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课的创新教育

2009-11-09 06:41杨洪朗
现代教师与教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导语课本师生

杨洪朗

传统历史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上教师“满堂灌”,课下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收效甚微。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1.导语新颖,引发创新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意识,新颖多样的课堂导语至关重要。在讲述《繁盛一时的隋朝》时,首先板书谜语:“一个中心两个点,经过五河分四段,河水浩淼过六省,一个数字掉里面”(打古代的一水利工程),让学生猜,使学生既愉快又动脑子的气氛中迅速进入本课。通过导语,使本课重点难点自然而然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围绕着这讲述,妙趣横生事半功倍。实践证明,导语的巧妙设计及构想,既有助于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创新的一种体现;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引发了创新思维。

2.巧设疑难,激发兴趣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教师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扬虎城拘捕蒋介石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初中生对这样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顿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放发散﹑引导探究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点的强化记忆和训练,使历史和现实脱节。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主动地把课本的知识点与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讲述“日本明治维新”时,我结合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和中国现代的改革开放进行教学,并对三者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和中国现代改革开放成就辉煌的原因所在。通过开放﹑综合和比较,即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达到了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目的。

4.灵活多样,师生互动

传统的历史教学存在着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重知识的获取而轻学法的的掌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合作等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让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纷纷进入角色,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长上想象的翅膀。在讲《三国鼎立》时,因涉及的历史人物众多,头绪较复杂,我就先和同学们一道去感知课本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①为什么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对曹操来说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②在各种戏剧﹑小说中往往把曹操说成一个白脸奸臣,你是怎么看的?再在逐步深入的基础上又提出:

①如果你们是魏﹑蜀﹑吴的统治者,打算怎样治理自己的国家?

②三国时代是历史进步还是倒退?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见解。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目前很多学校虽然“高唱教改之歌”,但实际上仍是应试教育,这种局面是不正常的。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的逐渐加大,相信这种局面会有所改变。诚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一些同学考不上高中﹑大学依然存在,可是不上高中﹑不上大学,通过其他途径照样也能“成龙成凤”,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

收稿日期:2009-07-15

猜你喜欢
导语课本师生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阔腿裤的小秘密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