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荷
8月5日,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首次官方表态,海外企业将会在2010年获准在上交所上市,“标志着中国在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又迈出一大步”。
5月12日,在伦敦举行的第二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上,中国同意允许符合资格的海外企业,包括英国公司,依据相关规则通过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在中国股市挂牌,即创设中国A股国际板。8月5日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的官方表态,将海外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上市的时间锁定在了“2010年”。
有专家称,其实早在几年前中国A股国际板就已克服了所有技术上的问题,当前在加速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背景下,开闸通行是水到渠成,并成为加强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地位的一个切入点。
十年磨一剑
中国资本市场为迎接外国企业上市做准备起码10年了。尤其是自2006年、2007年中国A股市场成为世界上规模较大的股权融资市场后,使得外资企业尤其是中国业务比例日益提升的外企,在中国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成为大势所趋。
2007年6月,面对当时火爆的国内股市行情,中国证券管理层就积极酝酿“国际板”,引外企A股上市。当时纷传汇丰控股、恒生银行、东亚银行、俄罗斯天然气和恒基兆业地产等外企即将登陆A股国际板。
2008年9月3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对外颁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稿)》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稿)》,并于10月1日起正式生效。据悉,此次修订对《股票上市规则》进行了完善,特别是给境外公司到境内交易所上市預留了空间。
伴随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和会计制度的国际接轨(90%以上和国际差不多),尽管创设中国A股国际板的主要路障已经纷纷被消除,但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令沪深股市急速跌入低迷行情,A股国际板的开闸呼声也由此冷却了下来。
直到今年5月11日,上海对外发布了《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两个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再次表示将积极支持上交所国际板建设,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上交所上市,推进红筹企业在上海证券市场发行A股。而就在次日的5月12日,中英两国便在第二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的联合声明中明确了这一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股票主板市场、外汇交易中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运行所在地,具有发展国际化资本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交易所之一,上交所在全面推进国际化的条件上已逐步成熟。“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时,可以为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所运用与把握的机遇,即把上海这个中国资本市场的中心,建设成国际金融资本的集散地,既可满足外资机构的融资需求,又可满足它们的投资需求。”
开闸关键点
当前,在踊跃登陆A股的境外机构中,以汇丰和东亚两家外资银行意愿最为强烈。作为在中国投资最多、也是第一家获准投资中国银行业的外资银行,据称,汇丰已敲定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为其A股上市提供服务,而融资规模约在29亿至73亿美元之间。东亚银行常务副行长林志民也表示:“有意成为首家在内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外资银行。”
8月5日,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首次就上海市场国际板正式推出的时间做官方表态,海外企业将会在2010年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而关于外资机构的上市模式——是以母公司整体上市,还是以外资机构在境内的注册子公司上市问题,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表示:“一旦中国证监会允许汇丰在A股上市,汇丰以其在内地注册公司上市的可能性更大,也更具可行性。”
关键是涉及到国际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如何使用、如何结算的问题。“如果汇丰、东亚等以境内子公司的模式上市,其在A股市场上募集的资金进行跨境运用很难。首先,人民币必须换成外汇,这就牵涉到中国的外汇情况。而外资机构母公司整体上市的话,从理论上来讲,政府并不能限制其所获取资金只在发行地运用。”
据透露,证监会已经会同其他部门为上交所的国际板制定专属的上市规则或指导意见。预计推出初期,国际板在A股募集的人民币将用于该企业在中国境内的投资。这样就不会涉及货币兑换的问题,且境外公司在境内的业务拓展也能得以规避外汇风险。
目前,汇丰一直在和中国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一旦放行,汇丰最快将在一星期内就能提交A股IPO申请文件。与此同时,包括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在内却普遍认为,应该先从推进红筹企业在A股上市做起,再引入外企机构。
有选择地开门揖客
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交易所基本都是对国际开放的,并没有在法律法规上明确区分境内、境外企业。中国尽管已经改革开放了30年有余,但到目前为止,证券市场还是封闭的。除了QFII这种安排,外国投资者还不能真正进来。
在中国政府提出创建国际板之后,境外机构谋求在A股上市事宜更是被频繁提及。随着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确立,作为标志之一的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将无法回避。那么,到底怎样的企业能成为中国A股国际板开闸的首批通行者?瑞银证券报告中,列出了三类 “外企候选名单”:
第一类是在内地有不少业务的外国公司,这些公司不单将内地作为其最大的一个生产基地,甚至以中国为主要市场,对人民币有很大需求,包括从事零售业的宝洁、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家乐福、沃尔玛,以及从事制造业的西门子、大众汽车、通用电器、IBM等。
第二类是香港蓝筹股,包括汇丰控股、东亚银行、长江实业、富士康、九龙仓等。这类公司已在内地有很多投资,对人民币同样有着很大需求。
第三类则是香港红筹股,瑞银预期,作为行业龙头的红筹公司,将是首批可于A股上市的“外资”,包括中移动、中海油、联想集团、华润创业等。普遍认为,此类红筹回归将被优先考虑放行。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在中国上市至少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第一,可以提高它们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第二,可以直接获得人民币资金,为它们在中国扩展业务提供很大的方便,而且没有外汇风险。
此外,还有类似纽约证券交易所(下称“纽交所”)这样的机构,一旦能在中国上市,并把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掉,那在纽交所上市的其他大公司,如《财富》500强这样高素质公司的80%,就可以遵循同样的道路,成为在A股国际板上市的重要对象。这不仅拓宽中国A股投资者的选择,而且也将提振A股形象和公司治理水平。
港股直通车势在必行
A股国际板的推出,将加速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仅有利于沪深股市做大做强,而且也可以令国内的投资者分享到世界优秀企业发展的成果。在当前金融海啸下,“如果能够以‘海啸价入股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回报率肯定比买美债要高”;同时,也将有利于中国A股市场尽早向国际规则靠拢。
当然,A股国际板的开设更多的影响尚有待观察,比如,上市外资企业的估值问题,能否可以同境外股票相互转换的问题等。如果可以转换那股价会有一定的联动性;如果不能转换,它的股价是割裂的,就会产生一个价差。目前中国A股市场还相对封闭,以至于股票发行价格居高不下,甚至超过同一公司的H股市场价格。
以四川成渝A股发行为例,其发行价为每股3.60元,而在当天,该公司H股的收盘价也只有每股3.22港元,折合人民币为2.84元。这将导致投资者宁可市价买进四川成渝的H股也不会高价申购A股。
有分析称,外资机构一旦在中国上市,“交易准则都会和A股主板公司相一致”,并受益于中国股市较高的估值。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港股的相关法律、交易规则和投资理念在许多方面都与国际接轨,因此,曾经被搁置的“港股直通车”将有望实现突破——不仅有利于红筹股及外企A股发行价格的合理定价,还可以让投资者拥有一个新的投资市场。
同时,也将有效避免外资机构到A股市场赤裸裸地“圈钱”,引发国民资产的重大流失。因为,一个企业再优秀,其投资价值也是有限的,如果股票的价格超过了股票的投资价值,那么,红筹股也好,外企也罢,不仅不能给A股市场的投资者带来回报,反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开通“港股直通车”,将有利于平衡价差。
启动中国A股国际板并以此为依托,最终实现人民币在经常和资本项目下的全面可自由兑换,意义重大。不仅将有力推动上海建设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综合转型期内,还将为国内提供稳定的国际收支和国家货币信用环境,进而稳定金融体系和货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