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立民
摘要:各国政府和专家不仅重视研究如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且还非常重视粮食流通问题来保证粮食安全。粮食流通也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粮食物流体系是粮食商品进入市场并得以实现其价值的重要保证,保证粮食流通顺畅。本文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我国粮食流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粮食物流体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Governments and researcher in world pay attention to improve not only comprehensive grain production ability, but also grain circulation problems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Grain circulation is significant problems. Grain logistics system as food production to enter the market and to realize its value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and to ensure the smooth of grain circulation. The paper based on the northeast area as an example, analyzed grain circulatio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grain main producing areas; grain logistics system; countermeasures
1我国粮食流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局面已经形成
从广东、福建、浙江、海南情况看,粮食市场化后,根据资源禀赋理论,发挥其工商贸的比较优势,农户会选择抛弃耕地而从事非农生产。2001年至2003年三年间,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40万公顷,年均净减少13.5万公顷。粮食产量减少262.3万吨,年均净减少87.4万吨。与此同时,浙江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浙江经济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务工经商,今后该省人口每年约增25万人,相应口粮需求增1.25亿斤。虽然,浙江农村居民口粮消费量由1989年最高时的298公斤下降到2000年的228.18公斤,仅为最高时期的76%,比最高量下降了24%。伴随着粮食消费量的下降,动物食物消费量出现大幅度增长,客观上增加了粮食需求的压力。目前,浙江已成为我国粮食净调入最多的省份之一,2003年浙江粮食产需缺口已超过1 020万吨,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些粮食主产区的缺口逐渐加大。如江苏2004年粮食缺口达80亿~100亿斤,山东缺口在100亿斤。2007年广东省粮食缺口200多亿公斤。已经由粮食产需矛盾转化为粮食供需矛盾。现在,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局面已经形成。2007年底2008年初世界性粮食减产,粮食涨价,2008年初南方19个省的大雪灾、四川大地震、国际粮食危机也给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1.2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运作灵活、高效安全的粮食流通体系没有形成
就目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来讲,已出现旧的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市场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信息不畅通、主体不成熟、宏观调控不到位,还不能为良性多重循环构筑有力支撑,粮食流通的多重功能尤其是平衡供求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粮食供给在一定区域甚至全局存在结构性、质量性、突发性的安全隐患。如2003年,北京、广州市场由于市场传言引起的短期抢购现象,以及各地市场部分粮食品种的价格失控现象等。不仅是粮食产出的问题,而且更重要是由于市场载体和流通渠道功能不健全、市场信息不畅通、机制不完善,流通能力和效率制约供求平衡,成为制约粮食供求平衡的核心因素,并且,流通主体不成熟、组织化程度低使市场流通无序,供求失衡,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缺乏调控市场的有效手段等因素。
2008年底,东北等粮食主产区又出现了农民“卖粮难”问题。黑龙江省三江地区(在鹤岗市附近)江滨农场一种田大户说,现在家里存放上百吨的大豆玉米,不能卖给粮库。因为,当地只有鹤立粮库一个,国家保护价玉米0.75元,大豆是1.80元,而粮库只给玉米0.4元一斤;大豆只给1.40元一斤,100多垧地得赔40多万。五常市粮食局负责人介绍说,全市北部8个粮库全部按国家保护价收购农民玉米,潮玉米均价为1 120元/吨,农民交粮“热情高涨”,但全市目前保护价收购指标仅七八万吨,不足商品量的五分之一,一般农户按保护价销售玉米的“分配”量每亩不足100斤,即使这样,农民依然要排长队到粮库售粮。而受饲料、粮食加工行业低迷的影响,今年玉米市场收购价每吨不足1 000元,比去年低200元左右,农民每亩承包田玉米种植效益降至百元左右,已是近年最低点。目前,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在350亿公斤以上,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396.5亿公斤,提供商品粮260亿公斤,占全国省际间可调配商品粮总量的二分之一,商品量保持全国第一。2008年又是个丰收年,粮食总产量达420多亿公斤。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铁路向省外发运的粮食每年都在200亿公斤以上,是我国粮食净调出量最多的省份。粮食流通已经成为制约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而且,东北是粮食生产的优势地区,发展潜力巨大。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占耕地80%以上,常年粮食产量为7 000万吨以上;其中,粮食商品率可达60%以上,每年可向国家提供商品粮豆400多亿公斤,在粮食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到2020年全区粮食总产可达1 140亿~1 180亿公斤。因此,加速东北粮食物流体系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东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保障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目前粮食流通不畅,粮食物流体系没有形成
(1)主产区粮库的建设水平普遍滞后。在黑龙江、吉林省,除了个别配套设施完备的国储库,各地方粮库的仓储设施均十分简陋。在一些乡级粮库,所有的粮食均存储在由苇席、竹片等材料制成的简易露天粮囤里。由于近期连续下雨,竹板、稻草吸潮后防水能力下降,部分露天囤外表腐烂严重,露出了里面的粮食。这种水平的粮库在整个东北地区非常普遍,如农安县43个粮库80%都露天储粮,很多粮库比这里还差。相当一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建的老式砖木结构,通风效果很差,而且平房仓在机械化程度上缺点较为明显,入仓出仓劳动强度大、时间长,不利于短时间大批量地调入和调出粮食。
(2)中间环节多,粮食损耗较高。北粮南运主要靠铁路和海运,如内蒙通辽当地收购玉米,经过检斤、过磅、装编织袋后运到火车站,运输成本每吨约40元;火车运到大连港,每吨运费50多元;从火车站搬运到港口码头粮库一吨需15元;玉米装船费用一吨60多元;如果运到福建,海运费每吨在60~80元左右;加上港口仓储费、沿路玉米3‰的损耗等各种环节的费用,一吨玉米从东北经过大连口岸运至福建,成本至少在250元,流通费用占销售总成本的30%左右。
(3)散粮配套差,部分资源被闲置。目前产区粮库在散粮火车和汽车接收发放设施上十分匮乏,倒运基本是“小四轮”、农用车,目前东北地区70%左右都采用包粮,此前国家投资的部分散粮设备被迫束之高阁。与实际需要相差太远,粮食物流全程几乎都是包粮,粮食在灌装、检斤、缝口、拆包等诸多环节费用高、损耗大。
(4)铁路运力紧张,水路潜力开发不足。目前北粮南运入关只有一条铁路线,通货能力明显不足的瓶颈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长途运输时如果赶上车皮紧张,企业就需要付出高额的“请车费”,一节车厢要5 000元左右,等于一吨粮食白白增加80元的成本。
1.4东北铁路运输能力差,路铁海大通道没有形成
粮食运输能力问题一直困扰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有些粮食主产区从建国到现在还是单线铁路。跨地区粮食运输不畅造成我国地区间粮食价格差异较大,东北粮食产地大米价格比消费较为集中市场的价格每公斤低4角多,玉米价格每公斤至少要低5角以上,大豆一般价格每公斤3.1元,建三江地区赔本卖。而且,运输能力不足还容易造成粮食价格波动。据公开资料,今年上半年,我国部分地区大米价格上升,其中部分原因来自运输问题。铁道部门决战60天,为东北地区集中抢运1 000万吨粮食,才有效平抑大米价格上涨问题。据黑龙江农垦分局的领导介绍,建三江分局全年生产的粮食,如果一天往外发运三趟粮食专列运送,一趟专列挂40个车皮,一节车皮装60吨粮食计算,建三江农垦分局一年生产的粮食靠铁路运输一年也运不出去。
2加强粮食主产区粮食物流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2.1国家应根据粮区农民实际余粮数量增加政策性粮食收购指标
让农民心中有底,避免农民担心“后卖粮吃亏”而集中交粮,引发交售矛盾。国家还应制定优惠政策,让粮区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稻谷。此外,还可以采取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等综合调控措施,拉动稻谷市场价格,扩大市场收购量。在黑龙江的粮食产区,国家最低保护价并没有让农民保住本,而一些粮食收购企业则根据最低保护价的标准压低粮食收购价。因为,虽然国家收购政策对拉动水稻、玉米、大豆市场价格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当前市场情况和产区农民余粮数量看,国家下达给黑龙江省的政策性粮食收购指标占商品量的比例过小,满足不了农民余粮销售需要。
2.2建议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对粮食流通的投入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拉动内需,应该在销售、加工、仓储、运输等方面加大力度,如加大对粮食仓储、物流、加工企业收粮补贴,农民售粮补贴、建立粮食物流集团、粮食银行等手段,解决粮食流通的瓶颈问题。这是关系到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黑龙江省还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商品量和商品率均居全国首位。目前,其与京、津、沪、浙、苏、闽等10多个省市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由于交通成为瓶颈,难以实现。
2.3建立健全四散粮食运输体系
广泛使用散运工具和相应的散粮装卸配套设施,粮食装卸储运基本实现散化操作。国家粮食管理部门应该对粮食物流散运工具技术进行研究,加大专门的研究机构为粮食物流的四散化提供服务。对粮食车、船装载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火车、汽车、船舶和集装箱粮食运输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对粮食包粮、散粮运输各自的优越性及适用的品种、适用范围进行比较,提出建立包粮、散粮结合,公路、铁路、水路运输共存互补的四散粮食运输体系。
2.4创建新型全面放开、畅通的、快捷的粮食物流体系
发达国家的粮食物流系统强调物流供应链各节点的合理布局和线路的有效连接,强调粮食物流系统整体效率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粮食物流发达国家,粮食物流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配套,并广泛采用计算机在线监控,形成了经济、高效、完善的粮食物流网络系统。我国要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各级人民政府的适当投资引导,重点建设从粮食主产区到主销区的跨省区粮食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实现跨省区粮食物流主要通道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形成快捷高效、节省成本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大型物流集团公司,包括港口库、中转库、铁路车厢、船舶、集装箱以及交通、铁路、海运等合作单位。建立东北粮食物流路铁海大通道。目前,我国的中粮、中储粮和中谷是国家级的三大粮食企业,主要任务是服从、服务于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应该把三个国家级粮食龙头企业和各省、市国有粮食购销公司、省级粮食储备仓库,以及国有、民营、外资粮食加工、运输大型企业整合在一起,创建新型全面放开、畅通的、快捷的粮食物流体系。国家对粮食市场调控的支点已经不再是粮食仓库、粮食专用港口和粮食批发市场,而是健全的粮食供应链。当务之急是以高端人才培养和高端物流方案的研发、设计为支撑,尽快培育粮食供应链的核心组织者,培育强有力的第三方、第四方粮食物流企业,提高粮食物流效率、降低粮食物流成本。
2.5加强东北电气化铁路粮食运输大通道
目前,北粮南调已成定局,加快东北铁路的建设已经是当务之急的重任务。东北铁路50年来变化不大,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家应该把拉动内需的部分资金投向东北铁路建设:加快建设前进镇(宝泉岭)到天津站(前进镇到佳木斯还是单线铁路)运粮电气化铁路专线;前进镇(宝泉岭)—佳木斯到大连港通过铁海运粮南调专线;漠河—加格达齐—嫩江通过齐齐哈尔(漠河到齐齐哈尔是单线铁路)、白城到天津运粮电气化铁路专线,虎林通过牡丹江(虎林站到牡丹江站是单线铁路)到天津的运粮铁路电气化专线;哈尔滨至秦皇岛的电气化铁路专线;牡丹江通过通化至大连电气化铁路等专线。
2.6建立以大连为核心的锦州、丹东、大连、营口、葫芦岛、秦皇岛、唐山、天津等沿海城市为节点的粮食物流枢纽、集散地和路铁海大通道
锦州、丹东、大连、营口、葫芦岛、秦皇岛、唐山等背靠东北粮食主产区,面向东南沿海,可以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粮食市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粮食流通枢纽和集散地,也是内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我国“大粮仓”东北三省加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8%~20%。东北粮食大部分通过大连实现北粮南运,内销到南方或出口到韩国、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各地。一是区位优势。依山傍海,腹地辽阔,是环渤海经济增长极、京津唐经济增长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增长极的交会点,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很大。二是交通优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节点城市、空港、海港等一应俱全,已经构筑了陆海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具备成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基本条件。
2.7在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绥化等城市由国有粮食大型企业牵动,建立大的粮食批发和期货市场
对面向全国各地的大市场,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减免各种交易税,扩大交易力度。积极引导和扶持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体的大型粮食物流与加工龙头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尤其在粮食主产区中心城市,如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牡丹江、鹤岗、长春、四平、公主岭、铁岭、沈阳等建立大型粮食企业物流与加工园区。
2.8加速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建立农业(包括林牧渔)综合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加快建设“金农”工程。构筑形成一个集粮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开放型、多层次的粮食物流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国家农业基本数据库群,建立农业监测、预测、国外信息、营销等宏观调控与决策服务应用系统和农业生产、作物产量、防灾、减灾、退耕还林状况、粮食物流监督与预测系统,加快国家农业遥感中心、区域分中心及省级农业遥感站的3S技术(GIS、GPS、RS)的开发应用,提高对粮食生产与粮食流通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机制,调控市场能力。积极建立国家及各地农业电视频道,加强“三农问题”栏目。对农业生产资料供需、粮食供需、种子、化肥、农机介绍、宣传。在全国各种媒体大做广告,尤其是粮食加工与粮食营销广告,各省市地方台免费做农业和农村的电视广告,加强农业和农村类的公益广告的频幅。并且,宣传各种法律法规,保障种子、化肥、农药供应、控制价格上涨、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 侯立军. 国内外粮食物流体系比较研究[EB/OL]. (2005-09-09)[2009-06-25]. http://www.wangchao.net.cn/bbsdetail_721312.html.
[2] 孙洪磊,李钧德,王晓明. 保障粮食安全亟待建立高效粮食物流体系[J]. 瞭望,2006(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