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华
报纸编辑的角色是什么?业内人士说是“厨师”、“裁缝”、为人作嫁衣者、新闻把关人等。这些要继续弘扬。同时,面对现代新闻竞争,编辑还必须走出幕后、走向台前,掌握新闻策划的主动权,用全新的编辑理念重塑全新的编辑角色。
《中国水运报》在改革发展中对报纸编辑新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这种新模式以编辑策划为核心,以编辑角色重塑和编辑流程再造为基础。以强力释放编辑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新闻品质为目的,使报纸越办越好,受到全行业和广大读者的青睐。
从“幕后”走向“台前”
《中国水运报》在运行中让版面编辑既当“厨师”,更做好版面新闻策划。因此,编辑工作的侧重点由“幕后”走到了“前台”。编辑把创新的主要精力放在策划、稿件加工、组版三个编辑阶段中。这样,编辑既给记者“装上灵敏的大脑”,又使自己在处理稿件时能很好地判断新闻价值并进行深度解读。在大量的稿件和海量的信息中,判断是非标准。帮助读者降低认识世界的不确定性。使读者轻松便捷地把握周围世界的变化。在社会认知、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中起到向导作用,提供聚集、展示和深度服务。而这种价值判断和深度服务。本身就蕴含着编辑的创造性劳动。
从“把关”走向“主持”
编辑不违反政策规定、不放过文理不通、与事实不符的稿件,这对于传统新闻编辑来说并不难,作为版面“把关人”完全能控制并主导报纸版面。
然而,在现代报纸作业中却发生了变化。如今很多报纸的网站都是通过报料频道、博客、论坛等载体,让读者和作者供稿,为报纸带来大量的来自第一现场的信息。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有用信息中也夹杂着一些不良信息。因此,在广大读者的自然来稿被采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用传统的把关方式,编辑很难主导报纸版面、办好报纸。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水运报》很重视引导编辑从版面“把关”走向版面“主持”。让报纸编辑通过角色转换,更多地承担对新闻进行解释与评析。比如,编辑通过版面编辑出报过程中,尽力延伸新闻生产链和传播价值链,把各类新闻品种、多姿多彩的新闻信息产品呈现在报纸、网络、视频、手机报上,让编辑“出镜”当“主持”。如今《中国水运报》之所以在全行业有较大影响,就是因为报纸编辑熟悉网络时代的新闻采编业务,掌握了多媒体网络传播技能。现在,《中国水运报》的报纸编辑时常在版面上开设互动专栏,主持各类新闻议题的讨论。成为了现代报纸较为称职的策划人、把关人、主持人。
从“调度”走向“指挥”
《中国水运报》建立了以编辑为中心的运营机制。这种机制旨在形成科学的宏观编辑体系,赋予编辑相应的责权,使编辑从“调度”走向“指挥”,让编辑指挥记者,使之在选题策划、前后方沟通、取舍稿件、版面运筹、检验把关、多媒体制作等方面起关键作用,使整个采编流程信息畅通,决策迅速,调度灵活,合理高效。
在这种宏观编辑体系中,报纸总编辑就是总指挥、总策划、总决策人。而报纸编辑部编辑(主持人),就是通过严格的竞争上岗程序,选拔出来的优秀编辑,并给予足够的新闻策划、组织、实施权力。因此形成了以编辑为核心模式,编辑能把自己的聪明智慧发挥在策划选题,指挥记者。最终负责落实到新闻产品的生产和有效传播上。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报纸编辑对稿件的干预,过去是记者交稿后才介入的,这样往往比较被动,修改更加麻烦。如今,编辑对稿件实行动态管理,变后期干预为提前介入。编辑每次参加编前会,或每季度采前会,在稿件或选题确定后。编辑迅速与记者或驻外记者联系。一起研究如何采访,并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断了解前方情况,根据事件进展调整报道思路和报道手法。在指导前方记者采访的同时,编辑在后方及早谋划。根据前方情况调度版面,准备背景材料、制作相关图表,必要时配发相应的言论。这样,编辑从采访初期就介入,在新闻运作过程中,不断贯穿自己的编辑意图,新闻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新闻、价值得到体现。
另外,报纸编辑不仅在版面文字精致化、图片优质化、文稿多样化上下功夫,还要为报纸提供多种新闻产品。实现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个渠道、多次发布的数字化传播。这种以编器为核心的新型模式,形成了采编加量整体联动,满足了新闻滚动编发需器。达到了同一新闻内容多种形态进行传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