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攻击中国“不劳而获”

2009-11-06 10:28
环球时报 2009-11-06
关键词:竞标泰晤士报巨头

中石油联手BP石油公司开采伊拉克最大油田的协议3日落签,西方无人喝彩,反而一股嫉妒中国的情绪再次在西方舆论界蔓延。英国《泰晤士报》5日说,西方盟国在战场上洒下鲜血和金钱,成果却被中国人收获。类似的愤愤不平近来不绝于耳,几天前,中国公司取得阿富汗最大铜矿开采权招致美国和加拿大公司眼红,他们四处散布中国公司中标早就被阿富汗政府“内定”。中西舆论围绕能源的争吵如今成了“主旋律”,西方批判中国的根本原因还是他们对中国参与分配世界资源的不适应。过去,非洲人赶马车,中国人骑自行车,西方人开汽车,世界到处黑暗,只有美国和欧洲灯火通明……那个世界消失得太快了。幸亏西方政府目前是克制的,但媒体对自私和偏狭毫无克制的宣泄正在毒化世界能源市场平等竞争的氛围。“这些煽动西方式民族主义的言论会制造出敌视中国的民意,因此它们令人不安。”一名中国专家对《环球时报》说。

英媒:西方付出鲜血,中国得到生意

鲁迈拉油田是伊拉克最大的油田,位于伊拉克南部巴士拉省,预计石油储量多达170亿吨,居世界第六位。在今年6月进行的伊拉克近40年来首次对外油气田公开招标中,BP和中石油的竞标联盟最终获得了这块最大油田,而参与竞标其他几块油气田的20多家外国石油巨头悉数流标。美国合众国际社说,通过这一合同,中国第一次真正抓住了阿拉伯石油。英国《金融时报》则认为,此协议将满足中国“燃烧的欲望”。

伊拉克《早报》4日说,中国在伊拉克的石油开采份额此前十分有限,此次获胜靠的是中国公司的实力。BP曾说该项目投资额接近150亿美元,但伊石油部长周二欣喜地宣称,该项目投资额高达500亿美元。

伊拉克人的欣喜更加凸显了西方舆论的落寞。英国《泰晤士报》5日文章的标题就是:“当盟国苦苦作战时,中国赶过来做生意”,文章称,从中国的观点看,战争导致的破坏提供了以低价达成协议的机会,于是,当美英急着寻觅撤离伊拉克战区的出口时,中国却大举挺进。对于华盛顿的很多人来说,这看起来像是中国从美国以及盟国的战争挣扎中收获了利益。

一名在巴格达的华人专家对《环球时报》说,西方媒体或者是出于小心眼,或者是对伊拉克的石油历史和当下局势一知半解。该专家说,在萨达姆政权以前,伊拉克石油一直被西方石油巨头垄断性掠夺,萨达姆执政时将石油收归国有,直到今年6月的公开竞标,伊拉克的石油大门才再次向外国公司打开。由于生怕被国民指责“丧权辱国”,伊政府此次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BP和中石油要在6年内将鲁迈拉油田的日产量从当前的100万桶提高到280万桶,而回报只是获得超出部分日产量每桶2美元的服务费,这2美元中BP占38%,中石油占37%,另外25%归一家伊拉克石油公司。因此并非中国在伊获得石油排挤了西方的利益,而是许多西方巨头觉得“利太小”放弃了竞标。

此外,伊拉克的安全局势也令美国石油巨头望而却步。有巴格达市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人来伊拉克采油是安全的,如果是美国人就有掉脑袋的危险。许多伊拉克人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就是冲着伊拉克石油,是“自私的掠夺”。曾有驻巴格达西方记者形容一些西方人是“殖民主义残余”,不论在伊拉克还是阿富汗,他们都以为自己是救世主,能够拥有一切,可如果阿伊的资源只能归属西方,岂不正说明所谓的反恐战争不过是攫取资源的侵略?

《泰晤士报》文章还提到中阿两年前签署的艾娜克铜矿开采协议,

●本报驻伊拉克、英国、加拿大、德国特约记者 李立诚 纪双城 陶短房 青木 ●本报记者 黄培昭 刘洋 ●陈一

为美英在前线流血喊冤 称中企捡便宜开采油田

猜你喜欢
竞标泰晤士报巨头
药业巨头毁于谎言
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在线开标实践
机会绝不仅仅属于巨头
小黄人“三巨头”档案 Adela
岁末年初的竞标秀
卡洛斯你好!
网上竞标在采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英国《泰晤士报(高教增刊)》公布最有影响力工程机构全球排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