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式设计风格发展趋向

2009-11-03 06:02
艺术评论 2009年9期
关键词:民族化中式民族

王 莉

中国的古典文化光辉绚烂,享誉世界,中国古代的设计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其设计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近代西方国家从工艺美术运动之后设计得到长足发展,在这段历程中,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先后历经了符号学理论、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混沌理论、绿色设计和信息技术这六个阶段。当前,中式风格应怎样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是当代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

一、中式风格解读

长期以来设计界形成这样的共识:我国的现代设计要想在世界设计之林独树一帜,关键是必须具有自身的独特面貌,其中,民族特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何为中式风格?是否仅仅将民族的传统审美意识、民族的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上,就叫做“中式风格”?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历史固然给我们留下许多具有深厚民族传统的美学理论和大量可供参考或使用的设计元素,可是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历史毕竟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国际互联网更使世界各种文化交流变得方便快捷和日益频繁。不言而喻,现代人已不再满足于单纯欣赏陈旧的、古老的事物,特别是所谓的“新生代”、“新新人类”更是如此。从商业的角度看,毫无时代感的设计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将不会再有市场,哪怕是将传统模仿到极至,缺乏新意和创造性,没有与现代人审美口味相适应的元素与理念加入,再好的传统也不会有多大的生命力。

所谓中式风格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民族风格。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人们的审美观会更加趋同,各个民族的优秀风格,在交流中会逐步被全人类所接受,并逐渐融入到世界和时代风格中去。民族化虽然没有一个具体标准,但有程度上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审美设计活动,对于同一样式的产品,不同的民族或许含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和审美要求,从而为人类审美设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打下深深的民族印记。体现在设计中,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它不单是一种外在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内涵和意蕴。所以中式风格所包含不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传统形式符号,更应该包含中国文化的意蕴和内涵。

二、中式风格与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直接影响着中式风格的发展,而中式风格是中国文化的直接体现,例如:中国的古建筑、家具、服饰、园林等设计都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具象表现。如何理解中国文化并将其融入设计?从深层次意义上来说,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延展性,它应随时代而发展,并且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体现不同的作用和价值。现代西方很多先进的设计理论在中国古典文化中都能直接找到它的原型,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和中国设计,并且合理的把传统文化融入设计。例如“和”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老庄倡导的“天人合一”到如今大力提倡的“和谐社会”,每个时代对“和”的概念都有不同的定义。如今,要把“和”融入中国设计,中式风格不仅要做到中国古代与现代的和谐,更要做到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只有这样,中式风格才能在立足本土、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08年奥运会开幕式气势宏伟,场面壮观,并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的典范,其视觉效果令国内外媒体及观众深感震撼,进一步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三、中式风格发展现状

中式风格在现代发展缓慢,在处理中式风格设计问题时,一些设计师一味的作古做旧,历史感浓烈,但现代元素和流行色彩欠缺,从而使设计作品缺乏时代特性。目前,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民族化,民族化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而不是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民族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中式风格的精髓所在。可能在多数人的观念中,中式风格的设计无非就是采用对称均衡的布局形式,结合红木家具、木雕艺术、花格窗、垂吊灯笼、中式图案等元素的设置。其实不然,中式风格并非是中国元素的简单罗列与推积,而是中国文化精髓与内涵的深刻体现,简单的模仿只是对中国文化肤浅的理解与认识,必将阻碍中式风格的发展,并随时代进步而被淘汰。故中式风格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抄袭与形式的模仿,而要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注重对其精神、思想观念、审美习惯等内涵的挖掘和提炼。结合新技术的大背景,在弘扬历史文化的同时,对中式元素进行再创造,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从而让中式风格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和创新。

四、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观念的结合

在现代设计中,怎样处理才能使我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与文化内涵?针对这个问题,世界各国都有成功的设计案例可供参考: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由于日本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出口电器便成为它的重要经济来源。此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以致日本设计备受政府关注。日本的设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的设计风格明显不同于欧美,有着浓厚的日本风味。究其原因,它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日本民族的古典文化精髓,使之日本化,但它又不是简单地一味卖弄传统,而是在设计中加入强烈的现代意念,采用各种新的现代设计制作手法,给人感觉既是“日本的”又是“世界的”,既是“古典的”又是“时尚的”。所以其设计既为各国设计师所推崇,产品也广为各层次消费者所接受。

日本设计“走民族化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功,值得我们借鉴,此外我认为斯堪的那维亚设计的发展模式也应值得中国学习。斯堪的那维亚的现代设计将简洁与实用的设计思想与功能主义融为一体,使手工艺传统与新的严谨主义并行,创造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体现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多样化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自然材料的欣赏。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他将现代主义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设计文化,因而在世界上大受欢迎。

与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相比较,中式风格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如何恰当的把传统的中式风格融入更多的现代、时尚元素。从有世界影响的华人设计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成功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的设计浸润浓厚的东方传统文化,又接受欧美的西方文化,并兼容现代的设计观念;他们的设计作品具有个人魅力又蕴含民族特点,还融合强烈的现代意识,这都是传统的审美观念与世界先进设计文化融合的结果。因此可以说,作品民族化的体现,应是经由多元化的文化修养与某一特定民族风格及强烈时代精神融合演绎而成。同时也说明,所谓中式风格设计中之“世界性”内涵,应是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在特定时代中的广义延伸。民族化必须现代化,中式风格也必须现代化,民族化与现代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民族化的设计,应是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高度融合的产物。

五、中式风格应融入流行、时尚理念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曾广泛接受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从这一意义上讲,要想使传统的、民族的设计元素得以焕发新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地以现代设计的观念去审视、寻找、挖掘其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部分,同时注入时尚的意念进行改造,使其既是传统的素材,更是现代的展现,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并“流行”。

在某些人眼里,流行时尚的事物都是过眼云烟,经不起时间这面镜子的检验,所以他们轻视它。殊不知,设计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正是众多流行时尚理念的综合,才意味着新事物、新观念、新方法、新材料等的出现,代表着历史和艺术发展的某些方向。所以在现代设计中,传统的、民族的元素应该而且也必须融入流行、时尚的意念,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当然,“现代”并不完全等于“流行”,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现代”一定带有“流行”的因素在内。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设计不同于艺术,它带有显著的经济特征,设计不仅可以引导消费,而且可以创造高附加值。欧洲的现代设计从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先后经历了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构成主义、风格派、现代主义、流线型设计、高技派风格、波普设计、后现代主义等等,每一设计的类别都有自己完备的理论和作品,欧洲的现代设计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发达,就是因为这些设计都是在之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融合了当时社会上的流行元素和思想。20世纪由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一批现代主义大师倡导的的“现代主义风格”取得了空前成功,从而被称为“国际风格”。现代主义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脱胎于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不仅传承了优秀的设计思想而且融入了当时较流行的设计理念。

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新事物,求新求异的思想时刻在产生。总是有一批人以其敏锐的触角不断制造美梦与浪漫,花样翻新的创意为我们渲染着未来亮丽的远景。随着科技的发展,个性与科技处于对立与统一中,这个过程是诸多元素、流行多元化与品味共存的过程,潮流也会随之产生。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创造力要随时代脉搏的跳动而富于变化,才能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时尚观念,才能将不同文化品位和不同时代的人联系在一起。

因此在现代设计中,中式风格只有将传统与时尚结合在一起,才能给人以民族化的感觉。其实,以现代设计的观念衡量传统和时尚,两者不仅没有冲突,相反,如果能相互融合,结果必然是相得益彰:传统通过时尚得以继续流传,时尚通过注入传统而增添文化感和厚重感,增强其生命周期的可延性。由此可见,撇开流行和时尚,设计的民族风格将无从谈起。

六、结语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中国文化完美的融入现代设计是当代设计师需要直视的重要课题。中式风格不应故步自封,它需要有所突破。在布局上对称均衡中寻求变化,丰富其空间内要;在色彩上增加亮色,画龙点睛,带来活泼生气,平添音乐的跳跃感;在材质上结合新型材、新技术,采用对比手法,增强现代感的同时又不失民族性、特色性。中国人一直倡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到底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所谓的民族并不是指特用土生土长的民族化符号设计出来的作品,“民族”应更多的体现在精神层面。在现代设计中,真正的民族化的作品应该是既蕴含民族特点,又融合强烈的现代意识和流行元素,是民族风格与现代意识的统一体,只有这样的作品,我们才可称之为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只有这样,设计才能真正的体现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式风格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9):287-294

2. 张晓冬,朱晓炜.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J].山西建筑,2007(4):231-232.

王 莉: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唐宏峰

猜你喜欢
民族化中式民族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MINORITY REPORT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传承 民族 文化
蒋海霞新中式家具设计作品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