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明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务工而被追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背景下,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程的加速,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留守儿童的生存、教育和心理状态等方面。作为与其有着密切接触的班主任,应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以缓解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显得刻不容缓。要解决此问题,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然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背影显得特别的陌生,一年到头很难见到父母。由于监护人的年老体衰及经济原因,极容易导致监护不到位,生存状态令人堪忧。首先,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对于隔代抚养,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留守儿童照顾老人。老人、孩子的饮食习惯不一样,生活没有规律。而且,有些祖辈对卫生不太讲究,孩子容易受长辈习惯的影响,缺乏卫生观念。其次,留守儿童往往自己掌握一些钱财,但由于年龄小,缺乏良好的自控意识,容易养成吃零食或以零食为主食的习惯,这些都不利于留守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最后,生活安全缺乏有力的保障。因父母外出,监护人保护乏力而导致留守儿童中女生遭到性骚扰或者被强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部分男生因管束不力,成为打架斗殴中的一员。笔者在农村地区工作多年,深切地感受到,最难管束的学生往往是父母双双外出的留守儿童。
面对这种状况,班主任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摸清各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一是要加强学生的养成习惯教育,利用班会课等进行反复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乱花钱,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理财观念。二是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安全高于一切,教育同学们加强安全保护意识,女生回家最好结伴而行,不要把自己置于偏僻的地方,遇到歹徒要机智应对。还要加强法律法规制度教育,坚决反对以武力解决同学之间存在的矛盾。三是要及时了解留守学生动态,把一切不良行为处理于萌芽状态。
二、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目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大部分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首先,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一是表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相当部分留守儿童抱着完成任务、为父母学习的态度,或是抱着为金钱而学习的态度。二是学习动力不足。部分留守儿童认为,父母没有读过什么书,一样可以外出挣钱,自己就算考上大学到头来还是免不了打工,认为读书无用,学习缺乏良好的动力。三是学习能力不足。由于缺乏必要的督促,部分留守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控能力弱,想学就学一下,不想学就将学习完全置之不理。其次,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教育也亟需加强。在急剧的社会转型中,多种矛盾冲突激荡,加之我国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现状,部分留守儿童思想价值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习惯较差。
为此,班主任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学生文化知识教育的问题,要让留守儿童明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另一方面,要用理论灌输、言传身教等方法不断地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定要把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三、深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有限,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严重,他们几乎没有真正体验过家庭的和谐、温暖与包容。这种爱的缺失严重地影响了正在生长发育中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使他们的社会化受阻或变得不完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多年的教育实践经历使我了解到,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相比,其心理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在性格方面,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出孤僻、内向、不合群、不自信、容易冲动、脾气较焦躁等特点;在行为方面,留守儿童有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逃学、迷恋上网、自律能力不强等特点。
对此,班主任要向留守儿童投入更多的关爱,经常和留守儿童交谈、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给孩子以父母般的关心、帮助,排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如学生生日给他送个小礼物,组织全班同学为他唱一支生日快乐歌,让他感到大家对他的关爱。班主任还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情绪变化,他们一旦有什么变化,要及时与其交谈了解情况,做学生的贴心人,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这样,学生有什么困惑就会主动向老师讲。这种班主任及时疏导,把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 周林,青永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秋香.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困境与对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 阮梅.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湖南省洞口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