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纽约,我的纽约

2009-11-04 08:04
美文 2009年20期
关键词:大哥纽约题目

何 地

Day 9窦大哥

这应该是一个充满回忆、友谊与感激的悲伤题目。

去年某一天,接到表嫂电话,问我还记不记得窦大哥?当然记得了,而且很清晰,因为刚到美国的时候多蒙他的照顾。然后表嫂就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窦大哥去世了,确切地说,是出车祸去世了。

窦大哥比我大七八岁,要说长相,那是相当的精神,这样说是有原因的。如果读者是三十多岁的人,可以想象窦大哥就是老一辈著名电影演员王心刚年轻时候的翻版;如果你不知道王心刚,那不要紧,在街上看见当年的窦大哥,你也许会马上让他给你签个名,因为你把他当成濮存昕了。知道我的窦大哥有多精神了吧。

我和窦大哥的相识多亏表哥,因为他和我表哥在国内读大学时是同学,都是学医的。他比我早到美国一个多月,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J签证)去的,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医学实验室做研究工作。窦大哥在皇后区一个叫Jackson Hights的地方租了一间十平米左右的阁楼,二百二十多美元一个月,离我的学校骑车大概半个小时。我到纽约以后也需要找个地方住下,大家都想省钱,所以表哥就把我托付给他,跟他Share他的小阁楼了。

窦大哥本来心肠就好,加上我又是有“背景”的,所以对我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帮我搬行李、搭床、摆桌子,总之,就像一个真正的老大哥。我和窦大哥一起住了一年多,其中搬过一次家,搞了一个从最上面到最下面的乾坤大挪移——从阁楼搬到地下室了。后来窦大嫂和窦公子从国内来了,我才自己搬出去租房子。

刚到纽约时,我是真正的一穷二白,什么收入都没有,所以打工上学统统骑车。窦大哥每个月有一千多的收入(他给我看过他的Pay check,当时那个羡慕啊),所以上班坐地铁。那时候地铁比较便宜,每次一块二毛五,他建议我也改坐地铁,免得每天沐风浴雨的潇洒,来回不就两块五吗。于是我就给他上了一堂数学课:以我当时的第一份工作算,骑车和地铁每月的差距是二十块,应该算大银子了。我这么一算一较真不要紧,他也开始算了,每天两块五,一个月就五六十块呀,更是大银子了。于是窦大哥马上花二十块钱买了辆二手车——是自行车,开始了我们共同的省钱路程。

某日傍晚,接到窦大哥一个电话,声音微弱地告诉我,他在曼哈顿被车撞了。天啊,怎么可能?我赶紧问他伤势如何,情况要不要紧。后来知道了事情的经过:那天他在曼哈顿的汽车道上骑车(美国就没见过自行车道),一辆急转弯的汽车把他不轻不重地顶了出去,说不轻不重,是因为他当时还能爬起来,有比较清醒的意识。撞他的车也没跑,当时就报警了,然后就是老一套,警车和救护车马上来到,把他抬到担架上固定好,这当口他就昏过去了,等醒过来已经躺在医院里面了。

话说窦大哥从医院里面醒过来,旁边有护士妹妹照看着。不久,来了一位西装笔挺的年轻人,猜猜是谁?是个律师。拿着几张纸让窦大哥签。大意就是我们知道您被车撞了,表示万分的同情和慰问。同时也告诉您,您发财了,您这个官司我们接了,会代表您向对方的保险公司索赔。只要您在这张委托书上签个字,就没您什么事了,回去净等着拿钱吧。窦大哥当时初来乍到,一听有这个好事当时就签了。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几个月后,窦大哥拿到了一万多块的赔偿。

在头几个月中,我和窦大哥是搭伙的,具体办法是一起做,一起吃,买了东西的收据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在一个盒子里面,等月底时候一起算账。窦大哥是有稳定收入的,当然想吃点新鲜的,可又知道我手头紧,所以买什么都和我商量。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一起去超市买副食。中国人做菜,葱姜蒜总是要的,窦大哥拿起一把小葱(十几根)一看,九毛九,不错;我把价格乘以八,妈呀,天价啊!再看看吧。看到不错的鱼,一块九毛九一磅,乘以八,什么鱼能值这么多钱啊,这不抢劫吗?窦大哥无奈了,干脆采购归我管吧。所以第一个月我们吃的大概是这些东西:一块九毛九能买十磅的土豆,九毛九一磅的肘子,三毛九一盒的鸡蛋(12个),外加一些处理的青菜,便宜的大米。一番折腾下来,窦大哥居然也逐渐适应了,号称在国内从来不吃肥肉的他也能和我比着吃炖肘子了。月底一算账,我们都乐了,两个人一个月一共花了八十多块,奇迹。

窦大哥有句名言,就是看什么地方的卫生条件好不好,关键是看卫生间。本着这个原则,不管我们俩一起住阁楼还是地下室,我们的卫生间一直都是一尘不染的。我也乐得个坐享其成,谁让他大,又是模范卫生工作者呢。

在我心里,窦大哥如同亲大哥一样,他帮助我度过了刚到纽约时最艰苦、最无所适从、最寂寞的阶段。套句书本上的话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好人。每次想起窦大哥,心中都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我曾经找了很久,使用了诸如亲切、怀念、温馨等等字眼,但始终不能贴切地形容这种感觉。直到有一天望着窗外发呆,几乎达到物我两忘境地的时候,悠悠然从心里漾出一首诗: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思君念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我知道了,窦大哥并未离我远去,在某个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愿窦大哥在天堂快快乐乐。

Day 10学校报到和分级测试

在学校报到的时候才搞清楚自己的姓和名在英语里怎么说。到学校的注册办公室去报到,接待我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阿姨。我去的时候阿姨正在接待另一个学生,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强的排队概念,直接就站到桌子前面。看出我是来办手续的,她让我等等,对我说:“Please wait one minute .”(请等一分钟)听是听懂了,当时就佩服了,嗬!美国人的时间都是按分钟来计算的。于是退后,开始掐表。一分钟后趋前,那意思是:“一分钟到了,俺准时回来了。”人家好像没完事呢,于是又是一个“one more minute please.”我有点懵了,不是讲究时间的准确吗?怎么不准了。后来才知道,是我无知了,像什么一分钟、一秒钟等等,都是一会儿的意思。

好不容易轮到我了,报出自己的姓和名,在计算机里面一查,居然没有这个人,当时一身毛汗就出来了。不能啊,录取通知和I-20都发了,怎么会没有呢?又查了一遍,还是没有。阿姨有点着急了,说干脆你把录取通知书拿来看看吧。看完录取通知书上的姓名,阿姨说你到底姓什么啊?原来报名表上填写姓名是按西方的习惯,First Name(名)在前,Last Name(姓)在后,偏偏那个时候我对First Name和Last Name分不太清,想当然地就按老祖宗留下的习惯,先姓后名了。还不错,现在终于搞清楚了,而且在学校的系统里面更正了。

按照学校的规定,不管你来的时候分数如何,语言水平如何,一律要参加分级考试,来最后确定你的知识程度,过不了这个考试就需要先修一些基础课来提高你某方面的差距;当然同时你也可以修其他课程,但如果在你修满60个学分的时候还不能通过这个考试的所有科目,就不能继续修其他课而只能专注于分级考试的内容了。考试就三项内容:数学、阅读和写作。数学是40道题,答对24道就过关;阅读是读几段话,然后答几十个问题;写作有点类似于托福考试的写作,给你一个有点争议的题目,然后就此发表议论。

考试答案几天以后就出来了,数学对了38道题,发分的老师一脸惊异,对俺敬若天人。只有自己心中暗问:就这么简单的题,怎么还能错两道呢,简直是胡来。

估计中国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吹吹牛:太简单了,简单到我们普通的高二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感谢我们扎实的基础教育啊。但英语方面绝对是我的弱项了,阅读勉强通过,写作吗,实打实地说,要我自己判分都不能给及格。

于是乎,我第一学期的课程里面,理所当然地就有了一门初级的写作课程,而这门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这些不会写的家伙能通过这个“该死的”写作考试。

回过头看看,这门初级写作课程也许是除专业课以外对我帮助最大的课程之一,因为老师教得太有特点了。写作老师是位女性,犹太人,对学生态度很好。从一开始她就告诉我们,要想通过这个“该死的”写作考试,必须按照她说的练;而且只要按照她说的做到位,肯定能过。好吧,那就练吧。首先,她告诉我们写作不能太长,控制在300字以内,否则我们这帮菜鸟没那么多可说的(倒也是);也不能太短,应该在200字以上,否则判卷老师会认为你什么都写不出来。文字上不要用很多华丽的词,只用日常用语和基本的东西,否则看起来很滑稽(也对,如果一个外国学生冷不丁给我来一句秋水共长天一色,或者银瓶乍破水浆迸什么的,听起来也不是滋味)。基本点说完了,开始动真格的。

这类考试的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题目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比如“政府应不应该救楼市?”、“北京应不应该实行单双号限行?”等等。这些题目正说反说都可以,反正是写作文,但唯一不能的就是正反都说。偏偏很多中国人喜欢这么干,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怎么都是自己有理。那我告诉你,如果你这么写的话,分级考试必死无疑。下面就是文章的结构,一共只需要5段,第一段是套话,写个引子,比如“现在社会上关于单双号限行存在很大争议,我认为,单双号限行是最不科学的一件事”,好了,已经把我的观点表达清楚了(千万不要脚踏两只船啊)。

第二段分析一下大道理,比如说单双号限行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给大家带来很多不便,等等。怎么上纲上线怎么来,说得越严重越好,就怕搞个不痛不痒。

第三段讲个故事,故事不一定是真的,只要能支持你的论点就行,比如说我的父母自打限行后总迟到,因为车开不了,公共交通又不够,很影响工作和生活等等。这段要“声泪俱下”,写成一段“血泪史”。

第四段给搞个统计数字,当然这个统计和数字都可以是编的,阅卷人看的是你的写作,不是考你的生活阅历。比如说限行后纽约时报搞了民意调查,百分之九十的受调查者都认为简单的限行是错误的,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是弊大于利。这个意念中的统计一定是一个大的机构搞的,而这个意念中的数字一定是压倒多数一边倒的。

第五段结尾,搞个综上所述,限行是不对的,是有害的,所以我是反对的。

就这么一招,每次上课练,下课练,一学期都练,练了几十个题目,都这个结构,然后呢,考试一次过关。哈哈,得意。(完)

猜你喜欢
大哥纽约题目
纽约地铁突发枪击案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纽约,纽约!
济公传
上一句
憋出内伤
追根求源
气死的鱼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