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性质分析

2009-11-02 07:21李立新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7期
关键词:复音词形声字语素

李立新

汉字的性质。也就是汉字属于哪一种文字类型的问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内一些学者就开始关注文字体系的演变和类型问题,一直到50年代,汉字的性质引起了人们进一步的注意。至今这个问题仍是我国文字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了解汉字的性质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因为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复杂性是它最重要的特点。我们在分析时不选择单一的角度来分析,而是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以获得更加深刻和广泛的认识。

第一个方面,我们先来看看汉字究竟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

考察一种文字的性质。首先要看这种文字表达语言中的何种要素,据此把人类的文字分为表词文字、词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等。

在我们谈论汉字性质时,不能把一个汉字跟西方拼音文字中的一个字等同。西方文字(如英文)中的一个字都是一个词的书写形式。比如master是一个字。而现代汉语一个词的书写形式多数不是一个汉字,如“紧张”中的“紧”不是词的书写形式。跟西方文字相当的是“蜘蛛”、“共产主义”这类汉字组。所以我们在考察汉字表达语言中何种要素的时候还应着眼于一个个汉字,而不是字符。

布龙菲尔德认为,汉字是表词文字,即汉字基本上都是用来表达语言中的词的。他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在古代汉语中词是以单音节为主,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因此他这样的观点是适应古代汉语的。然而随着古代汉语的发展,他的定义就已经不再适合了。现代汉语中的词以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词)为主,而现代汉字的一个并不记录一个复音词,而只表示它的一个音节。这样看来,表词文字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所有汉字。

语素是一种语言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结合汉字体系古今发展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汉字跟汉语里的词及其构成成分关系密切,属于语素文字。首先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占多数,复音词是少数,尤其是在先秦两汉。古汉语中的复音词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合成的复音词,这种词是由原来是单音节词的两个成分组合而成,如“恭敬”、“异同”、“好坏”等;这种词有的是由两个同义语素组合而成,有的是叠音词,有的是偏义复词,总之都是复合式或重叠式的;还有一种合成词是附加式的,如“欣然”等:合成词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词缀表示某种附加意义),因而都是语素。第二类是单纯的复音词,包括古代的外来词、方言词和联绵词。一般说来,这类词的单个音节不表示意义不算语素。汉字在记录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时,显然是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一个成词语素;在记录合成词时,也是一个汉字表达一个语素——一个不成词的语素。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绝大多数汉字都是这样的),汉字无疑是语素文字。所以把书写古代汉语的汉字称为语素文字是很恰当的。

再来看看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少数,复音词占多数。复音词也有两类。一类是合成词,如“美丽”、“老爸”、“红通通”等,这些词分属于“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三类:合成词的每个成分都有意义,因而都是语素。另一类是单纯复音词,如“澎湃”、“苏维埃”、“狒狒”等,它们可分为联绵词、音译词、叠音词三类;单纯复音词的单个音节不表示意义。

汉字在记录单音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成词语素;在记录合成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不成词语素。在这两种情况下,汉字都是语素文字。汉字在记录单纯复音词时,虽然一个汉字表示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但是由于上述理由,这种汉字也被理解成语素文字。

总而言之。记录古今汉语的汉字都可以称之为语素文字。

第二个方面,我们从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来看。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这是传统的看法。主张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人认为,文字符号有形、音、义三个方面,文字是通过形体来表达语言中音或义的。这就形成了世界文字的两大类型: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表音文字通过语音间接表示意义。而表意文字通过表示意义(词又或语素义)而与语音发生间接关系。汉字不是像音节文字或音素文字那样直接表示语音的表音文字,汉字中许多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都是直接表示意义的,而形声字的形符也是直接表示意义,所以说汉字是表意文字。

反对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说的人认为,汉字具有相当多的表音成分,不能把汉字说成表意文字。并且还有学者作了相关数据的统计,以此说明表音字在形声字中所占的比例。

我们认为,一部分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客观事实,但汉字中一部分字表音也是客观事实,形声字的声符和使用中的假借都是表音的,虽然是不彻底的表音。这两方面在汉语中共存,而不是一个一定要取代另一个,我们在讨论性质的过程中没有必要为了只看到某一方面而完全忽略了确实存在的另一方面。因此单纯说汉字是表音文字或是表意文字都是不恰当的。

从现代汉字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一些了。如上所说,汉字的表音性在现代是很成问题的,同样汉字的表意性在现代同样也是有问题的。在图画性很强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可以说汉字具有直接表意的功能。但到了篆书图画性已经大打折扣。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符号化了。隶变更是给汉字的表意性以沉重的打击。现代汉字中象形字不象形是普遍的特点。大部分会意字、指事字也是如此,因此现代汉字很难说是表意的,汉字的形体已不能表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了。

我们认为给一种文字定性要看其主要特征。在表意文字处于表音文字比较少的阶段,文字是以表意为主要特征的,那么称其为表意文字理所当然。当表音成分(假借和形声字)增多到一定量后,可称为音意文字。如果因为形体演变或语言演变使得字形的大部分不能见形知义地表意或见形知音地表音后。这时候的文字就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了。因为这时的义符不能“表义”,音符也不能“表音”了,整个形体只起一个记录语素或词语意义的记号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来看,汉字的性质应当分别从以下三个阶段来定。

第一阶段。甲骨文金文阶段。这个时候汉字的画图性强、表意性强,形声字少。特点是以表义为主,所以这时的汉字属于表音文字。这时也有少量的表音成分,如少量的形声字和假借字。但即使是假借字,仍然会用到其本义。例如“其他”用“其”,但“箕”也应是用“其”的,只不过甲骨文中一般不会出现这个意义罢了。

第二阶段,小篆阶段。这时期汉字的表意性已经大大减弱,而含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大大增加,已经占到汉字总数的90%。特点是以已经削弱了表意性的表音字为基础,以部分表音的形声字为主体。所以这时的汉字属于表音文字。

第三阶段,隶书、楷书阶段。这时候汉字的表意性丧失殆尽,而含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随着汉语语音的演变而逐渐降低了其“表音率”,其先天不足的表音不准的弱点越来越明显,到了近代,终于变成了象形字不象形、形声字不形声的局面。大部分汉字的形体既不能表意也不能表音,只是作为记录语素义或词义的书写符号,接近于比较纯粹的表意文字。当然,由音意文字向纯粹的表意文字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形声字的“表音率”是一个逐渐降低的过程。时代越往后,表音的成分会越低,其表意的特征就会越来越明显,但不会完全消失。另外,我们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判断汉字的性质,都是以当时绝大部分汉字的情况而言,并不能排除少数不同情况的产生。直到现在,仍有一部分声符是能起到表音作用的。(本文为2009年度西京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汉语同素逆序词分析”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译:《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3、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徐志奇:《汉语文字学概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复音词形声字语素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复音词单音化:当代汉语词汇发展中的逆向演进初探
《诗 经》单纯复音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