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举行职合反恐军演
7月22日~26日,“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在沈阳军区洮南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举行。这是中俄两军第三次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也是中国第29次与外国举行联合演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高级军事代表团、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秘书长、地区反恐机构主任以及来自中俄两国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观摩演习。
中方参演部队来自沈阳军区,俄罗斯参演陆军来自俄远东军区,俄参演空军隶属于某空防集团军,这两支部队都曾被授予“红旗”荣誉称号。中方总导演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俄方总导演为俄罗斯陆军副总司令斯图杰尼金。在模拟反恐战场上,实兵演习分成“联合封控、立体突破、机动歼敌、纵深围剿”四方面的内容,首次实现了空中作战和防空作战的统一。中俄反恐理念更加融合,战略决策、战役指挥和战术行动的运行机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演习中,中俄两军交流训练方法,俄军的标准化建设和集成化程度给我军留下深刻印象,而中方出色的武器装备保养水平和保障能力也赢得俄军赞赏。
热比娅窜访日本,澳大利亚
7月28日,疆独头目热比娅窜访日本,在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总部与日本参议院议员卫藤等人会谈。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就日本政府允许热比娅窜访日本提出严正交涉,表示强烈不满,要求日本政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热比娅在日本从事反华分裂活动。7月29日,热比娅在日本造谣7.5事件中有“一万人消失”,被中国记者当场揭穿。
离开日本后,热比娅又窜访澳大利亚。7月31日,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召见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芮捷锐,就澳方允许热比娅去澳提出严正交涉,对澳方此举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张志军敦促澳方立即纠正错误,不允许热比娅利用澳大利亚领土从事反华分裂活动。
克林顿突访朝鲜朝鲜释放美国女记者
8月4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在平壤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并在平壤百花园迎宾馆为克林顿举行了欢迎晚宴。克林顿此行目的是寻求朝鲜方面释放两名被指越境从事“敌视性”采访活动的美国“潮流”电视台女记者。金正日根据朝鲜宪法有关条款下达了国防委员会委员长令,决定对这两名美国女记者予以特赦。克林顿对此深表谢意。被释放的两名美国女记者5日上午搭乘克林顿的专机离开平壤。
据韩国媒体报道,朝鲜和美国政府一直通过所谓的纽约渠道(朝鲜驻联合国代表部)进行接触,朝鲜希望由克林顿等人士前往“领人”,以此推动朝美政府双边接触。但美国则表示“领人”事宜与朝美关系及朝核问题无关。
北约新掌门赴任
8月3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新秘书长、前任丹麦首相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到位于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赴任,开始他的四年任期。
拉斯穆森在他上任后首次新闻发布会上阐述他的工作重点,其中把阿富汗问题以及北约与俄罗斯关系列为重中之重,但他没有为北约从阿富汗撤军设定时间表。拉斯穆森希望联合国和欧盟也加入阿富汗重建工作。
北约成立于1949年4月4日,目前已有28个成员国。拉斯穆森在2001年11月至2009年4月期间两次担任丹麦首相。
内贾德宣誓就职伊朗总统
8月3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正式批准艾哈迈迪-内贾德担任总统。内贾德于当地时间5日宣誓就职,开始第二个四年总统任期。
在3日的委任仪式上,当内贾德欲按传统习惯试图亲吻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时,哈梅内伊阻止了他的行为,内贾德最后只亲吻了哈梅内伊的长袍。分析人士称,这暗示两人的关系已经不似四年前那样亲密。
自6月12日伊朗大选以来,该国出现一连串不满内贾德连任的示成浪潮,警民冲突更造成民众伤亡。
俄格冲突周年临近,南奥塞梯局势紧张
在格俄军事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交界地区局势日趋紧张。最近一周,双方多次相互指责对方向己方区域射击。
7月29日夜间至7月30日凌晨,南奥塞梯方面动用了机关枪和榴弹炮向格鲁吉亚内地尼科奇村进行了射击,并试图摧毁格鲁吉亚内务部在该村设立的警察哨所。而南奥塞梯方面则称,7月29号晚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郊区两次遭到迫击炮袭击,袭击来自格鲁吉亚内地尼科奇村方向。
8月4日,南奥塞梯当局指责格鲁吉亚3日晚向一南奥村庄三次发射迫击炮弹,格方则指责南奥部队向边界附近一格方检查站发射三枚火箭弹。但这两起事件均未造成人员伤亡。
俄外交部发言人安德烈·涅斯捷连科发表声明说,俄罗斯驻南奥塞梯部队和边防军已提高战斗准备级别。据报道,俄罗斯驻南奥塞梯部队3日晚在靠近格内地的边界地区开始军事演习,以应对南奥塞梯与格鲁吉亚内地边界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尼日利亚北部发生骚乱
7月26日,“尼日利亚塔剩班”的部分成员在其头目穆罕默德·尤斯夫的唆使下,在尼北部包齐州首府包齐市对当地警察局发动袭击。7月29日,数千人聚集在尼东北部博尔诺州首府迈杜古里,烧毁教堂,毁坏公共设施,殴打无辜行人,致使骚乱进一步升级,并最终波及北部六个州。目前,延续一周的骚乱已经平息,冲突造成700多人死亡,数千人逃离家乡。
7月28日,尼日利亚总统奥马鲁·亚拉杜瓦命令国家安全机构采取必要措施打击攻击警察机构和破坏公共设施的宗教极端分子。尼军警奉命对骚乱分子进行清剿。在清剿过程中,军警解救出300多名被极端分子绑架的妇女和儿童。“尼日利亚塔利班”头目尤斯夫及近千名极端分子被击毙,300多名极端分子被抓获。
印度核潜艇下水
7月26日,印度第一艘自制核潜艇正式下水,印度成为世界上第六个拥有自制核潜艇的国家。这艘名为“歼敌者号”的核潜艇将进行为期两年的试航,包括试射导弹等项目,预期2011或2012年正式成军。
“歼敌者号”建造时间长达11年,造价达约29亿美元,是印度获得俄罗斯设计者授权制造的三艘核潜艇中的第一艘,其排水量约5000吨,艇长104米,宽10米,可容纳100名水手。它拥有鱼雷和弹道导弹配备,在水底的最快速度可达每小时44公里。据《印度商业标准报》报道说,印度正在建造四艘新型反潜隐形护卫舰,耗资大约145亿美元,以加强印海军在印度洋地区海上反潜作战能力。
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
7月26日,在国民党主席换届选举中,因为仅马英九一人参选,马以超九成的得票率当选新一任国民党主席,将于9月12日正式就任。
马英九在当选后表示,国民党将继续维持国共之间的交流、沟通的平台。在马英九当选后,胡锦涛发出贺电,期望两党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一步深化政治互信;马英九在复电中表示,两党应继续在“正视现实、建立互信、搁置争议、共创双赢”的原则下,不断努力,以巩固海峡和平、重建区域稳定、促进两岸持续发展与繁荣。
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7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泰国普吉与东盟国家外长签署了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希拉里表示,美国政府决定“不久的将来”在位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设立与东盟联络办事机构。对此,东盟秘书长素林表示“十分欢迎”。23日,希拉里主持美国与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等湄公河下游四国第一次外长会议,就与水资源、卫生和环境有关的问题展开讨论。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诞生于1976年东盟首脑会议,其内容包括缔约各方应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平等、领土完整和各国的民族特性,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分歧或争端等。除了东盟十个成员国外,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也是该条约签字国。美国加入后,27个东盟地区论坛成员国和机构中已有包括朝鲜在内的26个国家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欧盟也有意加入该条约。媒体普遍认为,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美国重新重视在该地区的利益,并为其参加东亚峰会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