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辉林
[摘要]常见的新闻评论论著及论文中,对新闻评论写作中的立意、论证、谋篇布局等宏观方面谈得较多,而鲜有作品就新闻评论如何开头进行具体论述。本文结合具体写作实践,概括出六种新闻评论的开头方法。可为新闻评论写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闻评论开头方法
从外在、可见的写作过程而言,撰写新闻评论的开头是新闻评论写作中的第二道程序——第一道程序是拟制标题。也有新闻评论作者先拟制一个粗略的、不一定准确的标题,在写完新闻评论正文后回头再琢磨、敲定标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评论的开头还是属于第二道程序而不是写作第一步。依据当代新闻评论写作实践中开头部分的功能,可将之区分为六种类型。
一、引述式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开头方法,其功能就是为了点出新闻事实,并将新闻事实或者作为新闻评论的评论对象,或者作为新闻评论的由头。在引述的新闻事实作为评论的由头时,新闻事实可以仅仅是个“引子”,并不成为主要的评论对象:也可以作为评论对象的一个个案。何谓作为个案?即作者所评论的是在某方面性质上类同于所引述的新闻事实的一类事实、现象、问题,所引述事实仅是“类”中的一“个”。
二、设问式
为了放大新闻、现象、问题中特定要素的显著性,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新闻评论可以采用设问式开头。笔者曾对湖北监利某违法排污企业贸然撕毁企业封条并继续违法生产一事发表评论,开头第一段如下:
“面对政府部门为非法污染企业贴上的封条,企业在既没有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并得到准许,也没有得到行政执法部门同意解封意见的情况下,能将其撕掉吗?经监利县政府依法强制关闭的4家五氧化二钡冶炼厂,用他们的野蛮行为告诉你:可以。其公然藐视法律法规和政府关闭决定,置群众生命健康于不顾的嚣张举动,令人瞠目结舌。”
采用设问式开头。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即在完成自问自答之后不宜立即放置新闻出处,因为设问是评论作者安排的,这一思考过程并非新闻记者本意。也未在新闻报道中呈现出来。而如将新闻出处放在自答部分之后。易让人误将自问部分也作为新闻报道的一部分。
三、概括式
在新闻评论开头对用作评论由头或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进行比概述新闻事实抽象程度更高的概括,是一种不落俗套的写作尝试。如2008年3月13日《燕赵都市报》发表的《对不起张市长,你至多只有一票赞成权》,开头是这样的:
“提出‘中华文化标志城议题的济宁领导本想在两会间以‘建设软文化的名义,借机向中央多要点钱,没想到却把自己架到了代表委员质询和舆论炮轰的风口浪尖,撞到纳税人枪口上成为公共议政的靶子。针对108个政协委员的签名反对,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市长张振川表示,允许有争论,但是标志城肯定要建。有69个院士的签名支持。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3月2日《新京报》)
在这一段开头中,从“提出”至“靶子”的一段文字,是高度概括新闻事实的。这种概括既紧贴新闻事实。又超出新闻事实——其中“借机向中央多要点钱”,显然就不是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没想到却把自己架到了代表委员质询和舆论炮轰的风口浪尖,撞到纳税人枪口上成为公共议政的靶子”,则是对新闻事实的性质作了进一步抽象。
这种对新闻事实性质进行抽象式的说明、描述、阐释的概述新闻方式,可称作概括式。概括式开头与引述新闻式开头的不同之处在于,概括式的评论开头不像前者仅仅浓缩、简述新闻事实或抽取最关键、最核心的新闻事实,而是对新闻事实的性质作出抽象的说明、描述、阐释,将引述新闻与说明、描述、阐释新闻的功能“二合一”。这种“二合一”有时是难分难解的,即在一个单句中既有引述新闻又有对新闻事实的说明、描述、阐释,有时则稍微松散一些,将引述新闻与说明、描述、阐释新闻的任务交由不同单句来完成。
四、起兴式
“起兴,是韵文中的一篇或一章开头的语句。多用人们较熟悉的‘草木鸟兽等事物引出正文,同正文要说的事物没有关系或者说没有明显的关系。有渲染气氛、确定韵脚和音顿的作用。”百度词条对“起兴”的解释更为清楚、完整:“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些新闻评论作品就是以一种言说他物的方式来引出作为评论由头或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这种开头方式与文学作品中的起兴手法的功能类似,可称作起兴式。
如2009年5月1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猪流感:全球化的“黑天鹅”》,是这样开头的:
“金融危机没完没了,猪流感又来趁火打劫。这正应了一句老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人类将再一次面临被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命运。据英国《卫报》报道,墨西哥城弥漫着恐惧和疑惑。而恐惧和疑惑的,绝不仅仅只有墨西哥人。”
通读全篇,读者会发现文章评论的其实是猪流感的全球传播性,至于开头提到的“金融危机”,只不过因其与猪流感一样具有全球传播性而作为文章的起兴之笔。另外,“这正应了一句老话……命运”等两句话,则接近于说书、章回体小说上下章回之间的衔接语,属于没有多少实质内容的缓笔、余笔。这一篇文章的开头可谓典型的起兴式开头。
五、连缀式
新闻评论的这种开头方式不只引出一个新闻事实,而是将新近发生的多个新闻事实连缀起来,并将这些事实中具有共性的成分作为评论的对象。
如2009年5月8日《上海商报》评论《如何使“官员问责制”发挥效应》,这样开头:“最近一段时期,在‘华南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黑砖窑事件中被免职的官员纷纷复出,这难免让公众难以理解,也使得一度被社会寄予厚望的官员问责制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在这个开头中,作者将三个类似新闻事件——三起问题官员复出事件连缀起来了。
又如2009年5月8日《南方都市报》“个论”版《统计数据“打架”其实很正常》,该文第一段写道:
“据媒体报道,国家统计局官员做客新华网,解读《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其中谈道,‘统计造假的原因非常复杂,多年来这个问题也一直没能得到完全解决,甚至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加重的现象。这令人想到,前不久媒体上热议的‘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的PK。”
在这一开头中,作者通过联想的方式,把统计官员在新华网谈到统计造假原因的新闻与“前不久媒体热
议”的一条新闻连缀了起来。
在一篇新闻评论作品中,被评论的对象可以是连缀起来的多条新闻所呈现的一类现象、问题,也可以是被前述新闻事实所连缀、引出的新闻事实。在《统计数据“打架”其实很正常》一文中,作者评论的就是“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不一致这一被前述新闻事实所连缀、引出的新闻事实。
六、自由式
这种开头方式与其他开头方式的区别在于,它不承担呈现作为评论由头或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的任务。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开头并非单指文章第一段,而是指从整个文意上去分析、理解的文章的第一部分或者说是第一块。
由于卸下了呈现新闻事实的任务,这样的开头可以表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
如笔者曾经写过一篇《破除一考定终身将照亮后来者的未来》,全文八段,第一段以比较抒情的方式展示了“一考定终身”对参加高考者的人生路线的塑形作用,接下来的六段里说明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及破除这种人才招录方式的意义,在全文最后一段才谈到“因此,这样的消息令人振奋”,并接着概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接受人民网访谈时提出高考改革构想的新闻。全文至此结束。
笔者这样行文是出于如下理由:因为该文是在媒体推出相关新闻报道的第二天发表,读者在读过新闻后,仅通过评论标题就知道文章所评的是哪一条新闻,因此在文末才端出作为评论对象的新闻事实也无不可。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写作上的尝试,读者可以见仁见智。
又如,2009年5月8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价值500万的“钉子户”》,在开头部分的一共三段里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故事:
第一段是“多伦多非繁华地区的一套老旧独立屋要卖多少钱?”第二段说的是多伦多非繁华地区一套老旧独立屋在地价大缩水的情况下仍然被人高价买下。第三段是:“这个冤大头不是别人,正是多伦多市政府。”
当然,这样的作品是归类为随感、见闻录还是归为新闻评论——从本质上来说其是借鉴国外之做法指向国内之新闻、现象、问题,似乎也算新闻评论——难有定论。如果认为这样的作品也算新闻评论,其开头无疑是十分自由、灵活的,可归类为自由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马少华老师认为:“在新闻评论的开头叙事,通常是不可避免的方法。”“但是,应该认识到,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本身,不可能像消息中那样吸引人,因为它们往往是已经报道过、读者已经看过的事实。这就需要尽可能地由叙事这种客观性信息转入主观性信息:观点、判断。”这里的意思是:新闻评论最好还是先端出新闻事实,并尽快呈现作者的观点、判断。因此,设问式、起兴式、自由式等相对来说不拘传统的开头方式,不可走得过远,也不宜过多采用。当然。文无定法,在大致遵循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做一些新的尝试,也应该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