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联手 无惧贸易保护

2009-11-03 06:02赵爱玲
中国对外贸易 2009年9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贸易

赵爱玲

8月15日,商务部长陈德铭与东盟10国的经贸部长在泰国曼谷共同签署了《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商务部国际司商务参赞张克宁表示,此次《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着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成功完成,自贸区即将在2010年全面建成。

“对中国产业界来说,中国的轻纺、电子工业的大部分产品等能够以零关税进入东盟市场,也有助于提高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明年1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约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占双边商品贸易的90%以上。”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说。

在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全球贸易保护不断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的签署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贸易保护向中国和东盟低头”

“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中国商务部国际司商务参赞张克宁表示。据了解,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2003年正式实施“早期收获计划”,2004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签署《服务贸易协议》。

《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包括27项条款,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公正待遇,同时提高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透明度,促进双方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法律框架都已建立,一个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于一体的新一代自由贸易区已经建成。这虽然是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南南型自由贸易区,但到2010年1月建成之时,它将拥有19.8亿人口、近6万亿美元生产总值。”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说。

国际贸易和市场理论认为,货物、服务、人员和资本是跨国市场融合的三大层次,实现诸多要素的便利流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中国和东盟各国只用了8年时间,就顺利完成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的签署与实施。

美国媒体将此次协议的签署称为中国与东盟愿意在未来发展更好的合作,共同推进自由贸易与投资以及打击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信号”。菲律宾《商报》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这未能影响到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推进的脚步,最终贸易保护向中国和东盟低头。英国媒体在报道中指出,中国是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然而当大多数西方经济体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严重衰退的时候,中国却“一枝独秀”,在今年成为东盟国家产品的最大买家。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称,协议的签署向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中国和东盟各国愿同舟共济,携手抗击金融危机,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

事实上,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还成为双方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有力“盾牌”。来自广州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广东对传统市场美国、欧盟和日本出口分别同比下降了14%、22%和15%,但对东盟累计出口135.2亿美元,降幅仅为0.1%。同时,中国经济也成为东盟各国经济的“稳定阀”。以天然橡胶为例,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前7月,经广东口岸的进口总量同比增长1.6%,其中98%来源于东盟。到今年6月份,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已经达到60亿美元。

对于国际市场来说,随着中国和东盟自贸区建成而形成的“全球市场机遇”更引人注目。对此,韩国媒体就引述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司香港贸易馆馆长李光熙的话说,对于已经进军东南亚的韩国企业来说,届时在向中国出口东南亚产品时可以适用“零关税”,这样反而会使竞争力提高。目前,东盟还和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韩国也在加快同东盟之间签署货物、服务和投资往来便利化的相关协议。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如果能以比重较大的中国一东盟自贸区为契机和基础,构建起包括更多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广域自贸区”,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泰国总理阿披实说,长期以来,美国、欧盟和日本一直是泰国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地,但近十年来,中国已经成为泰国重要的“投资者”,累计投资达到30亿美元。韩国《朝鲜日报》形容说,仅从经济规模看,中国和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将比欧盟和美国这两个市场更大,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

巨大出口市场空间即将打开

国内海关有关人士分析说,明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后,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对企业来说,打开的将是一个巨大的出口市场空间。据统计,从2003年到2008年,广东从东盟进口水果总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6.9%。

国内经贸人士认为,随着自贸区的建成,能源、矿产、林业等资源性商品有望成为中国和东盟之间未来贸易的另一大增长点。据广东省外经贸厅预测,到2010年,仅广东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就将达1040亿美元,至2015年,将突破3000亿美元。而随着这类商品进口关税支出减少,中国企业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此项《投资协议》中最关键的内容有两条,分别为国民待遇条款和最惠国待遇条款。这是双方谈判中难度最大的部分,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这两个核心条款为双方投资者享受公平公正的非歧视待遇提供了法律保障。

陈德铭表示,自贸区的建立将使中国百姓可以享受更低的消费价格。比如,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榴莲、山竹、火龙果、红毛丹等水果价格有望下降。另一方面,自贸区的建成将丰富老百姓的选择。关税取消后,更多东南亚的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市场形成充分竞争,消费者可以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此外,自贸区在服务贸易方面进一步开放,将使得消费者在医疗、教育和旅游等方面拥有更多选择。

对中国产业界来说,中国的轻纺、电子工业的大部分产品等能够以零关税进入东盟市场,也有助于提高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步伐加快,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年底,东盟国家对华实际投资520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的6%。2008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达21.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25%,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

在加入WTO之后,中国第一个选择进行自由贸易谈判的对象就是作为整体的东盟,而不是其他更加有利可图的国家和地区,战略考虑要远远多于经济考虑。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已经被纳入到中国的周边外交乃至整个对外经济和政治战略的轨道之中。

区域合作挑战难免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无可避免面临挑战。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俞毅表示,在经济增长模式上,中国和东盟国家惊人地相似,即主要是利

用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推动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对境外市场依赖很大,且双方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比较优势,都集中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结构、特别是出口结构类似,且出口区域趋同,存在较强的替代性,需协调与错位发展。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出口,均以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为主,依靠的是低廉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被动位置。如继续被动接受目前的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满足于为跨国公司当配角,廉价加工优势减弱后,随着国际资本转移,繁荣也会离我们而去。”俞毅表示,大量外资流入虽可促进就业、增加产出和提高经济增长率,但如果东道国只从弥补资金不足的角度利用外资,不充分发挥外资对技术进步、国内投资的影响,则会造成外资依赖恶性循环。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采取优惠的引资政策,吸引大量外资,这些优惠政策一旦被取消,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将减小,跨国公司就有可能撤资。

如何应对自贸区建成后接踵而至的类似挑战?俞毅称,首先,双方可在同类产品的差别化上下功夫,注重发展产业内贸易。在区域内建立起良好的协调分工体系,使区域内成员国强化互补功能并提高对外竞争力,将双方的竞争转化为积极的合作型竞争。如我国可着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并增加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培育,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使其向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新加坡适合发展成国际贸易周转中心与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马来西亚因为在电子、资讯产业发展方面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可以重点发展,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产业结构雷同,又充分发挥了各国优势,提高了整体竞争力,扩大了整个区域的出口规模。二是实行差异化合作策略。我国可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战略,发展不同层次的互补分工。

“如新加坡是最小的发达国家之一,资金充裕,但缺少劳动力和资源要素。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富裕程度低,但拥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也有土地和其它各种资源,两国总体上处于互补态势。而且新加坡已基本上完成工业化进程,中国则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这种经济结构上的差异,正是新加坡与中国加强合作,发挥互补的优势所在。中国可利用新加坡在金融、航运及高新技术产业上的优势,开展在服务业和先进产业中的合作,形成水平型分工与垂直型分工相结合,也可引导企业进入对方市场,或借助对方市场并通过其转口渠道,进入其他地区。此外,中国与马来西亚和泰国,可深入开展制造业合作,利用这些国家经济转型之机,发展机电产业的产业内贸易。与印尼和越南则可在基础设施、能源工业方面,发挥中国的优势,强化专业分工。”俞毅说。

谈到拓展区域合作空间的问题,俞毅建议要加快中国东盟间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他认为,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物流服务体系,主要指由我国的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区市与东盟10国构成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双方可开展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双方贸易,促进发展。完善的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将为东盟国家特别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经济强国与我国的经贸往来,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及日趋完善的配套服务,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双方的投资和贸易成本。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贸易
本期导读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摩贸易数据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对美贸易上市公司一览表
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实船演练第一次协调会在广州成功召开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