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腾
(华东理工大学 公共与社会管理学院, 上海 200237)
2008 - 08 - 20
张腾(1984—),女,硕士,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助教。
社会生态理论在弱势儿童社会服务中的应用
——以香港学生辅助会石壁宿舍为例
张 腾
(华东理工大学 公共与社会管理学院, 上海 200237)
社会生态理论作为社会工作实践中一种新兴的指导理论,在香港社会工作中应用广泛。它主要强调在为案主提供服务时注重案主本人与社工、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整体性,以及在这个系统中案主所处的环境与案主之间的交互作用。笔者试以在香港学生辅助会石壁宿舍的实习经验为依据,总结并分析社会生态理论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提出对内地弱势儿童社会服务模式的借鉴意义。
社会生态理论; 弱势儿童群体; 儿童社会工作
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香港的社会工作逐渐开始兴起并发展起来,面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层提供社会服务,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内容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社会服务实践中,社会生态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笔者有幸作为交流实习成员前往香港学生辅助会石壁宿舍进行实践,观察并了解到此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在总结和分析这些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内地儿童社会工作,特别是弱势儿童群体的实际借鉴价值。
社会工作的系统观念源自生物学上的一般系统理论。这一生物学理论主张所有的集体都是系统,系统是“一个由多项直接或间接关联并存在因果关系的元素或成分所组成的复合体;这些成分以一种稳定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联”[1]。各个系统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并相应地成为更大系统的一部分,人作为系统的一部分动态地与其环境中的每一个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吸收了本理论的系统思想,融合了不同的人类行为理论和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假设:系统是相互影响的,而这些互动的本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一系列现象,包括问题的存在、行为的缘由以及人类发展的历程[2]。它关注不同层次的系统,重视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关注系统内和系统之间的压力和平衡。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在不同层次,存在着复杂的交换关系。在生态系统模式中,社工应关注案主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因素,将案主设置于系统之中全面考虑,在环境与个人之间寻找可利用资源,帮助案主解决自身的问题[3]。社会工作者的关注范围包括与案主相互作用的所有系统,其中包括案主的认知、感知、情感、价值、目标、动机、身体状况、家庭生活状况、过去的经历以及案主的种族、民族、社会地位、阶级、宗教等等。系统中的另一些元素不仅包括亲戚、邻里、朋友和同事等社会关系,还包括工作机构、学校、医疗系统、社区这些较大规模的社会系统[4]。在进行接案及设定目标时,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必须深刻了解在所有的这些因素中,哪些对满足案主的需要是重要的,哪些是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的,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案主的问题,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现代社会生态理论最著名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查尔斯·扎斯特罗认为,社会生态理论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和处理社会问题的独特方法与视角,描绘并分析了人和其他存在系统,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联系[5],成为社会工作综融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模式在香港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广泛,特别是在弱势儿童的院舍照顾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笔者所在实习单位石壁宿舍是由香港社会福利署资助的儿童院舍,其服务对象是缺乏家庭适当教育和照顾的年龄介乎7至14岁之间的小学二至六年级男生,除已被界定为有较严重的行为问题和情绪困扰等适应困难外,他们的家庭也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给儿童提供适当照顾,因而需要同时接受住宿照顾服务。很显然,这些弱势儿童由于自身和生活环境的原因,在学习能力、人际沟通、社会适应性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对于这部分儿童开展的社会工作需要社工有一定的工作技巧并熟悉现代社会生态理论。由于案主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如图1所示。简单说来,案主处于宿舍、学校、家庭和社会这四个子系统所组成的一个大系统中,双向箭头表示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是明显的,而单向箭头则表示系统间的明显作用是单向的。因此,社工要做的是在这四个子系统中寻找案主的压力形成因素,打破子系统之间的隔阂,在整合子系统的高度上寻找资源帮助案主适应环境,解决问题。
图1 石壁宿舍中社会生态系统对案主的影响模式
在石壁宿舍接受辅导的这些儿童(宿生)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的社工专业服务:
(一) 初期阶段:机构社工(导师)接触由香港社会福利署转介至石壁宿舍的宿生,进行接案与资料的收集。接着进行前期家访,与家长、家庭社工以及原学校老师沟通交谈后大致掌握宿生的生活环境。社工还需要与宿生交谈,以了解案主自身的问题。在此阶段,案主、社工、家庭、学校之间开始建立连接,专业社工及石壁宿舍(学校)已正式接管宿生,而促成这种关系建立的社会福利署就是对案主产生影响的宏观社会系统的一部分。
(二) 服务阶段:机构社工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在这个阶段中,导师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强化宿生的动机,确认并支持宿生,协助其控制情绪;协助宿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澄清认知,为其提供合适的信息、行为示范;帮助宿生应付压力性生活转型和创伤性事件;给予案主家庭帮助,寻找社会资源对案主进行帮助,为他们争取应有的合法权益。
个案展开与跟进主要是在本阶段中展开。社工重视案主所处的生活环境,包括以前和现在的,同时展望未来的生活环境,并根据案主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案目标。案主外部的环境系统不仅对案主产生重要影响,每个子系统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进行资源或者情感的交流,而这些作用又将影响到案主的生存状态。
1、 家庭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交互作用
家庭是案主生活环境的重要部分,家庭对案主的影响是最根本的,往往是案主问题产生的源头。在案主获准入住石壁宿舍之前,个案社工就要与案主的监护人,曾经所在学校的老师及家庭社工进行接触,了解案主状况。我们发现,在这些存在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儿童当中,绝大部分人的家庭状况不佳,有的是单亲家庭,缺乏家人关爱;有的与父母关系恶劣,存在家庭暴力;有的父母离异或有精神问题,处于无人照管的状态。基本上,这些家庭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资源,极不稳定,案主与家庭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因而,为了得到家庭的重视和注意,有些案主常常故意做出对抗行为,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更多地招致了家长对其的漠视和放任自流。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导师(社工)开始为案主设计个性化辅导方案,逐步帮助案主恢复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信任。但是由于香港的社工存在分工过细、条块分割的问题,很多信息并不能及时为导师所了解。因此,石壁宿舍为了解决以前由于家庭社工和个案社工沟通不畅导致案主改善进展缓慢的状况,每半年都要举行包括导师、案主、家庭社工在内的三方会谈,对宿生问题的改善状况做出评估和改进。平时宿生如果表现得好,周末就可以获准回家,但是回家均要写作业,每人有本小册子,父母对宿生在家的表现(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听话与否、有无按时服药等。注:一些宿生的情绪问题需要进行药物控制)进行描述并在册子上签字,宿生返校后交给导师。通过这些手段,导师可以比较详细且清楚地了解到案主的最近状态,并根据案主近期的表现对其进行相应辅导,提高他们的自控自理能力。
2、 机构系统对案主系统的影响
石壁宿舍是宿生集中生活的地方,因此也是与他们联系最为密切的环境。在宿舍中,导师是对宿生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而良好社工—案主关系的建立是个案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导师在一次次交谈及平时共同的生活中逐渐与宿生建立起信任关系。宿生每天除去上学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导师们和宿生一起玩耍,一起吃饭,直至熄灯,甚至在夜里还要时刻关注宿生们的状况,因此他们的表现以及出现的问题都能为导师及时掌握。在每个家舍中,作息制度及奖惩制度非常明确并且严格执行。导师很注意对宿生的正面引导,例如对宿生多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但同时也要赏罚分明,让宿生们看到做错事情就要受到惩罚,承担责任,提高他们的自控力。每天下午导师们要进行交更会,即前一天的导师向后一天轮班的导师详细描述宿生的表现情况,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而这些都必须记录在工作日志上,方便对宿生进行追踪。此外,个案社工大约每两个星期会找案主谈话跟进,让他聊聊最近自己的表现,有哪些进步,有哪些不足,还要继续在哪些方面做怎样的改进。每个案主都会有一份个案计划,对案主的每个阶段发展制定目标,进行评定。社工在对案主进行跟进的时候态度是比较平易近人的,不像平时在家舍时那么严肃,使案主容易放松心情,可以自如地与社工进行交流。社工在与案主谈话的时候尽量先从简单的询问开始,尝试让宿生多讲话、多描述,社工对谈话的方向和大致内容进行引导。当宿生情况好转到可以毕业或者回归主流学校的时候,导师会帮其进行一定的人生规划,希望他们今后可以获得良好稳定的生活。
同辈群体是对案主影响颇大的一个群体,为了加强宿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宿舍组织了很多活动,这些活动中既有延续以前的全年性活动,也有新策划的活动。如乒乓球小组、园艺小组、狮艺小组、足球及青年军等都是全年性的活动。还有一些节假日的活动,如新生亲子活动、宿生生日会等,目的在于改善案主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克服沟通障碍。
3、 学校系统与案主系统的相互影响
这里的学校系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宿生在转介至石壁宿舍之前所在的学校,另一部分则是指寄宿于石壁宿舍后进入的群育学校。由于两种学校性质不同,因此宿生在主流学校和非主流学校中接触的人和事物是不尽相同的,简言之,这两者的环境是有很大差别的。在主流学校中,宿生往往因为基础差,存在无心向学甚至破坏课堂秩序、不愿上课等严重行为问题,在学生中处于落后位置,除了偶尔有一两个人愿意与宿生做朋友,其他同学都不愿与其玩耍交流,宿生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失控时会顶撞老师,随便骂人。因此,严重的情绪问题也成为宿生在学校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宿生被转介至石壁宿舍之前有一段申请期,在这期间,宿舍社工会与学校社工以及宿生老师进行详谈,了解宿生存在的主要行为及情绪问题并对其进行考察,判断其是否有资格入住石壁宿舍接受辅导。入住石壁宿舍后,宿生也会相应从主流学校转至群育学校,如果宿生可以顺利从群育学校毕业且自身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还可以重返原来的学校。群育学校根据宿生自身的情况展开教学,鼓励宿生积极向学,发挥特长,并针对他们的特长开设个性化教程,激发宿生的内在潜能。在群育学校中,老师除了监督宿生的学习情况之外,对宿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也会随时关注并做出及时的反应。石壁宿舍和群育学校之间也会密切联系,互相通报宿生的情况,比如上课时是否遵守纪律,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以及课业的进展是否顺利。导师经常会在家舍中配合学校老师的要求为宿生们进行默写和温书。每个月石壁宿舍都要召开一次职员会议,学校与宿舍的联系人在会上会提出诸多事项供大家讨论,使学校和宿舍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学校还与宿舍一道联合开展家长培训课程,教导家长一起学习如何管理儿童,定期开会,举行亲子活动等,旨在改善案主的家庭系统与宿舍系统的沟通合作,改善案主所处的生活环境。
4、 社会公共价值系统的影响
宏观系统中的公共价值系统常常会对社会工作的对象(案主)发生影响。它们决定着案主可以得到的或需要的资源及服务。宿舍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如免费参观香港各种展馆、中秋节到敬老院派发月饼等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主要是因为社会公共价值系统对这些处于弱势的儿童报以扶持和帮助的愿望,希望能够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和机会帮助这些儿童,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够切实体会到社会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培养他们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上文中已经提及,宿生们的家庭状况大多是不稳定的,是缺乏经济基础保障的,处于社会的底层。因此,这也需要社会公共机构为其提供一些相应资源,例如培训机会等,协助这些家庭寻找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使其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改善自身的生存状态,为宿生争取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此外,这些家庭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援助。专业社工在为宿生提供辅导的同时也对家长展开培训和辅导,指导他们采用合理的方式教育孩童。家庭需要从社会大系统中获取帮助,学校或者宿舍也不例外。当它们需要一些必要的资源协助时,往往也要借助社会系统的力量,获取经济和价值观上的支持。
(三) 结案阶段: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个案开展,大部分的宿生问题都得到了好转,甚至可以回归主流学校。导师在其结案的时候对宿生要进行评估,在回顾个案过程的时候注意描述出对宿生影响较大的核心系统,帮助其找出问题的原因,在理解宿生所处环境及其能力的基础上来了解宿生的人际关系并建立良好的社工—案主关系,协助宿生所处各系统之间良好的沟通及合作,为宿生的发展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根据个案的评估结果,可以看出宿生在石壁宿舍期间问题的改善状况,由此决定其是否可以回归主流社会或是进入更高一级的群育学校。
社会生态系统的思想是侧重整体上探明关系、看待变化模式,它给我们在特殊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概念性的工具。生态系统思想的实践开始于反馈的概念,它们展示了行为是如何被放大的,如何产生了相互的对抗,并引导出一种兼有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结构模式。石壁宿舍的这种辅导方式很好地运用了生态系统思想的要点,为内地弱势儿童的社会工作实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首先,社工应关注案主本身及其家庭背景,找出在案主生活的环境中致使问题产生的因素。由于香港的社工制度比较完善,学校社工和家庭社工的配备比较齐全,因此个案社工在了解案主情况与及时跟踪方面可以做得比较到位,而内地的社工制度还不尽成熟,社工分工存在着过于笼统的问题。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合理的社工分工制度,保证案主与身边每个系统社工进行良好沟通合作,从而更好地为案主提供治疗,解决问题。
其次,要注重案主的反馈情况。社工要与案主所在的主要系统随时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案主在学校或者家庭中的表现,同时在个案跟进的同时倾听案主的想法,帮助案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最后,个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案主解决自身问题,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可以更好地生存下去。所以,社工不仅仅要解决问题,更要协助案主了解自身的优势,激发其学习潜能,掌握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技术或者资本。因此,社工及相应机构应针对案主的实际情况为其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如教育机会的提供、社会观念的支持等,使其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并得到较好的发展。
[1] Buckly,W.Sociology and Modem Systems Theory [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67.
[2] Tolson,E.K.,Reid,W.J. and Garvin,C.D.Generalist Practice:A Task—centered Approach [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4.
[3] 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89-90.
[4] 库少雄.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与应用[J]. 山东社会科学,2006,(4).
[5] 师海玲,范燕宁.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下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2004年查尔斯·扎斯特罗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新探讨[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ApplicationofSocialEcosystemTheoryinSocialServicesofDisadvantagedChildren——ACaseStudyofShekPikQuartersofHongKongStudentAidSociety
ZHANG Teng
(School of Public and Social Managemen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As a new guiding theory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the social ecosystem theory is widely used in the social work in Hong Kong. In the theory, the integration of systems (client, social workers, family, school, community)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ystems are emphasized. In the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ecosystem theory for vulnerable children in Shek Pik Quarters is summed up and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inland children’s social work are given.
social ecosystem theory; groups of vulnerable children; children's social work
C916
A
1009-105X(2009)01-00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