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慢性病宣战

2009-10-31 10:45庄雪雅李雍丽
瞭望东方周刊 2009年42期
关键词:卫生部慢性病糖尿病

张 欣 庄雪雅 李雍丽

关于慢性病,有这样一些数字:

2009年2月卫生部公布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到2.6亿,循环系统疾病病例数由1993年的0.37亿增加到1.14亿。其中,高血压患者由1400万增加到7300万、脑血管病由500万增加到1300万。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有4000万。

2008年4月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例,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76.5%上升到此次调查的82.5%。

慢性病因子潜伏在人体内,就像随时会爆发的“活火山”。

饱猴死得快

“一辆汽车由于路况不好发生碰撞、翻车造成的损坏,就像人类由于外部病毒、细菌感染而迅速患病。通过铺路修桥改善客观条件,汽车当然能够开更长时间;但行驶时间一长,内部零件老化受损,就像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最终患上慢性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家睿在接受《陈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这样比喻。

几千年前,对人类健康造成最大威胁的疾病多是传染病;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人类的营养状况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各类抗生素、疫苗相继问世和公共医疗事业的进步,使人类寿命显著增加,但与此同时,慢性病代替了传染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从人体内部滋生出的这些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就是营养失衡。

美国曾做过一个动物实验:200只猴子平分成两组,一群顿顿吃饱,一群每餐只吃七八分饱。10年下来,每餐吃饱的猴子肚子大,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统统找上门来,100只猴子病死50只。另一群猴子苗条、健康、精力充沛,100只里仅死了12只。

“饮食结构和慢性病的关联,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移民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旭告诉记者,有数据显示,上海和洛杉矶两个城市男性居民前列腺癌的患病率差不多是1:200,但亚裔移民到美国去,第一或第二代就有和美国人接近的患病风险。

饮食结构之外,吸烟致病致死的情况也不容小觑。“中国有35亿烟民,全世界成年吸烟男子中三分之一在中国,”林旭说,更为严重的是,有5亿不吸烟的人正被迫吸二手烟。

卫生部部长陈竺曾援引国外同行的话说:“中国三分之二男性吸烟,三分之一的人因此过早死亡。如果不在控烟方面有所动作,中国社会的未来精英中,将有相当一部分死于吸烟。”

“职业压力、生活习惯、环境污染、性别等其他因素也可导致亚健康,引发慢性疾病。”吴家睿说。

“糖负担”带来经济账

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到2025年我国Ⅱ型糖尿病患者将达到5930万人,因此Ⅱ型糖尿病已成为中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5类慢性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即达1209亿元。“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未来10年,仅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就将给中国带来至少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林旭说。

这份报告还给出了这样一个数据:如果今后10年内将慢性病死亡率在现有趋势基础上每年降低2%,将会给中国带来360亿美元的累计经济效益。

吴家睿认为,无论是算“健康账”还是“经济账”,早期诊断和系统干预都是最划算的。

尽早观察、监测慢性疾病的发展趋势并且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减缓慢性病的脚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完成从‘病本位向‘健康本位的转变”——吴家睿认为这是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的意义之一。

如果国家有意识地将关口前移,最终的结果就不只是事半功倍。“一般认为,把同等的经费分别投入预防和治疗当中,前者的效果大约是后者的六倍。”吴家睿说,早期诊断、干预慢性病,可以很有效地避免“因病致贫”这一恶性循环的发生。“列于我们国家这样的人口大国,这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关口前移

2008年5月,世界最权威的医学期刊之一《柳叶刀》上发表了《大庆糖尿病20年前瞻性研究》一文。

20多年前,“油水多”是大庆油田人自豪的事。每年过年,单位分的肉、蛋、油堆成小山,家家都预备好几个桶来装油。

1986年,全国Ⅱ型糖尿病患病率尚不足1%的时候,大庆已经到了1.18%。长达20年的糖尿病观测就始于此时。当时,医学专家从11万人中筛查出平均年龄为46岁的577例糖尿病前期人群,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开始跟踪研究。

20年后,对照组93%已发生Ⅱ型糖尿病,17%已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另有12%死于其他疾病,44%的人至少经历过一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而那些经历了6年生活方式干预的人,Ⅱ型糖尿病发生率较未预者减少43%。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中国慢性病预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报告中提到,以糖尿病为例,教育大众减少危险行为的一级预防,可减少35%~60%的发病:教育患者“早发现、早治疗”的二级预防,可减少40%~50%的失明、30%的慢性肾衰、50%的心脑血管病和60%的截肢等严重并发症。

《2050中国科技发展路线图》,将普惠健康保障体系作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体系之一。林旭认为,预防前移、重心下移,开展以社区为单位、全社会参与的健康理念宣传和慢性病预防工作是建设普惠健康保障体系的重点。

“在上海、北京等地,已经开始在社区分发盐勺子和油壶,倡导健康膳食要少油少盐。”林旭认为,倡导戒烟,提倡公共交通,加强营养相关的法规建设,针对中国人的遗传背景和生活方式大力研究有效可行的营养干预方法,都应该成为建设普惠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工作内容。

“据我了解,无论是政府投资、医疗保险还是家庭投入,对于中、晚期慢性疾病的治疗费用占据了全部医疗费用的绝大部分,”吴家睿说希望在30年、60年之后,对于重大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系统干预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能有显著的提高,治疗经费的比例则能大幅下降。

2050年,是“管理健康”的时代。

猜你喜欢
卫生部慢性病糖尿病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跟踪导练(一)(5)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Ending teen smoking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
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寄语本刊
卫生部顾问钱信忠为本刊题词