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回暖悬疑

2009-11-02 07:21
中国经贸聚焦 2009年9期
关键词:外需外贸进口

秦 磊

中国外贸已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但影响外贸的不利因素不容忽视,贸易顺差负增长的趋势年内也无法改变。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速迅速滑落,乃至出现“高台跳水”陡降为负增长。而这一情形目前正在逐渐得到改观。

在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发布了今年前7个月外贸进出口情况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从7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以及规模以上港口外贸吞吐量等方面看,中国外贸已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这也是商务部首次公开肯定外贸的回升态势。

官方:外贸出现企稳回升迹象

海关总署8月11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002.1亿美元,同比下降19.4%。其中,出口1054.2亿美元,同比下降23%;进口947.9亿美元,同比下降14.9%。

从同比降幅来看,与6月份相比,7月份进出口总值降幅加深1.8个百分点,出口值、进口值均加深1.7个百分点。但从环比来看,7月份进出口总值增长9.6%,是自去年10月份开始经过5个月下滑后,从今年3月份开始连续第五个月反弹,逐月回升态势基本确立。其中,出口值环比增长10.4%,也是今年以来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进口值环比增长8.7%。

今年1-7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1467亿美元,同比下降22.7%。其中,出口6271亿美元,下降22%;进口5196亿美元,下降23.6%;贸易顺差1074.8亿美元,同比下降13.1%。

数据还显示,7月份中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1%,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是该指标自5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超过50%。出口集裝箱运价综合指数8月14日为858.63,较一月前7月17日的787.14,涨幅9.08%。从规模以上港口外贸吞吐量看,今年1至6月外贸货物吞吐量开始超过去年同期水平0.2个百分点,而1至7月外贸吞吐量进一步加快,超过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

8月17日姚坚对此表示,中国外贸已出现企稳迹象,下半年出口降幅有望继续收窄,甚至可能出现月度回升。此前的8月11日,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曾称,今年外贸总额还是有希望保持在2万亿美元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一份报告亦指,预计下半年中国外贸出口降幅将减缓,全年预计下降17.5%左右;进口降幅较上半年明显缩小,全年下降16%;全年贸易顺差规模在2200亿美元左右。

影响外贸的几大因素

不过,专家表示,外需下行压力犹存、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仍是困扰中国外贸的两大难题。

在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柴海涛看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世界经济复苏道路存在不确定性,外需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是目前各国经济复苏主要是靠政策刺激,企业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发达国家失业率普遍创新高,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蔓延;三是各国产能普遍过剩,目前美国、德国、日本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8.3%、72%和65%,较78%的平均正常值相差较远。他认为,全球贸易仍将经历一个在低谷的调整期,稳定外需任务依然艰巨。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作为中国最大的外需市场,美国过去3个月GDP正拉动因素主要是出口和政府支持。在全球外需萎缩的背景下,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都希望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国的外需环境可想而知。

但也有观点称,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众多企业普遍经历了快速、大幅削减库存过程。目前美国制造业库存额已经接近2006年底水平。随着全球去库存化的结束,国际需求在各国温和回补库存的带动下将呈现阶段性回升趋势,中国出口面临的外部需求环境亦将有所好转。

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所遭受的贸易保护主义诉讼比例就显著高于它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比例。危机之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与“中国制造”有关的贸易摩擦增多几乎成了一种必然。

据统计,2008年全球一共发起了208起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的就占到总数的35%。2009年上半年又有15个国家对中国发起60起“两反两保”的调查,案件数上升11%。近来,一件案值17亿美元的中美轮胎特保案就在中国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进行特殊保障措施调查,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55%、

45%、35%的特别关税。

除了滥用传统贸易救济措施外,贸易保护也常常花样翻新。以美国倡导的“碳关税”为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每吨二氧化碳当量38.22美元计算,中国输美的钢材、电解铝、水泥相当于将分别被征收7.5%、22.1%和61.6%的额外关税。按照欧盟计划从2011年开征的“碳关税”标准,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平均将增加10%左右。

相比国际因素,国内方面支持外贸回暖的有利因素较强。

在政府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推动下,中国二季度GDP增速达到7.9%,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投资快速增长,消费保持平稳,工业增速逐步回升。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向好,国内市场需求将逐步恢复,对于能源资源产品、战略储备产品、装备制造产品的国际需求将相应提高,这对于进口增速止跌回稳具有积极作用。

二是外贸支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刺激出口,在11个月内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目前,机电产品大概70%已全额退税,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已达15%。商务部还会同中央级金融机构,出台了贸易融资新政策,并积极寻求创造新的外需市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部需求萎缩影响,提振出口。

然而,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却是不利因素。尽管自2009年2月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连续4个月贬值,但在世界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新兴经济体形势恶化的背景下,中国目前经济增长情况好于其他国家,基本面决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上行压力。同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将在本轮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中国市场成为海外资本投资首选市场之一,虽然7月份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下降35.71%,但短期资本净流入的态势可能不会改变。这对人民币升值造成一定压力。如果未来汇率上升,可能阻碍出口回暖。

贸易顺差负增长趋势仍难改变

《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助理教授何茵表示,在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品方面,中国仍具备优势,现有稳定出口政策,有助于中国保住市场份额,但这些都无法改变今年中国贸易顺差负增长的趋势。

他们认为,尽管中国劳动力相对密集产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但由于其占出口比重较小,难以独自担当推动中国出口增长重任,未来出口复苏仍有待资本与技术相对密集产品出口回升。

根据测算,中国出口产品,大约不到25%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包括皮革、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品、家具、旅行用品及箱包、服装和鞋类制品,其他75%的产品属于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包括金属制品、非金属矿制品、钢铁、机电设备、通讯设备和运输设备等。

另外,他们还发现,一个国家从中国进口产品的比重有个上限,约为20%。在达到这一上限之前,中国对这些国家出口增幅明显超过该国进口增幅,一旦接近上限,中国对这些国家出口的增速取决于其进口的增速,即中国进口占比趋于稳定。

目前,中国对日本、美国和欧洲出口占其进口比重均已达到或者接近20%,只有新兴市场国家例外。沈明高和何茵这两位经济学者认为,未来中国出口增长在发达国家以稳定出口市场份额为主,在新兴市场经济,仍存在着扩大市场份额的空间。不过,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中国却不具备在发达国家的相对比较优势。

受金融危机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口从2008年11月开始均大幅萎缩,截至2009年5月,美国进口同比下降36%,日本下降38%,欧盟下降28%。但这期间,中国出口商品在这些经济体的比重却持续上升。

分析称,由于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多为价格相对低廉的中低端产品和生活必需品,危机爆发和持续削弱了这些国家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最先被削减的,通常是价格较为昂贵的高端产品和奢侈品。因此,虽然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受消费疲软的影响出现了滑坡,但从中国进口的比重反而上升。

新兴市场国家的进口也受到危机影响大幅下滑,但中国出口商品占其进口比重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这是由于新兴市场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与其国内商品和众多进口品类似,沒有明显的特殊性。因此,遭遇危机时,无法拥有类似在发达国家市场的价格优势,显得更为脆弱。

此外,相对于价格,中国商品出口数量波动仍是决定出口额变化的关键因素。中国出口增长仍然是以量取胜。

危机爆发以后,中国出口企业结构中存在“国进民退”倾向,即国有企业出口份额下降趋势骤然减缓,进口份额甚至有所上升。两位经济学者认为,出口企业“国进民退”会对近期中国外贸顺差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自2003年以来,中国国企基本维持了外贸逆差,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推出刺激经济计划之后,国企进口增长或进一步导致国有部门外贸逆差的上升。

“如果现阶段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能有效渗透和传导到民营部门,普遍惠及中小企业,那么,未来外贸顺差将面临较为严峻的负增长形势”,他们称。

投行观点

■野村证券:进口跌幅缩小预示出口前景改善

中国出口中约45%为加工贸易,进口增长可以被视为是中国出口增长的先行指标。过去两个月显著缩小的进口跌幅预示着中国出口前景的改善。7月份出口跌幅的扩大有部分是去年基数较高造成的。实际上,从月环比来看,出口已经连续两个月走高。

由于有初步迹象显示全球经济将于下半年好转,中国对主要市场的出口似乎已经见底,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因此预期中国的出口下滑率将在今年下半年显著收窄,年底甚至可能会重现正增长。

■中金公司:年底前有望出现正增长

7月份出口同比降幅扩大,但环比改善趋势不变。环比回升体现出口正在缓慢复苏:外围经济的进一步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7个月反弹,人民币贬值的推动和中国出口领先指标之一的加工贸易进口降幅收窄,都预示下半年中国出口将继续改善,年底前有望出现正增长。

■摩根士丹利:中国外贸行业最坏情况已过

出口的按年比较数据,受到热钱流入减少的干扰,因此按月比较的统计数据更为准确。7月份出口环比正增长,反映外部需求已经见底,并正在稳定复苏之中。中国经济由政策推动,其表现正与世界其他地方脱钩,短期内正在削弱中国的贸易顺差。虽然原油价格下降,令进口金额下跌,但7月份原油进口急升42.3%。倘以按年比较计算,未来数月出口仍将下跌,但贸易行业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今年第四季度的改善情况将令人印象深刻。预期全年出口及进口跌幅将分别收窄至16%及13%。

猜你喜欢
外需外贸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两栖“大拿”跑外贸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沈丹阳:外贸增速争取与GDP增速同步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
中国外贸乍暖还寒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