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瑾屏
这本叫《做最牛的主持人》的书,还有个副标题——“英国电视名主持和他们的节目”。书中的英国各电视台的主持人看起来确实很牛:在节目中喝酒抽烟谩骂撒泼,攻击政要奚落明星都是家常便饭。他们又是不同风格的个体:特立独行的帕克斯曼和开启“攻击性风格”的弗洛斯特,老而弥坚的布鲁斯·弗赛斯与BBC“金童”杰里米·瓦因……当一贯在电视镜头前口无遮拦的克拉克逊在荒野飙车时,格雷厄姆·诺顿正在参加伦敦的同性恋者派对。
这些看起来肆无忌惮的个人风格与传播本体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它是一个社会多姿多彩的生动标志吗?
要回答上面这些问题,让我们再看看那些嬉笑怒骂底下的庄重:为了寻求社会公正和民众的知晓权,帕克斯曼和弗洛斯特可以尖锐顽强到让国家元首坦白许多“谜底”;年逾80的布鲁斯·弗赛斯在节目中总能将许多电视机前的普罗大众引至艺术殿堂,而那些有关历史、建筑、园艺、儿童教育类的节目主持人,他们存在于荧屏上的原因,则是事无巨细地服务于公众的种种需求。
书中透露的英国电视人对细节的重视颇让人玩味。譬如BBC的《超级动力》,由于是在远郊录制的,网上报名参加的观众嘉宾会被提前告知节目录制的结束时间,以便他们安排好回城的交通,此外,录制现场设不设座椅等看似细小的事情都会提前告知。
再如儿童才艺的真人节目《奥利弗》,为了让孩子免受过多压力,制定了和成年人“选艺秀”不一样的规则:所有参加的孩子都能从始至终地参加节目,不会中途被“PK”掉,最后也不会向孩子们公开公众投票的结果。
这些细节凸显着一个成熟媒体所具备的“人学”特征,也是一个社会价值取向的呈现。
这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英国电视业进行商业变革时,其管理机构——独立电视委员会(ITC)——在采取“宽容”政策的同刚,却始终划定一条电视业界不可逾越的“黄线”:维护和确保公共利益。
在公共服务和商业经营并行不悖的“土壤”下,对人及人性的尊重便有了合理的依托,电视主持人的阅历、才华和个性经过有机组合之后构成了个性鲜明的社会形象,并因此成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一观点的最好注释。
该书在字里行间呈现了一种社会状态,一种由古老文明衍生而来的生存自然,也即是作家阿城反复提过的“常识社会”。在一个具备“常识”的社会中,那些精神独立、性格迥异的“最牛”主持人首先是民意的选择,他们以自己的人性特征为那些用遥控器选择了他们的观众带去了契约式的和谐感,以及力所能及的引领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