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方强
开学初得到消息,我将代表上城区参加全市小学品德教学展示活动,将执教的课文《劳动成果要珍惜》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三单元的第3课。为上好这节课,区教研员陆宏英老师、兼职教研员高军玉校长和陈明瑶老师组成了一个研究团队,全程陪同我备课、磨课,让我收获良多。
课之初体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到任务后,我开始了备课前的准备。根据日常观察,我发现学生在校内有不少浪费行为,于是拍摄了不少照片。我还在凌晨四点钟起床,冒雨去新苗食品厂实地拍摄了营养午餐制作的全过程。想来准备已经很充分了,于是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开始了第一次试教。
课后的讨论_中,伙伴们提出三个问题:
1录像时间过长
[课堂实录]师:让我们来看一看,在家里我们是怎么做的?发现错误请立即指出来。(播放录像,用时10分4秒)
生:错了……(兴奋地指出把妈妈辛辛苦苦打扫好的客厅弄得乱糟糟的行为)
[同伴点评]这段录像虽然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回答,对情感触动不大,对认知能力的提高作用不明显。烧制营养午餐的录像是学生没有想到的,对学生有触动,但花费时间太多。
2项目分类过多过乱
[课堂实录]
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从老师、工友、家长、学具、社会、食物中选择一项进行讨论:其中有哪些不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
生1:我们讲食物……(师播放烧制营养午餐的录像,用时12分钟)
生2:我们汇报的是老师……
生3:我们讲讲社会上的情况……(下课铃声响起)
[同伴点评]讨论项目的分类标准较为混乱,分类项目太多太细。建议统一分类标准,减少项目,让学生的讨论更集中、深入。
3缺少思辨
[课堂实录]师:这位同学看到是不对自己胃口的豆子,随便吃了几口就把饭菜扔了。你认为营养午餐是该吃还是不该吃?
生1: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就别吃了。
生2:如果肚子饿了就吃一点,不饿就算了。
生3:我认为要吃,因为这是工人辛辛苦苦劳动的成果。
师:你的觉悟真高。
生4:要吃……
生5:要吃……
[同伴点评]品德教学要产生实效,就一定要让学生说出真话。教师一句“觉悟高”的评价,直接导致后面几个学生众口一词地学样说“要吃”。另外,讨论也缺乏认知的推进,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培养辩证的思维,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抓住生病、胃口小等特殊情况,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坦诚的对话中交流思想,达成共识。
[初次执教感受与改进思路]
与伙伴的讨论使我有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我明确了修改方向:首先,减少使用录像的次数,缩短录像的时间,以方便学生深入讨论。其次,以生活地点为标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有效推进教学。第三,开展课前调查,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确保思辨活动能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论”起来,“辩”起来。
课之再体验——渐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它”山中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又进行了两次试教。高校长提醒我,要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就得先知道学生对劳动成果要珍惜是怎么看的,他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陆宏英老师提醒我,要上出六年级课的味道来。陈明瑶老师提醒我,有很多小孩在新华书店乱放书籍,这可以作为典型材料。市教研室王莉敏老师和浙江教育出版社的舒晴老师也在百忙中抽空听了我的课,提出了以情感调动促成课堂精彩的宝贵意见。我又一次鼓起了上好课的信心。
首先,我对上课班级的学生和家长就“不珍惜劳动成果行为”这一话题做了问卷调查,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六年级的学生都知道劳动成果要珍惜,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意无意地出现错误行为,其中最为普遍的是浪费营养午餐、把家长辛苦整理好的房间搞乱、乱丢纸片等行为。这为我确定课堂上的体验活动内容提供了最直接、最准确的依据。
然后,让孩子采访劳动者,感受劳动的辛苦。我为学生选择了任课教师、妈妈和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一位采访了新华书店工作人员的学生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原以为他们的工作轻松,经过调查才知道她们的辛苦。我想在双休日组织班里的同学去做志愿者,帮助他们劝阻顾客乱放书籍的行为……”
正因为课前有了真切、深刻的体验,课堂教学中,这些调查的亲历者才会饱含感情,将调查心得娓娓道来并深深感染了其他同学。在他们的带动下,课堂活了。
[再次实践与改进]
1回归生活的辩论让课堂活了起来
[课堂实录]
师:你们认为营养午餐是该吃还是不该吃?
生1:不要太勉强自己,身体吃坏了会得不偿失的。
生2:我觉得是心理作用,心里排斥,本来不会吐的也吐了。
生3:可以体谅她,我有时候因为逼自己吃而反胃,很难受。
生4:应该吃,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再说吃豆子对身体也有好处。
生5:该吃,心理作用是可以克服的。我以前就不爱吃豆子,吃过几次就爱吃了。再说还有其它菜呢,怎么可以倒摔?
生6:我认为身体没有问题就该好好吃,如果生病可以原谅,
师:这是同学们的共识吗?(生点头)那留下来的饭该怎么处理呢?
生7:给胃口大的同学。
生8:带回家去,晚上也许就有胃口了。还可以带给家里的宠物吃。
生9:可以送给搞卫生的伯伯吃。
[同伴点评]
这一环节的试教较为成功,学生通过辨析,最终达成了共识。教师还注重了对学生生活的指导,通过对留下来的饭如何妥善处理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2自我剖析要以情感积淀为铺垫
[课堂实录]
师:看了同年级同学的调查表,说说这些错误你身上也有吗?
生:我好像在教室里丢过垃圾……
其他学生:他还踩脏过我们拖好的地面,他到校门口小店里买的零食没吃完就扔了。
师:你们做过哪些错事?
学生:(沉默)
[同伴点评]
在课开始10分钟的时候,让学生说自己的错误会让他们很难为情。如果随着课堂的推进,在情感逐渐被激发起来,道德认识逐渐深入后再开展剖析,情况就会不同了。
3教学设计要有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
[同伴点评]学生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却没有真正地投入,课堂缺少了情的煽动。怎样才能上出情味?首先教师要感动自己,通过情绪的感染。传递给学生。其次要对学生真诚地微笑,用发自内心的赞美与学生交流。
[再次执教感受与改进思路]
听取了伙伴们的建议,我再次梳理了教学思路:首先,由于学生对教学目标还不够明确,因此增加了引入新课的环节。其次,用好阅读调查表。第三,将营养午餐制作的录像放到课的开头,以迅速调动学生情感。
课之三体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情”水来
3月20日,在天长小学大礼堂里,我正式执教了这一课。
1串联学习课时,切实提升实效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猜猜这是谁的手?(出示沾满黑色煤粉的手)
生:煤矿工人的手。
师:的确是煤矿工人的。这些手每天要开采出几十吨的煤炭。这些煤炭被称为黑色的黄金,是工业发展的血液。再来看这是谁的手。(出示姚明的视频资料)
师:谁知道姚明创造的劳动成果?
生:姚明帮助中国男篮在奥运会上打进了八强。他还是NBA火箭队的主力中锋。
教:这是谁的手?
(出示霍金图片)
师:对,是霍金。你知道霍金有哪些成就?
(略)
师:又一双手,他的主人就坐在我们当中。(出示丁铭图像)
生:丁铭。
师:谁知道丁铭创造过哪些劳动成果?
生1:她曾做过一个很漂亮的沙包。
生2:她曾把黑板擦得很干净。
生3:曾经写过很多好作文。
师:丁铭,你真能干。同学们,像这样的劳动者还有许许多多,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无数的劳动成果,对于这些成果,我们要懂得珍惜。看来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都懂得了这个道理。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同伴点评]在说出课件中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随后,又出现了班上同学的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自己也在创造着独特的劳动成果。由于选取了典型的人物,抓住了“手”这一劳动的最主要工具,课堂趣味浓,可谓时间短而意义深。
2让情感激活课堂
为了贴近学生生活,唤起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我对营养午餐制作录像的使用作了调整。
【课堂实录】
教师出示一份营养午餐,问学生:平时能吃完吗?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有时能,有的说天天都不能。教师随后播放了一段自己实地拍摄的录像一
镜头1:在朦胧的夜色中出现了一辆货车,司机说他凌晨2点多就起床上班了,要去远郊的蔬菜基地拉回各式新鲜蔬菜。有学生小声地嘀咕起来:“我从没有这么早起过床!”“那时候我睡得不知有多香呢!”
镜头2:进了加工车间,时间显示当时是凌晨5时10分,耳边响起了一阵轰鸣声。镜头拉近,近百位工人在切菜。一位工人在挖西红柿的花托(旁白:她一天要处理几千个西红柿,也就是说,这样单调的动作要重复几千次)。学生的表情变得凝重了。
镜头3:烧制车间里,一位女工正在用长勺翻炸油锅中的鱼排。教师配音:“这鱼排需要不停地翻炸,一不小心,油就会溅到脸上,那就是一个疤。”有学生不由自主地摸起自己的脸。鱼排炸好了,女工吃力地捞出鱼排倒入盆中。我又配上了解说:“同学们,知道这一勺有多重吗?”当得知这一勺重达10斤,工人师傅每天要这样不停劳动4个小时时,学生不禁发出了阵阵惊叹。
镜头4:采到了学校,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学生的眼帘,那是送饭工。教师告诉学生,当天的气温是3摄氏度,许多同学都穿着羽绒服,这位送饭的师傅却满头大汗,热得只穿了一件毛线背心。当看到镜头里师傅肩挑着四箱饭菜在他们熟悉的楼梯上一步一步吃力地行进时,许多学生议论起来:“我好像看见过,但以前没有注意。”“挑饭箱真辛苦呀,我以后再也不在他挑饭的路上打闹了,要主动给他让路。”
看完录像,教师询问学生的感受,大家都纷纷表示要好好吃饭。对生病等特殊情况的应对,讨论也达成了共识:真的吃不完可以谅解,为了不浪费,可以分给不够吃的同学或者带回家。
【同伴点评】教师在学生谈论营养午餐能否吃完时,先保持“中立”立场,不作评判,让学生自由地讲述了真实的生活中自己是怎样做的。课件中真实的画面,让学生情感起伏,不由自主地反思起自己平时的行为来,最后的讨论自然、坦诚,对特殊情况如何处理也达成了共识。
[执教感言与反思]课后,伙伴们给予了我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这节课目标紧贴学生实际,体验活动安排精当,教学环节紧凑,课件的使用锦上添花。最为关键的是,在体验活动中学生能时时联系起自己的生活,情感在课堂上激荡,发自内心地认同了劳动成果要珍惜的理念。
此时,一次次试教后伙伴们亲切的鼓励,不厌其烦、细致入微的提示,专家们的谆谆教诲全都浮现在了我眼前。我在心里真诚地向他们道谢:是你们促成了我的进步,感谢你们,我的伙伴!
(作者单位:杭州市时代小学)
责任编辑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