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铁山
新闻漫画是指借助新闻传播载体,运用夸张和幽默的造型语言,报道或评议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时事和社会问题的绘画。新闻漫画属于新闻传播的范畴,它通常具有报道新闻内容和表达明确评议倾向的双重功能,属于一种绘画性的“夹叙夹议”,重在“议”。新闻漫画是新闻评论的“近亲”。在新闻传播中,大到政治题材的讽刺漫画,小到生活题材的幽默漫画,新闻漫画大都具有令人发笑、发人深思和启人心智的功能。
作为视觉艺术,新闻漫画与其他绘画有着同样的共性,然而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其他绘画,它与其他绘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新闻事实进行的报道或评论,同时还具有幽默的特性。所以讽刺和幽默构成了漫画最基本的属性,新闻漫画艺术就是讽刺和幽默的艺术。也是逆向思维艺术。为使新闻漫画与目标受众紧密联系,媒体必须理解受众,并站在受众立场上评估新闻漫画。为最大限度地让受众接受新闻漫画作品,媒体应努力工作。媒体要深入观察研究新闻事实、吸收理解信息,关注时代潮流,观察不同人对不同事物的反应,提炼、深化新闻主题,用夸张、变形和拟人化等多元手法创作典型形象,充分利用画面元素之间的对比,巧妙构思,细心经营画面,才能收到信息准确生动传递的效果。而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是新闻漫画画面效果的要求,更是激发创意思维,体现创意构思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利用画面元素之间的对比手法主要包括位置对比、等值的明暗对比、为强化矛盾冲突而进行的繁简对比、图形对比和突出逆向思维的主体转移对比等。
位置对比。位置是创作者安排形象对话空间距离的着眼点。不同的位置经常会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位置偏上会产生漂浮感,有凌空直上的力量;位置偏下则相对较近,有平静、温和的感觉。相距较远的两个位置会产生疏离或排斥感:若即若离的位置则较容易形成对话,造成亲近感,同时也会让观众产生好奇、关注、参与的现场感,观众的眼睛会不断地察看这些物体,看它们到底是否互相接触。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日报》2007年10月24日发表庞丽的作品《让我为你拍照吧》,这幅漫画巧妙地运用了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和月亮女神之间的位置对比,“嫦娥一号”位置高,月亮女神位置低,清晰、活泼地表现了月亮女神欢迎“嫦娥一号”的到来,二者亲切交谈的情形。这幅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后来被各大网站转载。
明暗对比。等值的明暗对比常常产生“振动”,有色与无色则更强化了视点的集中。如《工人日报》2007年7月28日发表张爱学的作品《包扎》。这幅漫画针对出了事故后。不是在第一时间公布真相,而是尽量封锁消息,极力隐瞒实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给时下一些地方一些人的惯常做法敲响了警钟。《包扎》中人物衣服的黑与面部的自对比,加上与亮黄色背景的强明暗对比造成了视觉的冲击,同时在无色的面部与额头“事故”的红色上又形成了强烈对比,更造成了视点的集中。强化了反讽的主题——“事故”在“头”,却“包扎”其“口”的悖论。更加警示出小事不报、大事瞒报则会酿成更大的悲剧。
繁简对比。新闻漫画是对新闻事实的高度概括,画家要寻找最重要、最典型、最本质的信息,并用艺术手法进行表达。新闻漫画要删繁就简,突出主要矛盾,努力给受众留下广阔的联想和思考空间,受众应该深度参与其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为强化矛盾冲突而进行的繁简对比能非常直观地强化主题,起到反讽效果。如《广州日报》2007年12月20日发表张滨的作品《誓师大会》。这幅漫画抓住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新闻性很强的重要题材,巧妙地运用夸张手法。虚拟了一个浪费资源的“耗能大会”,将铺张浪费的机关用车数量之“繁”与大而空的厉行节约标语口号至“简”形成强烈对比,把行动与口号背道而驰的矛盾冲突推向高潮,让夸张的标题与夸张的画面遥相呼应。以幽默含蓄的方式提醒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键在于行动。对某些地方热衷于形式主义的做法讽刺得入木三分。
图形对比。图形对比是通过相似形中某些元素的突变而达到改变视觉节奏,形成视觉停留的目的,是漫画创作中一种极为有效的对比手法。如《中国日报》在2007年12月11日发表罗杰的作品《没车可搭》。在这幅漫画中,陈水扁所站立的歪斜的木桥与立交桥面为一对相似形,但木桥本身的完整与折断的两端,木桥的倾斜悬空与立交桥的贯通画面,以及木桥的狭窄与立交桥的宽阔均形成对比。观众的视线被那个与外角相近的部分带出了作品。另外,不确定的事物往往会造成紧张感。陈水扁所站立的歪斜的木桥就是典型的靠近空间外角的不确定事物——它随时会坍塌坠落。倾斜的木桥一端为规则形,另一端为折断后的不规则形,而这一端伸向外角,虽然画面没有出现木桥坠落,但木桥的断头和指向的空间暗示出严重的危险性,进而暗示了“入联公投”是一条不归路的主题。
主体转移对比。创作者运用逆向思维,把画面主体转移出受众的意料之外,叉在情理之中,通过画面确定范围的中心区域引导观众视线,造成与观众思维定式的对比。如《中国日报》2007年11月8日发表罗杰的作品《职位快跑》就运用了主体转移对比的手法。按照常规思考,公务员考试应该是众多考生参加考试。竞争极为有限的职位,考生人群为主体形象,画面可以夸张考生之间的奋勇拼搏,以突出竞争的激烈,毫无疑问,冠军一定是某位考生。《职位快跑》的创作者显然转换了思维角度。他把本应该静止在终点位置的“1个公务员职位”作为主体,通过拟人、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大汗淋漓的“职位”在拼命地快跑,身后是急速追赶的“3592名毕业生”考生追兵,“职位”确定了画面范围的中心区域,引导观众视线,成了视觉焦点、成了领跑,诙谐幽默却又发人深省。
总而言之,把握好新闻漫画的艺术手法,有利于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新闻漫画作品。创作者要让自己的头脑在工作中不断筛选各种想法,反复琢磨网络新闻漫画创作里的每一种元素——位置、图形、明暗、色彩、繁简、主体重点的对比,不停地筛选、不停地琢磨,直到灵感显现,直到思绪凝聚,直到所传递的信息被完美地展现。
参考文献:
1、王文利:《新闻漫画的传播优势:形象化的评论》,《新闻战线》,2003(2)。
2、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