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萌
近年来,媒体目标受众的同类化、传播内容的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受众的微词,也引发新闻业界的反思。
为摆脱“你有我有全都有”的传播内容同质化,各新闻传媒都急欲寻找和树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新闻学界、业界从媒体结构、市场定位、传播渠道、广告经营和资本运作等经营管理方面进行了诸多论述。但就新闻媒体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新闻这一特点,以及美国学者C.R.赖特阐述的媒体具有的“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等社会功能而言。新闻报道的内容永远都是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在新闻报道中,事件性新闻是报道的选材重点,而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更是公众关注点和各媒体综合实力的一次考量。
突发事件的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一家媒体在此类事件发生后的表现,不仅通过报道数量的多寡、版面设计的大小反映出办报思路,也通过报道质量来影响受众,引导舆论,反映出媒体的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每当突发性重大事件发生,各家媒体均根据自身定位,竞相投入人力,不遗余力地进行报道。
本文以“6月3日武汉警方成功处置武汉大学人质劫持案”为例,选择我省七家报纸6月4日至6日这3天的报道内容进行比较,并探讨突发事件的报道应对方法。
一、评析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2009年6月3日上午10时许,一名原武汉大学后勤集团员工持枪闯入武大行政楼,劫持女职工刘某。武汉警方与其周旋5小时后,成功救出人质,歹徒被击毙。特警谭纪雄为保护人质制服歹徒,头部被歹徒射出的子弹击中,生命垂危。
在百年著名学府发生此恶性案件。其新闻价值不言而喻。在汉出版的七家日报均派出数名记者对此事进行报道,并在其后2天围绕着英雄特警谭纪雄的伤势治疗、亲友感受、领导及群众慰问、参警事迹、案件情况等做了详细的后续报道。具体统计如下:
各家报纸运用消息、通讯、评论、照片、图示等各种体裁,在案件发生的第二、第三天普遍用二至三个版的版面“集中火力”报道。这些报道在报道角度、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既有雷同,也有独具匠心之处;报道效果可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1遵守报道纪律,突破思维禁区。
在案件发生后,各报均派出记者前往武大采访,有的更进一步联系上现场警方负责人和负责救治的中南医院。
鉴于此事属恶性刑事案件。又发生在武汉大学,为避免报道内容的偏差和无谓的猜测,有关方面要求媒体统一发公安局提供的通稿。
《武汉晨报》、《长江商报》等中规中矩地使用了通稿内容。但《武汉晚报》在一版刊登通稿后,在第二、第四版分别用半版和2/3版刊登了原创的解救人质详细示意图1张,通讯《记者直击警方惊心解救5小时》,按时间顺序和空间方位全面复原案发场景。让读者看完示意图和文章后一目了然。
《湖北日报》受报道范围和版面所限。并没有像其他都市报那样拿出大块版面,但在一版使用通稿《武汉警方成功处置一起劫持人质事件》一文后,第五版结合警方提供的背景资料和记者采访的记录,刊发通讯《他用生命写英勇》。文字简洁,内容翔实,不仅有当天解救人质的紧张过程,还有民警送治的初步结果,并介绍了英雄谭纪雄的简要事迹。这篇文章也被《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借用。
突发事件虽常被要求刊发通稿,但在网络、手机等媒介异常迅捷的今天,单一地使用通稿已无法满足民众对公共事件的知情权。在涉及重要的情节、数据方面。应该遵守纪律以通稿为准,但在遵守纪律的前提下,并非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如果保持习惯性思维。只能让公众的信息满足权旁落。对于追求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媒体而言。只有做到信息公开且尽可能详实,才能取信于民,在舆论引导上获得主动。
2多侧面跟踪报道,以言论提升舆论。
第一天报道借用通稿的媒体,在第二天的报道中均派出大量记者,这天的报道版面也达到最盛。如《楚天金报》除一版配图导读外,另拿出2个整版。十几篇文字报道全方位跟踪报道。
在此事的跟踪报道中,各报均不约而同地想到从谭的伤情诊治、当时案情发生的详况、领导的慰问、亲友的反应、战友的回顾等方面进行报道,在这些侧面也着墨最多。
上述内容趋同是因为各媒体在竞争中思维大体相似,但也有媒体另辟蹊径,提供特独报道。如《楚天金报》的《女人质多次要到医院看恩人》;《长江商报》对歹徒家人、邻居的采访,从另外的角度去更多地反映劫持者的客观状况。在引发人们对英雄敬仰的同时。也对劫持者人生轨迹进行反思。
《长江日报》在第一天的报道中乏瞢可陈后,6月5日精心策划了约2个版的报道。除用图片和文字还原现场外。还特地在一版和二版分别刊发评论《向守护城市的英雄致敬》、《成功的解救为武汉警察加分》。在前后三天所有的媒体报道中,《长江日报》是唯一进行评论的媒体。这组新闻评论,对英雄的事迹进行了道德的评价,提升了事件的价值。对于引导舆论、提升事件的价值含量起到了引领作用。
3今昔报道对比,创新报道角度。
第三天的报道,各媒体主要集中在谭纪雄的病情好转、谭的往昔事迹报道方面。部分报纸通过以往对谭的报道与今日现状的对比、十年前也因头部中枪的民警方亮与谭伤情轻重的比较等不同角度进行报道。如《武汉晚报》的《本报珍贵照片记录谭纪雄尖锋时刻》,《楚天金报》的通讯《谭纪雄伤情好于方亮》,另配枪伤对比图,生动地讲述了受众关心的谭纪雄的伤势问题。
在报道角度上,各报大多选择采访谭的战友、亲人,但《武汉晨报》却结合谭是外地人这一特征,与株洲晚报记者联系,联线采访,由当地记者到谭的老家株洲市茶陵县采访其家乡亲人,刊发特色报道《好身手,能空翻100多个》,由家乡人回忆谭不仅身手好,而且一家人都乐善好施的品德。
从七家报纸三天的报道上看,各媒体均对此突发事件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并各展所能,时有新意和上佳之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从报道体裁的统计可以看出,约1/3的报道内容是通过照片或示意图反映,但有的媒体使用图片较少。视觉冲击力不足。在版面编排上,有的媒体忽视新闻与广告的编排协调。一家媒体将英雄的事迹与整容、脱毛等不雅的广告放在同一版面上,大大降低了报道的品位,也忽视了由此给受众带来的排斥感受。
二、突发事件如何报道
归纳、对比、综合分析上述七家报纸在“警方处置武大劫持人质案”的表现,对突发事件,媒体应在保持旺盛的新闻欲和大局观的前提下,用多种方法保障该类事件的成功报道。
1以人为本,把握节奏,突破传统。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时曾作重要讲话,要
求媒体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宣传理念。着眼于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着眼于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稳定的信心决心,着眼于推动突发事件的有效解决,切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提高宣传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上述论述为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作了思想上的指导。
突发事件爆发阶段,公众不了解事件真想,容易产生流言。消除流言和恐慌,必须尽快让公众知情,包括事件真相、影响范围、处置措施等。
突发事件常有政府方提供通稿,这并不代表媒体可以以此为借口毫无作为,在遵守纪律,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媒体完全可以从多个侧面全面报道事件过程。
在报道过程中,除了保障公众知情权,也要维护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媒体在报道的内容选择上把握尺度、时机和数量上把握节奏。
同时。在报道时,要多一些人文关怀。突发事件通常造成社会财产和人的伤害,媒体在报道时,应更多从人文角度,引发受众的共鸣,让社会多一些温馨和谐。
2强化竞争意识,建立反应机制。
思想指挥行动。媒体竞争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了报道的内容取合、版面编排,也最终影响到新闻传播的影响力,针对受众的舆论引导力。在平常的报道中,各报难以分出伯仲,只有在新闻策划和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展现高下。
由于突发事件的不可预知性,也要求媒体必须建立相应的反应机制。从一线采访、后期编排上统一指挥调度,多战线记者合作,协调联动。
从“武大劫持人质案”的报道看,各报普遍调动公安、卫生、摄影、机动等部门记者协同采访、收集资讯,并及时向后方值班总编汇报,由值班总编统一协调第二天版面安排、报道内容。
3运用简单图表反映复杂问题。
突发事件发生后,受众最关心的是现场状况和事后进展。图片常常起到直观、一目了然的作用。媒体应尽可能地运用照片、示意图、图表等各种图示来清晰地表达事件发生的过程。如《武汉晚报》在案发第二天用半版的现场枪击示意图,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对案发地理方位、发案过程一清二楚。
4策划第二落点的跟踪报道。
突发事件本身固然最引人关注,但其事件往往伴随延续阶段,事态的发展及其最终结果同样是受众关注的焦点。
突发事件不可预测,但其发生后的延续过程、恢复过程却是可预期的,应进行策划报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应积极寻找其第二落点,用发散型思维。去进行议题设置。创新报道内容与方式。
竞争力强的媒体善于把握事件发生的第一、第二落点,精心策划实施报道,牢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全方位报道事件和人物,同时兼顾报道内容的平衡。
新闻传播的实践表明,成功的“议题设置”和兼顾平衡的报道,有助于提升媒介的公信力、影响力,也有利于通过客观性报道让受众更全面地了解事件发生的综合性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