花灌木,铺设了一条蜿蜒的园路,园路两边放置了若干供居民休息的石凳。此绿地位于东侧主路上,又起到了一个障景的作用。
2.2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专用绿地绿化
指居住区内一些带有院落或场地的公共建筑、公用设施的绿化。如幼儿园的绿化,这也是居住区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区内的幼儿园位于中心小游园的西北角,幼儿园的东侧是银杏林,起了阻隔噪音的作用;西北边是一块三角绿地,绿地中主要栽植有雪松、龙柏、大叶黄杨等常绿植物,以防止西晒;南面通过杨树林与小区的绿化联成一片,扩大了绿化视野,增强了小区的绿化效果。
2.3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是居住区“点、线、面”绿化模式中“线”的绿化,具有利于通风、改善小气候、降低交通噪音的影响、保护路面、美化街景等作用,并可通过少量的用地增加居住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同时可将居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各级绿地自然连接,达到整体绿化的效果。
道路绿化设计与各级道路的功能相结合,根据安居小区的规模和功能要求,小区的道路可分为2级。第1级为居住区级道路,是联系小区内外的主要通道。小区内的该种道路主要有2条,分别通着东西两大门。东主路的两侧栽植了樱花;西主路的行道树是悬铃木,在人行道的两侧有宽15m的绿化带,在绿化带中主要栽植了雪松、龙柏、蜀桧等大乔木,并点缀有大叶黄杨球等球类及樱花、紫荆、丰花月季等花灌木,形成了草坪、花灌木、乔木的多层复合结构,起到了防止尘埃和隔音的作用。第2级为居住小区道路,是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的道路。此级别的道路绿化对居住小区的绿化面貌有很大作用,这里以人行为主,也常是居民散步之地,树木配置活泼多样,在树种选择上,可以多选小乔木及开花灌木。小区内的此级道路绿化是结合了宅间绿化来完成的。此级道路的路牙石两旁都镶嵌了绿篱,其植物种类是蜀桧、小叶黄杨等小灌木。在紧邻道路的各块绿地中主要栽植了一些小乔木和一些低矮的花灌木,如高杆女贞、樱花、杏树、紫荆、木槿、红枫、银杏、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等,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见图4)。
在道路绿化设计时,有的步行路与休息活动场地相结合,形成了一些组团绿地,与两侧的建筑物、各种设施相结合,疏密相间,高低错落,富有变化,用不同的行道树、花灌木、绿篱、地被、草坪组合成不同的绿色景观。
2.4宅旁绿地的绿化
由于用地紧张,居住楼之间的间距小,日照、采光和通风条件已接近于最低限度,楼前的绿地紧接着前一栋楼的楼后绿地,楼前、楼后绿地实际上合在了一起,因此在植物配置上只能选择阴性和中性的树种,加上通风条件的限制,乔木栽植的数量不可能很多,而且要选树冠稀疏或狭窄的树种为好。
在小区的楼间绿地中,种植的乔木是一些小乔木,如:高杆女贞、白玉兰、二乔玉兰等;花灌木主要是樱花、木槿、紫荆、红帽月季等;草坪也主要选择了一些耐阴的草种,如白三叶草、黑麦草等。
3结语
居住小区绿化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人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是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4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 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