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助推出版革命

2009-11-10 07:33吴咏林
新闻前哨 2009年10期
关键词:印刷厂湖北日报印刷

吴咏林

1949年6月,新组建的湖北日报社工作人员进入武汉后,接收了原《华中日报》、《和平日报》的工厂。由于两报大机器已搬走,留下的除房屋、部分铅字和部分零件外,没有完整的设备。6月17日,省委书记李先念致信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部长潘梓年,请求将原《和平日报》的转筒机拨给《湖北日报》。经过筹建人员的努力,经理部的同志跑遍武汉三镇为印刷机械配齐零件,《湖北日报》按计划于1949年7月1日创刊印刷出报。当时采用手工打版,平台机印报。

建国初期,报社干部职工工作、生产热情高涨,印刷厂发展很快。1952年1月起,报社将印刷厂分为报纸印刷(二厂)和对外承印(一厂)两个厂。对外承印厂由厂长包干经营,规定对外承印月交4000万元(旧人民币)。当时,对外承印厂先后承揽到“四野”作战教材、省教育厅的小学课本和中南税务局的税票等印刷业务。

1953年3月,编委会为集中力量办报纸,决定将对外承印业务的第一印刷厂的人员和设备以及江汉路52号、中山大道1139号的房地产,全部无偿地交给当时的省工业局,并入现在的湖北印刷厂。这一年,《湖北日报》开始使用国产32英寸小高速轮转机印报,铸字、排字、制板、压版、浇版设备都得到不断改善,原有的手工打版、手摇铸字炉和人工有粉腐蚀铝锌等设备被淘汰,采用了电动压版、铸字、铸条和无粉腐蚀烂版等设备。

1955年2月28日,《湖北日报》与《长江日报》(武汉市委机关报)决定将两报印刷厂合并,称“湖北日报长江日报联合印刷厂”。并成立“湖北日报长江日报联合印刷厂管理委员会”,代表二报负责领导印刷厂工作。印刷厂负担《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两报的排印任务,并代印《中国青年》杂志和《湖北青年》报。

1963年前后,通过财政拨款,湖北日报长江日报联合印刷厂先后购置安装了两台高速轮转印报机,致使该厂有大小高速轮转机10台。工厂添置了变压器、铜模、浇版机、刮板机、烘版机、照相制版机、手摇铸字炉等零星生产设备,还建设了纸张仓库。

1973年,湖北日报长江日报联合印刷厂分家。湖北日报社继续通过财政拨款,不断添置设备,到1976年,印刷厂有大小高速轮转机7台,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均有所改善。大轮转机印报比创刊初期使用的平台机印报,每小时产量提高28倍;小轮转机每小时产量提高14倍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湖北日报社印刷厂在加速充实设备的基础上,积极为印刷设备现代化创造条件。至1984年,印刷厂已置有64英寸大高速轮转机8台,小高速轮转机5台。半自动与自动铅印平台机、圆盘机4台。1985年,印刷厂又添置了两台进口胶印机。为代印传真中央报刊,增加了无粉腐蚀机;为胶印配套增添了进口自动冲片机及国产胶印制版成套设备:为装订书刊配套增添了单面和三面切书机;为承印《半月谈》增添了骑马连动订书机;在原有基础上,新购置有单、双色书报两用胶印轮转机3台,双色胶印轮转机一组2台,立式照相制版机1台,卧式照相制版机1台以及电脑照排机、彩印制版等成套现代化设备。至此,湖北日报社印刷厂已发展成为以印刷报纸为主的综合性印刷企业。1985年,印刷厂代印中央和地方报刊达30余种,代印的中央报刊曾多次因质量优良获得奖励。

1990年前后,为壮大、发展印刷厂的印刷能力,报社党委确定对印刷厂实行“承包经营,滚动发展”的思路。具体做法是:印刷厂五年内不向报社上缴利润和设备折旧费,努力用自己的钱装备自己。印刷厂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改造拉开了序幕:1992年,从上海人民机器厂订购的四台4787大滚筒窄幅胶印机到厂,投入生产。1993年。从日本进口两台大都市Ⅱ型胶印机到厂投产。1994年,为了适应报刊封面印刷的需要,抢占彩色封面印刷的制高点,从德国进口了一台当时最先进的五色彩印机,当年该机就创造了800万元销售收入的成绩。1996年。报社投资3000万元,引进全新的包装印刷设备。印刷厂组建包装分厂,目标是印制高附加值的包装产品和高品质、高克重的全彩色产品说明书。

由于新增设备和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1995年至1996年,印刷厂在确保全社各媒体印刷任务的基础上,全厂销售收入中,书刊及包装装潢印刷的销售收入占80%以上,占据了武汉市书刊及包装装潢印刷的半壁江山。1996年,印刷厂被国家评为“中国100家最大印刷企业”。,

1998年及其以后,为适应《楚天都市报》创刊后以及集团各媒体的蓬勃发展,社党委几次决策,投入重金,改造、装备印刷厂——

1998年投资5000万元,-从德国曼·罗兰公司引进两台先进的中型报纸印刷生产线,1999年顺利投产。同时,还引进了德国艾克发公司生产的北极星100型电脑直接制版机(英文缩写CTP),保证“都市报”上市销售时间提前了30分钟。

2000年投资1亿元,从德国曼·罗兰公司引进两台宽幅高速印刷机。该设备于2001年底安装,2002年初投产,保证“都市报”一次印刷并折叠32个版(其中包括8个彩版)。同时投产的还有,引进一台法国高斯公司生产的环球45型半商业印刷机,主要承印随报投送的铜版纸广告和轻涂纸广告,提高广告的附加值;引进AGFA公司北极星100型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CTP),并配套购进了丹麦宝禄德福公司的广告胶片扫描仪。实现了广告胶片扫描输入版面,与新闻版合版后直接整版输出。

2003年投资1000万元,引进第二台环球70型半商业印刷生产线。该设备2004年投产。

至此,32个版以上的《楚天都市报》在楚天印务总公司本部的印刷数超过80万份。

2004年,集团经过慎重考虑,精心论证,决定在武汉近郊的流芳镇再建一个全新的印务公司,定名为“楚天传媒产业园”。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投资4000多万元,购置土地330亩。投资12亿元,建设全新的印务公司办公楼和厂房、纸库,包括全部的配套设施,如变电站,中央空调系统,集中供墨系统,冷却水系统,行吊及货运电梯,监控系统,天燃气供应系统,消防系统等,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投资2,6亿元,引进德国曼-罗兰公司生产的宽幅胶印机两台(每台配置为8个H型印刷单元。双出报口的23:3折页机,6个纸架);引进瑞典威玛公司生产的报纸发行系统两套:引进德国艾克发生产的全自动高速电脑直接制版机(CTP)两台。同时购买了北大方正公司研发的CTP版生产流程控制系统。

2007年3月1日,楚天传媒产业园一期工程完工,正式投产。到2008年底,日印刷能力达到338万对开张。

科技是生产力。湖北日报社跟进

时代步伐,及时采用现代技术,一步一个脚印地、很好地适应了报社新闻事业和传媒产业发展的需要。

1979年2月,湖北日报社开通微波传输线路,代替使用近30年的“海尔机”和“中文页式模写机”接收新华社电稿。这是电讯稿终端接收设备由人工操作走向自动化的变革。1988年4月,报社配置IBNPC机后,电讯稿实现微波专线自动接收。1994年,报社微波专线升级为卫星地面接收。1996年11月,新华社电讯稿自动纳入全社新闻采编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

1983年。报社首次购置苹果牌微机一台,于次年开发出全社工资发放管理程序。这是报社第一个计算机应用成果。此后,报社利用陆续配置的计算机从事全社工资核算,自主开发了“代印报结算”、“利润明细表”及印刷产量统计和纸张分析等软件,并运用自主开发的“报社会计核算软件”处理全部会计核算工作。1995年底,报社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采纳商用“用友会计核算软件”。2003年,“金蝶财务管理系统”在集团计财部启用。

1990年12月30日,《湖北日报》告别41年“铅与火”的历史,采用激光照排,胶版印刷,实现了印刷技术上的飞跃。时任省委副书记钱运录专此发来《贺信》,称“这件事标志着《湖北日报》印刷质量上了一个新的档次。”

1999年7月1日,《湖北日报》电子版发布系统开通,在国际互联网上称《湖北日报·网络报》,同时建成了《湖北日报》50年光盘检索系统。《湖北日报-网络报》后来更名为“荆楚网”。随着网络技术设备的不断添置、更新。“荆楚网”逐步拥有1000多万元固定资产,成功承办了省政府门户网站,还开办了《湖北手机报》。

报社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配备6台服务器,建立百兆局域网,为300多名采编业务人员配齐电脑。自1997年7月1日起,全社采编业务人员“辞别纸和笔,迎来光与电”,记者从写稿开始,稿件传递、编辑修改、审签发排、校对检查、拼版照排,直至稿件管理、资料检索等全套新闻采编流程,全部实行微机网络运行。这标志报社各媒体实现了新闻采编出版自动化。这年12月,由报社与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的“湖北日报社新闻综合业务网络系统”通过专家鉴定。该系统采用集群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集采编、组版、照排和管理等为一体,在全国报纸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由此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集团新网络中心机房建成,建筑面积是老机房的3倍多。网络交换设备及服务器整体搬迁到新机房后,网络主干由100M升级到1000M。同时,采用美国容错机作为新闻采编系统主服务器,在全国报界首创;新闻采编系统软件也由V3.5版升级到文韬V4.2005版。同年,稿分稿酬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2004年,集团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新闻稿件与图片海量存储系统及磁带库备份系统。这一年,经略广告管理系统正式应用于广告总公司,集团广告经营进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人事综合管理系统也在这年启用。为改善记者、编辑的采编条件,《湖北日报》编辑部为一线采编人员每人配发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台数码相机。集团网络使用了Vision64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2005年,集团资料光盘制作系统和PDF原版显示系统启用,集团的域控系统升级。2006年,发行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呼叫中心)在发行总公司启用。颐美图片管理系统实施,并实现了与采编系统的成功挂接。楚天传媒产业园一期完成网络布线工程,整个网络通过光纤与集团大院实现了局域网连接,投入生产运行。

2007年,楚天传媒大厦建成。集团在大厦内新建了一套万兆核心级计算机网络系统,整个网络终端布点约2500个。集内线、外线、移动三位一体的综合通讯系统投入使用;同时,集团为方便分社异地同步会议,使用了视频会议系统。

2008年,集团远程传版由卫星传输改成以FTP传输为主、卫星传输后备的方式,同时引入了传版管理系统,提高了传输速度,增加了一条传输途径,保证了传版安全。同时记者站传稿系统升级,全面引入基于互联网的稿件传输系统。

猜你喜欢
印刷厂湖北日报印刷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把心交给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